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管

4月20日晚,央视《新闻1+1》栏目针对“校园贷”市场乱象进行了专题报道。节目中提到,“校园贷”原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校园生活,只是越来越多平台被欺诈分子利用,不仅学生的利益受损,其实平台也是受害者之一。要解决问题,还是要回到加强监管上来,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信用安全意识,警惕校园金融欺诈行为。

解决“借款人适当性”问题给“校园贷”正名

据央视报道,湖南衡阳湖南工学院一学生会主席李某,以创业需要资金的名义,先后骗取了27名同学的相关身份信息,从各大网贷平台贷款近百万元。这些钱并没有用于创业,而是被用来旅游、买车、挥霍等,直到债务越滚越大,李某难以自拔,最终被同学报警。在这起案例中,不只是无辜学生受骗,“校园贷”平台本身也成了受害者。

此前一天,央视《新闻1+1》还报道了福建厦门华厦学院大二女生“小洁”因深陷“校园贷”自杀的案例。据悉,“小洁”卷入的校园贷至少有五家,其中,仅在其中一家“今借到”平台借款就有257笔,累计借款超过57万元。因无法偿还巨额债务,小洁走上不归路。

面对“校园贷”的野蛮生长,应如何有效治理?应该疏还是堵?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认为,从金融领域来讲,并没有“校园贷”的概念,只是小额贷款发生在校园,服务校园人群,所以不要被“校园贷”这个名字迷惑,其本质是发生在校园的各类消费贷和小贷。

“如果是消费贷和小贷,就应遵循监管的相应条款。现状是金融创新走在了监管前面一步,才出现了各种问题。所以要正视金融创新,在肯定创新的同时,要防范背后的风险。”

有鉴于此,朱宁认为,当前需要给“校园贷”正名,“校园贷”能够真正服务于广大学子,帮他们更好地度过校园的生活,但这里涉及到一个“借款人适当性”的问题,比如一次可以贷多少,可以贷多频繁,以及资金使用用途是什么等等。除此之外,在“校园贷”问题上,学生也需要承担一定责任,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有清晰的认识。

朱宁还表示,有的学生对个人征信和隐私信息保护不够关注,也是引发问题的原因。“学生的消费需要量入为出,和自己需求匹配,需具备金融和风险意识。另外,学校对学生安全负有责任,需要进一步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推动学生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护。”

“校园贷”不能一棒子打死呼吁加强监管

如何规范发展“校园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中表示,校园内的金融需求今后只会越来越多,如何让工具更好地服务学生群体,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央视《新闻1+1》节目也提到,“校园贷”等消费贷款不能一禁了之。因为部分学生还是有创业等正常借贷需求,在对待信息不对等的部分“校园贷”产品时,监管方面也要加强防范不可控因素,尽力杜绝侵犯人身权益的情况发生,维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早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们也都针对校园贷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思路。全国政协委员翟美卿认为,对待校园信贷不应“妖魔化”,应重在规范及引导;致公党委员蔡建国提出,应将校园网贷纳入法制化轨道。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商学院院长徐玖平则直言,花钱能力对大学生很重要,关键要让它从无序到有序。

相关整治行动也已经在开展。去年11月初,银监会联合14个部委重点整治“校园贷”市场,要求对“校园贷”平台实施分类监管。暂停涉嫌暴力催收、发放高利贷等违法违规机构的校园网贷业务,同时支持、鼓励具有较强管理技术和风控能力的合规类平台规范经营。

银监会在《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促进合规稳健发展。重点做好校园贷的清理整顿。禁止向未满十八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只有金融监管机构、网贷平台与校园管理者对不合理的借贷方式形成合围之势,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学生群体的权益。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4-24
央视: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管
4月20日晚,央视《新闻1+1》栏目针对“校园贷”市场乱象进行了专题报道。节目中提到,“校园贷”原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校园生活,只是越来越多平台被欺诈分子利用,不仅学生的利益受损,其实平台也是受害者之一。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