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讯,从2月24日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被撤销任职资格并被禁入保险业10年,刚刚过去31天,但万能险市场已经发生不小的变化。据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万能险占总保费比例已从2016年底的31.4%下降至13.44%。
保监会统计显示,2017年1至2月,14家险企万能险保费同比下滑幅度超过90%。其中,除去人身险业务近乎停滞的中融人寿,前海人寿、东吴人寿、君康人寿、和谐健康、幸福人寿、安邦人寿、信泰人寿、中荷人寿等8家险企万能险保费跌幅超过95%。
笔者认为,万能险比例下降是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市场治理的重要一步,但继续排查万能险市场潜藏的风险,仍是近期一项重要工作。
万能险的运营者急功近利,是导致该市场一度疯狂增长的重要原因。同时,政策方面也有教训:2015年2月16日之前的监管规则是,万能险的保底收益不能超过2.5%,彼时万能险作为一个兼具保障与投资功能的产品而存在,起到了丰富产品线、满足保户多样化需求的作用,且总体上是理性的。而2015年2月16日保监会取消万能险不超过2.5%的最低保证利率限制,将万能险产品利率市场化后,万能险立即成了营销热点。一些新设保险公司把万能险当作聚财工具,抬高利率,在理财市场攻城掠地。多家房地产企业投身保险业,大规模、多频次发行万能险产品。
前一个时期,我国万能险保费占总保费的比例达到30%左右,与美国的万能险占比基本相当。这甚至曾被当做一个成绩。如果简单地拿这一比例与发达市场比较,并不算高,但相对于中国亟待提供保险保障的众多领域,并结合个别险企的激进风格,则这个比例并不低。
个别险企靠卖万能险迅速膨胀,有一家公司原本每月保费收入四五亿元,而一经“激活”万能险,仅用1个月就收到保费100亿元。在高息揽储式的发展模式下,万能险占比超过五成的险企不在少数,有几家的占比甚至超过90%。万能险结算利率也不断抬高,部分产品的结算利率已达8%。
个别险企事实上变异为“投资理财公司”,保障功能极度弱化。偏高的结算利率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而不是立足于提供保险保障。这样的产品设计已偏离了“险资姓保”的宗旨。
2015年下半年频现的险企举牌事件也说明了这一点。个别险企为了消化卖万能险的高成本,把资金投向股市。有的在二级市场举牌或准举牌,抬高股价,获取超额收益;有的以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的方式,与多个关联方共同推高股价,牟取“增值收益”。几家靠万能险迅速膨胀起来的保险公司,在二级市场攻城拔寨,参股多家上市公司,有的还坐上了第一大股东的位子。
令人忧虑的是,个别保险公司及其背后的大股东并不满足于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也不打算以原有主业为基础稳健发展,而是试图利用上市公司的各种资源进行新一轮炒作。可以说,市场风险和上市公司正常运营风险陡然升高了。
为应对万能险过度膨胀以及个别险企激进投资所导致的风险,监管部门在2016年下半年特别是12月份之后果断发力,接连出台相关措施,对典型案件及时出手,有效遏制了风险蔓延趋势。一些监管措施出台虽是亡羊补牢,但确实发挥了疏导风险的作用。
在整顿之后,相关险企应努力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真正做到“险企姓保”。从长远发展计,行政监管和社会化监管的机制仍需进一步加强,不能让过于激进的万能险“膨胀模式”复活。(文/证券日报)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