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证券日报 王丽新
3月10日讯,就目前透露出的房地产行业信号来看,政策、资本市场的口子都在收紧。
记者注意到,在因城施策的调控方向下,“限购”已经从一线城市蔓延至个别四线城市,而多数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去库存仍是重要任务;从货币政策看,房地产行业相关信贷政策在适度收紧,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部委对房企融资均释放了收紧的信号,多渠道正在收紧房企的“杠杆”。
对此,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向记者表示,伴随着融资渠道的逐步收紧,房企运营风险越来越大。正如近期《证券日报》接触的多家房企高层所示,今年的调控政策非常严厉,其效果可能在下半年凸显出来,房企要有所准备。
多城楼市调控加码
今年3月份以来,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杭州、南昌、崇礼和北京等地都出台了有关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其中,杭州调控升级,外地人购房需要连续缴纳两年社保;南昌扩大限购限贷范围,昨日更是传出有房人不能再买房的消息;崇礼楼市限购升级,环北京地区已有8城限购。此外,北京出台了自住房的补充政策。
更值得关注的是,重庆、南京、北京等多个城市对新建住宅限价都开始趋严,这对房企打击较大,尤其是上市房企有业绩压力,僵局难破。
“我们本来想卖更高,但是不给预售证,每次拿证的新房只能比上一批拿证房源加价10%,但实际同区域内,供量并不足,几乎没多少新房可售,我们只能分多批拿证。”某热点二线城市一位房企营销高层向《证券日报》透露,如果放开限制,房价可能会翻番,但对于这样一种僵局,“我们是不敢捂盘不卖的,因为业绩压力在这里,如此大体量的项目,若积压存货,很可能导致项目无法有效运转,对集团层面造成更大压力”。
事实上,同样在限价上越发严厉的政策在多个城市都存在,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热点城市。
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记者表示,从3月份开始,全国的一、二线城市将在过去限购的基础上,加强限价等政策力度,部分区域内投资需求旺盛,未来全国限购范围可能继续扩大。
张宏伟也表示,毫无疑问,已经调控的核心一、二线城市不会存在松动的机会。但当全国核心一、二线城市“全城限购限贷”之后,楼市需求势必会外溢到其他城市,这些非热点城市可能迎来“活”的时机,将成为新一轮的楼市热点。
张宏伟进一步称,对于品牌房企来讲,一线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甚至县级市,区域中心城市周边的二、三线城市,中西部地区库存去化周期小于15个月的三、四线城市可以考虑机会性布局,实施快进快出的策略,短期内为公司规模贡献销售额。
值得一提的是,在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看来,楼市调控政策会非常严厉,房企要有思想准备。而一季度,泰禾集团正在加紧出货,包括供量较大的北京地区,以此规避黄其森所判断的“下半年调控效果可显现出来”而带来的风险。
多渠道收紧房企杠杆
事实上,从连续三个月境内公司债无一放行,仅在2月份放行了个别非地产项目,或用于绿色建筑的绿色公司债外,过去为房企输血的大动脉公司债融资渠道仍未放开。
对此,张宏伟表示,就房地产行业来讲,房企的非自有资金已经禁止拿地,房企的杠杆被降低了;房企再融资已经没有那么容易;房企国内发债的单笔规模大幅下降,总规模趋势也出现大幅下降,发债的利率也在小幅回升;私募在16个热点城市被叫停;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房企直接IPO的案例,未来即使借壳上市也将难上加难。除此之外,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部委对房企融资均释放了收紧的信号,多渠道正在收紧房企的“杠杆”。
张宏伟进一步称,伴随着融资渠道的逐步收紧,房企运营风险越来越大。在张宏伟看来,房企“加杠杆”的资金周期一般为2年,也就是说2017年下半年将是2015年下半年房企开始“加杠杆”资金开始到期的时间。这意味着,2017年下半年,房企首次“加杠杆”的资金将面临偿还压力。如果企业无力偿还,则面临资金的压力。
而此时,对于房企来讲无非两个解决方法:一是借新还旧,但发债成本已推高,私募收紧,非自有资金已经不能用于拿地环节,毫无疑问,资本市场环境已经收紧,到了下半年,房企通过借新还旧的能力会进一步降低;第二种渠道,就是要加快销售回笼资金,通过销售回款解决资金压力。现在看来,在调控政策从严执行的背景下,市场去化速度大幅降低,到了下半年,市场调整的 也将进一步加大。届时,房企只有通过“以价换量”的方式解决销售问题,解决目前的资金兑付压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