这些业绩欠佳的“老家伙” 可能是消费金融的最大赢家

在未来,如果百货商场及其他零售业公司想要进一步谋求线上业务,寻求线上线下的联动,金融业务及其提供的附加价值都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起点。—— 馨金融洪偌馨/文最近在研究消费金融公司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的发起人和股东的组合大概可以总结为这样一个模式:N家银行+N家实体零售公司+大数据/科技/信息公司+其他类型金融公司,这个模式套用在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身上都是成立的。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发现,最初是因为消费金融的“走红”带热了A股上的两家百货公司,一家是重庆百货,另一家则是合肥百货。在2016年度和2017的一季度财报中,两家百货公司都因为其参股的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余额和利润大涨而被市场所看好。2016年重庆百货业绩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末,马上消费金融贷款余额达到接近70亿,净利润达4523万,而在半年之前这项业务还处于亏损状态。相比之下,合肥百货似乎没那么“红”。不过作为华融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持股比例达到23%,大多数研报给出的投资建议都离不开消费金融成长的话题。尤其是华融在营业第一年就实现了盈亏平衡,贷款余额60亿,2017年已经开始贡献利润。百货公司算是零售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仔细浏览全部20多家消费金融持牌公司的股东构成,就会发现,苏宁、海尔、万达集团、红星美凯龙、浙江小商品城甚至是特步和最近刚刚申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中金珠宝,每一个都是零售领域的重要玩家。零售老司机急于成为消费金融新兵,看准消费金融的盈利能力固然是一个重点,不过只因为这一点未免太过短视。关于这个话题,我有几个想法想要和大家分享。√百货公司及其他零售巨头从事消费金融业务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真实的线下场景和活跃的交易。在消费金融业务越来越“重”、尤其是针对三四线城市和费信用卡人群线下交易规模越来越大的今天,零售业先天的优势正待开发。√互联网有一个越来越热的新概念——新零售。阿里、京东、亚马逊都在从线上拓展到线下,形成一个联动的模式。在这个互联网+一切的时代,百货公司这些线下的零售巨头们想要在他们的步步紧逼之下同样完成新零售的转型,金融业务或许会成为关键,尤其是在账户的打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等方面。线下场景优势2017年4月,银监会整顿和规范现金贷时,重庆百货作为消费金融公司的大股东,因被“错杀”导致股价大跌而引起媒体和业内的广泛关注。随后,在马上消费金融公司的第二轮增资中,重庆百货出资2.66亿参与,继续稳坐第一大股东位置。前面说过,在受到“现金贷“的影响之后,重庆百货还愿意大笔增资, 自然不只是因为利润增长这么简单。马上消费金融公司于2015年6月19日正式开业,在开业指出就面向全国开展消费金融业务,除了线上的小额现金贷款之外,最重要的仍然是结合各类结合场景的大额消费,包括零售、教育、医疗、装修等。而作为股东的重庆百货、浙江小商品城和物美控股都是重要的消费场景。虽然在官网和年报中,都没有具体的数据披露这些线下场景到底贡献了多少交易量,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金融服务切入交易场景,对于零售和金融的发展是一个相互提升、达成双赢的局面。这种模式可以参考蚂蚁花呗之于阿里、京东白条之于京东商城,通过分期的手段促进消费,增加用户粘性,再进一步培养用户的分期习惯。在整个链条上,交易和金融都可以成为利润的来源,只不过是从线上平移到线下。而事实上,相比于掌握线上流量、场景和用户的电商,零售业巨头们所掌握的线下场景是眼下消费金融增长更快的领域。很多新兴的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金融科技公司、P2P、大数据公司等等,都在强调挖掘三四线市场潜力、拓展费信用卡人群。而这些都需要依靠庞大的线下地推团队、一家一家地与线下门店谈合作驻点才能完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在说,互联网金融其实一点都不“轻”,相反,他们正在变得越来越重。我的一个从业的朋友告诉我,业内一些做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资产端的线下团队可以达到七八千人,人数之庞大远超过大家的想象。而更关键的一点在于,通过线下的真实场景直接切入交易相比于纯线上的审核,通过率往往要高很多。而回头来看这些百货商场和零售品牌们,可以直接打通销售产品和销售金融服务的环节,比需要通过地推植入他人消费场景的资产端公司们有着更大的优势。事实上,这些事情有人已经开始做了,比如同样手握消费金融牌照的苏宁云商,比如竟然发短信问我需要不需要贷款的万达金融。不过到底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还有另外一点关键的因素。新金融服务新零售其实,传统零售业掌握的另外一点优势和电商也很相似,就是用户的数据。大多数百货商场等都有自己的会员体系,而且因为经营时间长和一定的地缘优势,他们可能获取到积累多年的甚至整个家庭的消费记录。这一点可以参见电商平台,在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的体系中,用户的消费记录几乎可以算作是最有价值数据信息,许多决策、判断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不过与电商的情况不同的是,由于零售业会员体系对于用户的联系其实没有那么紧密。更重要的是,这个优势可能在逐渐丧失。最近几年来,传统零售业的萧条和萎靡几乎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人口红利消退、电子商务的发展都对于他们产生了极大地冲击,尤其是在一些年轻人净流出的地区,比如东北,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几乎每一次回家都能看到商场关门和倒闭。从数据上看,或许更加直观。从2011年到2016年,国内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幅度从25%缩减到10%左右,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也基本没有增长。尽管从 2016 年末开始传统零售领域开始释放出一些积极信号,2017年初零售企业甚至创造了增长新高,但是无法改变的是通过关店削减开支、扭转亏损的调整势在必行。更重要的是,新零售正在向他们提出更高的挑战。关键在于,在新零售模式下,线上线下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而且越来越多地通过数据化手段去服务消费者。相比之下,传统零售业掌握的数据本来就只停留在交易阶段,不像电商可以记录浏览记录甚至点击的频次,但是如果交易的频次在降低,这个优势可能会逐渐消失。而对于零售业巨头来说,一方面,如果金融交易能够培养用户的习惯,进一步提升交易的频次,这对于日渐式微的传统零售业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提供金融服务所获得的数据比单纯的交易数据要更加细致,如果这些数据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处理和分析,对于提升从交易到分期的整条业务链也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未来,如果百货商场及其他零售业公司想要进一步谋求线上业务,寻求线上线下的联动,金融业务及其提供的附加价值都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起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零壹财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零壹财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5-25
这些业绩欠佳的“老家伙” 可能是消费金融的最大赢家
在未来,如果百货商场及其他零售业公司想要进一步谋求线上业务,寻求线上线下的联动,金融业务及其提供的附加价值都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起点。—— 馨金融 洪偌馨 文 最近在研究消费金融公司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的发起人和股东的组合大概可以总结为这样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