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监管一周年:失败的黯然退出 成功的转型上市

文|馨金融 林意

3月24日讯,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在2016年都在接受监管的洗礼,从年初开始,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席卷了网贷、众筹、消费金融等多个行业。而在诸多垂直细分行业中,校园贷市场受到了来自监管的格外“关照”。

2016年4月,在去年的“两会”结束后不久,教育部和银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宣布将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管力度。随后重庆、深圳等地接连下发监管文件,规范校园贷发展。

而在去年8月底举行的网贷监管细则发布的记者会上,校园贷获得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银监会发言人特地给校园贷开了专门的“处方药”——五字整治方针:停、转、整、教、引。

如今,校园贷监管落地将满一年,这个曾经被称为“互联网金融万亿蓝海”的行业在经历了负面缠身和最严厉的监管政策之后,有很多地方值得思索和回味,本文中我们想和大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 经历了一年整治,现在的校园贷市场格局如何?

✔ 监管如此下猛药,为什么反而孕育出了整个互金行业里上市第一梯队的两家公司?

✔ 已经被激发的校园金融市场未来会如何发展?前景如何?

监管“满岁” :47家平台退出

据网贷之家近日披露的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共有74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主要为消费分期平台和P2P网贷平台。比2015年的顶峰时期少了47家,其中仅2016年就有45家平台主动退出市场。

从近几年校园贷平台增长趋势来看,2013年校园贷首次进入校园,处于初步探索发展阶段,2014至2015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特别是2015年,开展校园贷业务的互金平台急速增长并达到顶峰,达到了108家。

和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大趋势一样,2016年成为了整个行业由盛转衰的拐点,政策和社会舆论压力下,一些原本市场份额较小、业务处于法律灰色地带的平台开始退场。

而剩下的市场坚守者们,也默默开启了转型之路。在仅剩的74家平台中,服务对象仅为在校学生占比只有28%,其余72%的平台都开始涉足白领、蓝领等更广阔的年轻人市场,并且不断缩小校园业务的占比。

其中,曾经这个市场中最有影响力的两家“独角兽”公司——分期乐(现“乐信集团”)与趣分期(现“趣店集团”)也从去年开始启动转型。趣店在9月5日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转而进军非信用卡人群,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而乐信虽然仍在校园分期市场坚守,但也曾公开表示,由于平台上有10万大四学生或研究生走进了职场,成为了白领用户,乐信将取消用户年龄限制,进军白领市场。

听起来,这个行业里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这个市场也正在被创业者们所抛弃。

转型与上市之路

与“校园贷”市场被不断唱衰相伴而生的,是市场上频频传来的乐信与趣店即将上市的消息。

2016年底有媒体披露,趣店母公司“快乐时代”正计划赴美IPO。有知情人士透露,快乐时代已与花旗集团、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展开了初步工作,最早预计明年上半年进行IPO,融资规模预计在5亿美元至8亿美元之间。根据该公司投资者国盛集团向证券监管部门提交的文件,快乐时代的估值大约为83亿元。

而在前不久,乐信集团也传出了计划赴美上市的消息,或将融资约6亿美元,最早2017年在美挂牌。

这就让人不禁好奇,为什么恰恰是一度争议最大的校园贷市场孕育出了互金上市第一梯队里的两家公司。

我问过身边一些业内的朋友这个问题,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站在他们背后的资本的支持。诚然,这两家公司在过去几年里之所以能保持高速增长以至于成为现在的“独角兽”,与早期资本的输血密不可分,而且蚂蚁投资趣店带去的流量支持和京东战略投资乐信之后在电商方面的合作也都不是什么秘密。

资本的助力或许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也不是唯一的原因。知名风投和行业巨头们投资过公司的不占少数,准上市公司却寥寥无几。要得到公开资本市场的支持,被认可的商业模式和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可能才是更关键的因素。

我们常说的校园贷业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的现金贷业务。另一类则是消费分期业务,平台可以自营电商,也可以与线上线下的商家合作,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是由消费分期平台将资金直接打给产品提供方,消费者接触不到现金。

在此前校园贷出现的一些风险事件中,费用过高、诱导消费、暴利催收、裸条等最为突出的几个问题更集中于现金贷业务。与此同时,在中央和地方监管机构发布的文件中,涉及的限制手段也主要在限制借款用途、规范催收方式以及不得委托学生、工作人员等开展地推和代理活动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因为无法控制借款流向,针对校园的现金贷业务受到的冲击更大。而消费分期业务的合规整改则主要是撤掉线下地推的营销和代理团队,对于线上的获客和分期业务其实并没有太大影响。

而对于这两家冲击IPO的公司来说,完成这个动作并没有多么困难,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线下团队的阶段性使命已经完成。

尽管消费金融市场一直强调线上场景的重要性,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通过线下渠道获客似乎要比线上更加直接有效、成本低廉。而校园贷市场则是从最早就采取线下的方式,在一个目标性很强的市场里,迅速完成了早期的用户积累并转化为线上流量。尤其像乐信有自己的电商,流量和入口都已经掌握在自己手里,品牌搭建也已经完成。

再退一步说,即便在“物理”上退出校园市场,归根结底消费分期业务赚的还是年轻人的钱。相较于许多号称自己面向蓝领市场或者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费分期公司,这些从校园市场走出来的公司至少更清楚自己的用户,也从更早开始培养用户习惯。

校园金融市场前景几何?

校园贷可能是互联网金融行业里最具传奇性的细分领域之一,这个市场用最快的速度孕育出了两家独角兽公司,如今双双上市在即。可是有意思的是,这两家公司能够得以存活并且进入互金上市第一梯队的原因,正是在恰当的时候,褪去了“校园贷”的身份。

某个角度来看,这好像是上一次校园贷市场兴旺之后又衰落的翻版。2002年商业银行也曾较大力度推行大学生信用卡,后来因为高额的坏账、监管等原因退出市场。

可是事情好像又不太一样。

有数据统计,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2013年为11.5亿元,到2016年达到801亿元,4年增长了近80倍,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要远高于以往。新生代的90后、00后们对于消费和借贷的观念已经和上一代人截然不同,需求总要有一个出口,曾经的信用卡,近两年的P2P都是最好的例子。

面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是去优化满足需求的方式而非彻底阻断渠道。

眼下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与整治或许是一个机会,在整个行业洗牌之后,如果其中一些校园金融平台能够走向阳光化和合规化,或许将成为兼顾市场平衡需求的最佳方案。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3-24
“校园贷”监管一周年:失败的黯然退出 成功的转型上市
校园贷可能是互联网金融行业里最具传奇性的细分领域之一,这个市场用最快的速度孕育出了两家独角兽公司,如今双双上市在即。可是有意思的是,这两家公司能够得以存活并且进入互金上市第一梯队的原因,正是在恰当的时候,褪去了“校园贷”的身份。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