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P2P网贷迎来监管元年。随着《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两份重磅文件的出台,以及一系列相关配套工作的展开,P2P网贷行业经历了监管政策从无到有的过程。
不过,在行业加速洗牌的同时,正在运营的平台网贷成交量、网贷贷款余额、网贷人气同比却大多出现上升。就在去年12月,北京的网贷贷款余额为3003.29亿元,也成为首个突破3000亿元关口的地区。
收益下降难掩配置热
2016年12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结束持续下行局面出现小幅增长,网贷之家统计数据显示,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76%,环比上升了15个基点(1个基点=0.01%)。在市场人士看来,各大平台出于资金挽留考虑,有不同程度加息,是带动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但值得关注的是,相对年初的收益率水平,仍然有一定幅度下降。
事实上,《金融投资报》记者了解到,2016年网贷行业总体综合收益率为10.45%,相比2015年网贷行业总体综合收益率下降了284个基点(1个基点=0.01%)。网贷之家指出,强背景平台由于安全性较高,受到越来越多投资人资金涌入,使得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持续下行,预计2017年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将降至8.5%附近。
尽管收益有所“缩水”,但投资者的热情却并未受到影响。就在2016年12月底,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再创单月新高,为2443.26亿元,环比增长11.19%。《金融投资报》记者梳理发现,在2016年,除2月与10月,P2P网贷行业成交量基本呈现明显的上行走势。
总体来看,据网贷之家统计,2016年全年网贷行业成交量达到了20638.72亿元,相比2015年全年网贷成交量9823亿元增长了110%。同时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接连突破2万亿元、3万亿元两个大关,单月成交量更是突破了2000亿元。“数据表明网贷行业获得了更多的资金青睐,网贷人气攀升也反映了P2P网贷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成了大势所趋。”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盈灿咨询总经理马骏指出。而由于资金持续净流入,使得网贷行业的贷款余额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马骏预计,2017年年底网贷行业贷款余额或超1.3万亿元。
良币驱逐劣币效应凸显
随着合规过渡期临近,诸项监管细则落地,2016年P2P网贷行业“良币驱逐劣币”现象亦进一步凸显。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到了2448家,相比2015年底减少了985家,全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维持逐级减少的走势。
与此同时,2016年在P2P网贷行业的整改下,退出行业的平台数量相比2015年进一步增加,一年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达到1741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较而言,2016年停业类型的平台数量占比远超跑路等问题平台。
马骏对此指出,尽管2016年P2P网贷行业是监管趋严的一年,但是秩序整顿的过程中并没有造成过多平台选择恶性退出,停业转型平台数量远超当月问题平台数量,这对于建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有着积极作用。
由于网贷之家由于平台整改的脚步尚未停歇,网贷之家预计2017年网贷行业运营平台数仍将进一步下降,具体下降速度取决于备案及合规情况,若按目前下降速度测算,2017年底或将跌至1200家左右。
总体来看,尽管2016年行业经历了调整之痛,但是市场在经过教育后亦变得更加理性。加之经过持续一年的整治,不规范平台陆续进入“雷区”,市场空间得到释放。在投资者对于P2P网贷的刚性需求下,2017年,P2P网贷的市场规模被认为仍将处于稳定增长区间。-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