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I_GB2312">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 | 薄珂
现金贷的监管来了。
某种意义上,现金贷确实满足了部分人群的信贷刚需,也是普惠金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此,监管并没有和网贷一样,痛下杀手。
“并不早”,行业内对监管到来,认为时机正好——在没有失控之前,监管给所有的人,留有余地。
剩下的,就是现金贷从泥潭中走出,浴火重生……
01
市场刚需
3月下旬,现金贷轻松愉悦的创业环境,渐渐消逝。
多位知情人透露,北京市金融局约谈了众多现金贷平台,并让他们在7月下旬之前,整改完毕。
至于如何整改,并未给出方案。
大家在惴惴不安中等待了一个月,等来的是更为严苛的监管。
4月15日,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了《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各地区“现金贷”平台开展摸底排查与集中整治。
行业一片风声鹤唳——监管的果敢和出手之快,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据此,现金贷的黄金时代正式结束,进入了监管夹持的紧缩时期。这个互联网金融领域当下最火的品类,命运又将如何?
“监管中对现金贷的定义很模糊”,一现金贷平台的负责人郭青云,上周参加一场现金贷专项研讨会时发现,监管层对于现金贷的定义,并不明确,甚至将“辱母案”的原因,也归结于现金贷。
实际上,辱母案主要涉及的是民间高利贷,跟现金贷并无关系。
现金贷的真正定义,到底是什么?
现金贷的发展源头,来自于美国的“Payday Loan”,一般借款金额较小,还款周期也比较短,三五百美元,借款2周左右。“发薪水的时候,就能还款”,因此也叫“发薪日贷款”。
因此,业内现在对现金贷的定义,普遍为:借款金额在5000元以下,借款周期在30天以下。
在这个基础之上,还演变出了“微额现金贷”,金额更小,只有500-1000元,借款周期只有一周。
在美国,关于发薪日贷款的争议一直未断,它到底是帮助人们脱离困境的英雄,还是让人陷入债务危机的恶棍?
“实际上,小额现金贷发展至今,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研究小额现金贷的专家罗心雨称。
仔细来想,现金贷提供的无抵押信贷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和信用卡很像,都是“花明天的钱”。
根据央行数据统计,10亿成年人里有借贷纪录的只有4.4亿。这也意味着还有几亿人不在消费信贷服务范围内。
这几亿人群,就没有信贷需求吗?恰恰相反,他们的需求更为旺盛。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称:“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有融资的机会,远比融资价格重要。”
这群银行眼中“高危”、“次贷”的人群,获得一个被服务的机会,难能可贵。
美国发薪日贷款的火热,也恰恰说明,对穷人提供金融服务,也有很大的市场。
到底是哪些人在使用现金贷?
某行业排名靠前的现金贷平台,给用户做了一个画像:“80%为男性,平均年龄在27岁,资金用途多为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日常消费。”
对于资金的真正用途,中国还没有正式的统计报告,但美国对此已研究了20多年。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这其中存在两种类型的消费者,一类是,面临个人灾祸或者日常开支而借款的人;而另一类,是为了诱惑性消费贷款。
一个是刚需,一个是滋生的欲望。而两者,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局。
2001年,两位美国学者援引普华永道的一个调查发现,66%的贷款用途是为了克服负向冲击(譬如灾祸)和应急需要。
某种意义上说,在美国,大部分钱是用在“刚需”之上。可以让人们有渠道借到钱,度过暂时困境,至少人们不会因为暂时付不起一个月的房租被赶出门,不会因为手头紧看不起病。
同样,在中国,现金贷也有存在的价值,也满足了部分人群信贷的刚需。
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普惠金融的核心逻辑——服务传统金融服务不到的大众人群。
02
有劣币,也有良币
是刚需,也是普惠金融,但行业发展早期过于草莽,行业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
某排名前十的现金贷负责人透露,在行业的尾部,部分玩家确实在“瞎搞”,拉坏行业名声。
乱象之后,一定会有前沿的领头企业,试图通过自律和约束,将行业从泥潭中打捞出来。
为了避免自己的用户出现过重的“债务危机”,而导致过激事件发生,有不少平台正在尝试缓冲政策。
比如,为了避免用户被高额滞纳金压垮,魔法现金设置了“不展期、不续期且设置债务上限”的政策,现金巴士也设置了类似的“封顶政策”——到了一定的金额后,滞纳金将不再增加。
“说实话,滞纳金、罚金的制度,都是为了刺激用户,让他有危机心理,如果不还,金额会越变越高”,郭青云称,但是到了后期,他如果看到金额滚到超过他的心理预期,他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直接不还。
因此,对滞纳金设置一个封顶政策,确实是良心之举,产生了威慑力,也避免用户陷入太深的债务危机。
“对于一些真的还不起的用户,我们会考虑减免他的利息”,郭青云称,如果核实他的情况属实,再逼他也没用,会考虑“人性化帮扶”。
掌众金融CSO谭淳称,在监管出来之前,为了应对行业供给大幅增加,他们已准备将年利率适度下调,整体做到不超过“100%”,对于陷入债务危机的用户,一直也是视情况协商处理。
一些平台,为此还专门开通了救助通道。而债务人,也明显感觉到了平台的松动。
“拍拍贷竟然主动找我协商了,”此前,陷入几十万债务危机的年轻小伙海波,曾联系各家平台,希望协商还款,大都被拒,而如今,平台态度明显和缓。
行业中确实有不少平台想好好做,将其视为“事业”,而非“暴利”的生意。
03
他山之石
监管刚一出手时,薛洪言率先站出来连续发文为行业正名。他最害怕政策一刀下来,伤及“真正想好好做的企业”。
作为国内现金贷最直接的对标物,英美关于Payday Loan(发薪日贷款)的监管措施,有一定的参考性。
美国的发薪日贷款自90年代兴起,持续发展近20年,年化利率也一度高达300-1000%。
监管宽松的州,采取了相对简单的修补,例如,要求披露信贷交易的关键条款,并且所有费用都要求换算为年利率,最核心的逻辑,就是“阳光透明”。
稍微严一点的州,就颁布法令,限制单个客户可以同时获得的贷款数量;限制连续贷款,强制要求同一个客户两次贷款之间,要有一定时间间隔——目的就是,限制共债和贷款数额。
更严一点的州,禁止贷款机构使用刑事控告的方式来催收。
最严的州,直接禁止Payday Loan。
目前,Payday Loan在美国的二十九个州是合法的,有九个州是严格限制下的合法,其余十四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是非法的。
美国对于Payday Loan的治理,有3点措施:
1、要求信息披露;
2、明确利率上限;
3、防止暴力催收。
本次现金贷转型整治总的方向,与此如出一辙。
从信息披露角度来说,薛洪言认为,也是筛选真实用户的一种方式。
“只要信息披露到位,对大多数借款人而言,都会对利率真正高的离谱的贷款产品说不;反过来,在信息披露到位的情况下,借款人的借款意愿依然强烈,便说明利率仍在市场供需的合理水平内,需要有一定的政策容忍空间。”
今年3月,吴晓灵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出过借鉴南非经验的建议。
她提到,南非有一个《高利贷豁免法》。
当地的红线是21%,超过就是违法。但如果金融机构发放5000美元以下的贷款,不管利率是多少,只要到小额贷款管理机构做一下登记,交纳登记费就可以。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
用登记的方式,自律型监管,“能够把一些恶意欺诈行为、恶意高利贷的行为孤立起来,打击它的时候便会更加容易”,吴晓灵称。
关于利息上限,按照我国的法律,高于36%的利息,就算是高利贷。
“如果将36%设为上限,所有的现金贷公司,都只能死”,郭青云称,因为,利息几乎覆盖不了成本。
行业里有企业计算过,首先,一个用户的“获客成本”,是50-100元。
他一旦申请了贷款,风控需要调取各方数据,单个成本是3-5元,行业一般的通过率是15%,也就是说,一个通过用户的“数据成本”是20-30元。
再加上坏账拨备、资金成本、通道费等等,整体成本在120-220元。
“在金融规则中,高风险高收益是相伴而生的。对于较为高危的次贷人群来说,收取高利息,也有某种意义的合理性”,郭青云称。
国外的利率上限,也较为考究。
2015年,英国颁布新法规规定:所有贷款的利息和费用每天不得超过0.8%,年化利率不能超过200%。
罗心雨认为,那条线是多少不是关键,而是由谁操刀才是关键。“假如划了200%的线,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绝大部分在36%以下做事的企业同样可以放开利率了?”
划这根红线,就相当于给普惠金融画了一个“圈”,将可以服务的人圈起来——圈大,服务的人就多,圈小,群体就小。
“需求总是要被满足的,你不满足,民间高利贷自会去满足。”薛洪言认为,某种意义上说,现金贷将部分用户从民间高利贷中疏导出来。
“36%以下,显然是传统金融机构本来覆盖的人群”,郭青云称。
因此,恐怕36%这条红线,就完全将普惠金融需要触达的用户,画到了圈外。
至于暴力催收,目前现金贷的牵扯金额都较小,不会涉及到上门催收,主要还是电话、短信为主。
但是电话短信,要做到文明催收,就需要将催收流程化、透明化,而非简单的“绩效考核”。
“此时,一个第三方组织出现,至关重要,”不止一个行业从业者呼吁组织的出现,这样既能帮助行业自律,进行信息互通有无,又能充当“上通下达”的窗口,减少监管负担。
监管还没有划出所有红线,也不知道圈在哪里——但美国的经验,确实可提供诸多智慧和建议。
大家都在等待监管的最后一锤之音。
该来的,早晚会来。
应该庆幸的是,时机刚好,而非姗姗来迟……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