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突破4000只 行业生态“大变局”

文|上海证券报 吴晓婧

3月13日讯,3月,莺飞草长。公募基金数量实现了从“0”到“4000”的突破,产品数量的大爆发,演绎着这个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激情”……

回头来看,公募基金产品数量从 “0”到“1000”的突破,用了整整15年。但从“3000”迈向“4000”的过程,仅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公募蓬勃发展的背后,行业生态也在演变,在“规模”和“排名”的双重压力下,竞争越发“白热化”。

向外看,机构投资者主体越发多元化,公募基金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向内看,各路资本竞逐公募基金牌照,行业内部的竞争也越发激烈。

高度发展的背后,依旧有各种难解的困局,大部分基金公司被裹挟着往前冲,但对于未来也有许多迷茫。不过,也有基金公司在积极谋求应变之策,寻求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以及大资管的背景之下,基金公司开始站在更大的“擂台”上进行比拼,拓展全球资产配置能力,成为一个新的趋势。

数量暴增 难掩规模“困局”

从公募基金发展来看,2007年以及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分水岭”。

2007年的大牛市,大众理财意识全面觉醒。据东方财富(300059,股吧)Choice数据统计,2007年之前,公募新发基金虽然呈现出每年递增的态势,但年度发行数量不足100只,而经历了2007年的大牛市后,新基金年度发行数量每年轻松跨越“100”大关。

此后不断突破“200”、“400”甚至“800”,而到了2016年,在委外资金的“推波助澜”下,公募基金的发行进入新高潮,短短一年间新发基金数量突破“1000”大关,当年新发基金达到了1226只。

据统计,今年3月初,公募基金总数量突破了4000只,截至3月7日,现存的公募基金达到了4031只。从产品类型上,已经覆盖了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商品型、REITs以及QDII基金等。

从基金数量占比来看,混合型基金无疑是绝对主力,占比近42.17%,而债券型基金在经历了近3年牛市后,数量也大幅增长,占比近26.15%。

随着此前大批的股票型基金转型为混合型基金后,如今股票型基金的占比已经下降至15.88%。此外,货币基金的数量占比为7.37%,保本基金的占比为3.72%,QDII基金数量占比为3.17%。

相较于各类基金数量占比而言,另一组数据则更有意思,也更加揭示了公募基金在蓬勃发展背后依旧面临的困局。

虽然货币基金数量占比不大,但规模占比几乎撑起了公募基金的“半壁江山”,债券型基金在委外资金的涌入之下,规模也迅速膨胀。

然而,在A股大起大落之后,偏股型基金依旧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不少基金业绩大起大落,“冠军”魔咒频频上演,偏股型基金的整体规模相比10年前反而严重缩水。

资本挺进 发起人多元化

不论市场如何波动,基金公司或许都是市场中的赢家。在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看来,基金业是一个“旱涝保收”的行业。

面对“钱”景极具诱惑力的基金业,多路资本奋力挺进。这是一次关于资本逐利最为本质的博弈。

发起设立新的基金公司,成为多路资本新的梦想。近年来公募基金公司的“队伍”也分外“热闹”:首家期货系、地产系、私募系、外资控股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相继获批。这意味着,公募基金发起人背景越发多元化,也给行业生态带来了另一番生气。

去年10月,证监会核准南华基金成立。这是由南华期货独家出资,也是国内首家由期货公司出资成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此外,首家股东全部为自然人的公募基金公司汇安基金、首家外资控股的基金公司恒生前海基金、首家私募系基金公司鹏扬基金以及首家房地产系基金公司格林基金都在去年先后获批。3月3日,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批,这意味着“私募系”公募的再度扩容,且股东全为自然人。

而仍在排队申请的44家基金公司中,保险“大鳄”更是雄心勃勃,实力派的私募基金也是兴趣十足;此外,也不乏互联网企业这类有着独特背景的公司。

据海通证券(600837,股吧)统计,截至2016 年底,我国已经获批的具有公募管理资格的机构合计121 家,其中基金公司108 家,证券公司12 家,保险1 家。从股东方来看,已经成立的108 家公募基金公司中,券商系是绝对主力,共计50 家,信托系有25 家,银行系15 家,保险系4 家,私募系、互联网系、个人系、地产系各1 家,剩余为其他派系的。

在业内一位基金分析师看来,基金公司的注册资本多数在两三亿元,最多的一家注册资本也不过7.5亿元,然而管理的资产规模却动辄数百亿、上千亿,甚至向万亿迈进。虽然近年来基金的费率有下降的趋势,但庞大的规模下其管理费数额也足以惊人。更何况基金公司主要业务为市场与投研两块,多数公司人数不多,其资产管理规模却可能过千亿,带来的净利润也可能超过亿元。因此,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各路资本都意欲挺进中国基金业,以求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

但如此之多的新公司的设立,也未免容易让人担心同质化的问题。业内一位基金分析师认为,不少基金公司朝着全能型资产管理公司的目标前进,追求产品线的齐全,各项业务都竞相参与,在投资策略上,鲜见差异。不过随着行业的扩容和竞争的加剧,基金行业的利润率应该也会有所下降。因此,是复制领先者拼抢市场份额,还是凭借产品创新来拓展市场边界,则成为新基金公司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竞争激烈 倒逼差异化发展

基金公司分属哪一“派系”,就意味着其能拥有多少资源,占据多少优势。有业内人士调侃说,基金公司只有两类:一类是“有爹”的;一类是“没爹”的。

上述调侃也真实地反映了基金业格局演绎,近年来,银行系因为占据了天然的渠道优势而强势崛起。从基金公司的规模排名来看,排名前列的不乏银行系的身影,如工银瑞信、建信、招商、中银等基金公司。

具体来看,截至去年末,在资产管理规模位居前十的基金公司中,有四家具有银行背景,其中工银瑞信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越了华夏、易方达、南方和博时等基金公司,仅次于依靠余额宝而“一骑绝尘”的天弘基金;此外,建信基金的规模位居第6名,而招商基金和中银基金规模排名均进入了前十。

此外,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也越发凸显。据统计,2012年末,银行系基金公司相对于整个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占比为15%,在短短4年之后,上述数据已经攀升至24.2%,这意味着行业集中度提升相当明显。

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感慨,基金业的渠道优势和先发优势都相当重要,这意味着,对于“后来者”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事实上,在近年来行业整体突飞猛进之际,依旧有大批中小基金公司归于“沉寂”,甚至规模不断缩水,人才流失严重,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多方抢滩公募市场的同时,依旧有一批基金公司凭借自身特色,在竞争中突围,业内人士认为,基金行业的差异化也将成为大势所趋。

例如,中欧基金在董事长窦玉明的引领下,进行了股权激励和事业部制改革,聚集了业内一批资深的投资经理,打造追求业绩的多策略投资精品店。前海开源作为成立仅4 年多的基金公司,无论业绩还是规模,均表现亮眼。业内人士认为,前海开源崛起迅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品布局的独具匠心,该公司在大类资产配置上研究沉淀较深,此前布局的金银珠宝、清洁能源、“一带一路”等主题,以及这两年大力布局的各类沪港深产品,均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收益。

此外,如长信基金在总经理覃波的带领下,回归资产管理本源,做绝对收益的践行者。该基金在固定收益上长期业绩良好,并搭建了实力强劲的量化团队。

而近年来巨量的定增市场也给公募基金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行业内涌现出一批专注定增的基金管理公司,比如财通、九泰等。

投资比拼 全球资产配置能力

全球化时代,公募基金的投资能力比拼早已不再局限于境内资产。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总经理坦言,虽然不少基金公司还不完全具备国际化的能力,但至少应该拥有全球视野和全球思维。

事实上,在资产配置日益多样化的今天,QDII成了可供投资者选择的一个重要渠道。QDII基金因其投资门槛较低、运作透明规范,也成为普通投资者投资境外的重要渠道。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目前共计有191只QDII基金。其中,有港股QDII、美股QDII、中概股QDII,甚至还有德国QDII等;此外,还有投资于境外房地产的REITs基金以及有投资于避险资产的黄金QDII,投资于挂钩油价的石油基金以及投资于海外债券的QDII基金。

在一家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的总经理看来,无论是资产类别还是区域性的分散投资,现存的QDII基金已经能满足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投资者可以优选未来看好的各类资产或者各个国家及地区的投资机会进行全球分散化配置。

而伴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相继开通,以及内地居民海外资产配置需求的明显增强,一些嗅觉敏锐的公募基金正通过各种形式加快布局海外市场。

事实上,今年以来,沪港深主题基金整体业绩表现优异。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3月7日,今年以来已有5只沪港深基金业绩超过10%,其中,嘉实沪港深精选净值增长了13.36%、广发沪港深新起点增长了11.13%。此外,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驱动混合、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股票以及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精选混合今年以来净值涨幅均超过了10%。

而部分QDII基金今年以来的表现则更为亮眼。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3月7日,有18只QDII基金的净值涨幅超过了10%,其中,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QDII净值上涨了13.59%,华宝海外中国混合QDII净值上涨了13.46%,博时大中华亚太精选股票QDII以及华宝兴业香港中国中小盘QDII同期涨幅均超过12%。

在业内一位掌管多只沪港深基金的基金经理看来,从其他一系列经济指标看,当民众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都会有长期化投资需求。因此,内地投资者的全球化资产配置是一个长期趋势,这种全球配置的占比会慢慢提升。

种种迹象显示,十年以来最大的公募基金“出海潮”正在形成。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3-13
公募基金突破4000只 行业生态“大变局”
  3月,莺飞草长。公募基金数量实现了从“0”到“4000”的突破,产品数量的大爆发,演绎着这个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激情”……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