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监管效应显现 新增网贷近6年首现零增长

文|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刘双霞

3月2日讯,整个网贷行业监管效应已经凸显。3月1日,零壹研究院发布《中国网贷行业2月简报》显示,2017年2月,P2P网贷新增平台近六年来首次出现零增长。与此同时,由于近期网贷存管新政的发布,包括新网银行、哈尔滨银行以及平安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均开始挺进网贷存管行列。

新增平台首现零增长

截至2月28日,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监测到的P2P借贷平台共4905家(仅包括有PC端业务的平台,且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其中正常运营的仅有1583家(占到32.3%的比例),与上月基本持平。2017年2月,暂未统计到新平台上线,自2011年3月以来平台数量首次出现零增长。

对此,专家认为,监管趋严是导致新增平台数量为零的主要因素。去年8月,银监会出台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对网贷平台进行了规范,并设置了一年的整改期。随着整改期限的临近,行业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表示,网贷平台零增长以及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减少的情况,既是因为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网贷业务模式难以找到业务增加点,更有监管愈加严格的因素,这体现了行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变化。

“主要还是行业自身发展的规律使然,互联网理财是有明显规模效应的行业,流量倾向于往头部平台集中,长尾平台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逆袭也没有希望,主动或被动退出属于正常现象,接下来的一年内,这一现象还会加速。”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说道。

一位互金行业资深人士表示,监管趋严只是网贷行业新增平台零增长的直接因素,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行业价值的理性回归。网贷行业曾经的爆发式增长更多是因为监管缺失存在政策套利空间,再加上行业进入门槛低,使得不少投机者妄图通过这个行业的泡沫来分一杯羹。但是随着中央和地方的监管细则相继出台,监管归位,政策套利空间已经不复存在,动机不纯或者自身实力较差的平台自然只能选择退出。另一方面,大平台们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不管是品牌还是业务都形成了一定的壁垒,留给新进平台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这也使得原来持观望态度的人们开始理性思考有没有继续进场厮杀的必要。

中小银行成存管业务主力

随着《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的下发,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布局网贷资金存管业务,其中不乏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的身影。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虽然越来越多的银行涉足网贷资金存管业务,但仍以中小银行为主力,短期内,国有大行进入的意愿不强。

自《指引》下发后,不少银行陆续加入资金网贷存管大军。2月27日,开业刚满两个月的新网银行宣布正式推出资金存管业务,并称已经与20家网贷机构签署了资金存管协议。

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7日,已有民生银行、江西银行、徽商银行、恒丰银行和华兴银行等38家银行布局P2P网贷平台资金存管业务,共有261家正常运营平台宣布与银行签订存管协议。

北京商报记者还注意到,去年6月有消息称,建设银行广东分行正在研发资金存管系统,并已与当地多家网贷平台进行接洽。今后是否将有更多大型股份制银行或者国有大行加入网贷资金存管行业?而网贷资金存管的供需关系是否将改变?

苏宁金融研究院薛洪言表示, 虽然网贷新规进一步松绑了存管银行的责任,但国有大行重新掉头布局网贷存管业务的可能性并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其市场规模有限。目前运营的网贷平台虽然有2000多家,但很多头部大平台已经或上线资金存管或签署了存管协议,位于行业长尾部分的网贷平台,虽然数量多,但交易量规模太小,且在行业分化趋势下,停止运营或项目逾期的风险很大,对大行而言,此类平台并不具有吸引力。

一位互金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虽然近期有不少银行有意进军资金存管业务,但资金存管市场的供需关系短时间依然很难改变。对于银行来说,一方面这个业务本身利润不高,另一方面如果对接平台出问题也有可能对银行的品牌产生影响。

二八分化效应显现

事实上,随着网贷监管不断完善,网贷平台合规进程加速,而一些监管细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市场上存在一些银行背景的网贷平台,而这些平台是否可以在关联银行进行资金存管?

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到2016年,共有9家被冠以“银行背景”的P2P平台。具体包括银行自建P2P平台,如包商银行的有氧金融以及苏州银行的小苏帮客等;银行与P2P平台存在间接投资关系,如国开行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设立的开鑫贷,民生银行通过民生电商发起设立的民生易贷和民生转赚;银行与P2P平台同属于一个集团,比如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等。

而近日,陆金所宣布,其旗下P2P服务平台陆金服已与平安银行完成资金存管业务。

对此,薛洪言认为,资金存管是个相对中性的业务,无论是否属于关联方,都不存在违规操作的空间。且对银行而言,单个平台的存管业务带来的收益微乎其微,作为受监管最严格的机构,也不会有动力去进行任何违规操作。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李子川也认为,银行业参与网贷领域资金交易流程中的部分职能,是自上而下的推动,可与平台、担保方之间的关联区别对待,如若违规,其承担的风险将得不偿失。

而在王德怡看来,随着监管措施越来越细致,原来的一些模糊地带也逐渐清晰,违法违规或打法律擦边球的平台会加速淘汰,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好事。银行系P2P在关联银行开资金存管是否合规,现行管理规定中没有禁止性的要求。但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种存在关联关系的存管业务可能架空监管规定,使得管理层要求资金存管的良好愿望落空。希望主管部门今后予以明确。

对于网贷行业的发展趋势,薛洪言认为,随着合规本身变为行业标配,P2P行业污名化现象会逐步消除,P2P投资也会成为大资管行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得以存续下来。同时,未来平台的竞争将回归到资产端获取能力上,此时,更多的长尾平台会加速退出P2P行业,不过资产端的获取并不存在明显的赢者通吃问题,所以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小平台会活下来,行业的分化会在某个临界点附近停下来,平台数量可能会稳定在500家左右。

根据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的《P2P网贷行业2017年2月月报》显示,目前行业二八效应十分明显。从各省市分布上看,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贷款余额分别为3163.63亿元、2170.83亿元、1662.11亿元,三地累计贷款余额为6996.57亿元,占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为79%。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3-02
互金监管效应显现 新增网贷近6年首现零增长
3月1日,零壹研究院发布《中国网贷行业2月简报》显示,2017年2月,P2P网贷新增平台近六年来首次出现零增长。与此同时,由于近期网贷存管新政的发布,包括新网银行、哈尔滨银行以及平安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均开始挺进网贷存管行列。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