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讯,经过两年多试点,“保险+期货”为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范例,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期货业、保险业内人士在近期“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纷纷表示,将做好“保险+期货”试点进一步扩大的工作。据悉,除大商所和郑商所的试点外,上期所也在筹划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工作。
“试点的保费水平较临储费用体现出一定的成本优势。”大商所副总经理朱丽红在介绍大商所推动“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情况时表示,通过衍生品对价格下跌风险进行分散,改善了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财政补贴总额可预定,资金运作公开透明,易于审核和监督。
据介绍,2015年大商所推动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首创了“保险+期货”模式,2016年大商所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安徽省开展了12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包括9个玉米试点、3个大豆试点,共计投保大豆3.45万吨,玉米16.65万吨,保费总额2648万元。上述项目均根据大商所期货合约确定目标价格和理赔依据。
“下一步,期货部将积极落实中央及证监会的部署,加强与相关部委沟通,组织交易所和期货公司继续做好‘保险+期货’试点工作。”证监会期货部主任冉华表示。保监会财险部副主任何浩提出,“保险+期货”试点在农业价格保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是期货业和保险业的成功合作案例。保监会对“保险+期货”试点的态度是思想上谨慎,行动上积极,要在试点过程中不断认识和发现问题。
大商所理事长李正强表示,大商所将积极落实一号文件,继续做好相关试点的组织、推动工作,同时全力做好市场监管,不断完善合约规则、市场结构,为试点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坚实的基础。
来自中国太平洋保险、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国元农业保险公司以及浙商期货、南华期货和新湖期货等参与试点项目的金融机构代表分享了各自“保险+期货”的试点经验,并对未来试点工作提出了设想和建议,包括将价格险和产量险结合起来,推出收入险试点,实现对农民收入的综合保护;建议财政资金适度进入,探索适合国情的补贴模式;进一步完善农业价格险,对进出场时间等探索更加灵活的处理方式;对相关机构给予税收、许可等方面的支持;尽快丰富农产品期货品种,推出玉米、大豆等品种的场内期权,降低风险对冲成本;加强宣传,引导农民客观认识“保险+期货”等。(文/证券时报)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