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证券时报 项峥
12月29日讯,最近一段时间,债券市场再起波澜。继国债期货出现跳崖式下跌后,债券市场代持风险集中爆发,“萝卜章”横空出世。从打击非法集资到互联网金融风险集中整治,从金融机构表内资产增长放缓到表外资产急剧扩张,从考核指标年年加码到金融从业人员想方设法套利,甚至以身试法。这些不符合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金融市场内的道德风险较高,已经加剧了金融风险的集聚,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道德风险
导致金融风险集聚
道德风险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简单地说,由于机会主义行为而带来更大风险的情形称为道德风险。
金融市场超过平均收益率的牟利机会往往源于信息不对称,这既包括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也包括金融交易对手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前者利用金融监管当局的信息弱势和信息盲区,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易或工具,逃避金融监管,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这些交易行为又往往与违规违法经营相关;后者主要涉及金融欺诈,指的是实施金融诈骗的一方,利用受害方金融知识的贫乏和轻信,编造投资谎言,来骗取受害者的资金。无论是利用金融监管当局信息弱势进行违规违法经营,还是利用普通大众的轻信和无知骗取资金,都将导致金融风险高度聚集。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道德风险较为突出。随着金融总量规模的增大和金融改革的推进,金融市场业务与产品出现了复杂化趋势。应该说,顺应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满足了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做着违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事情。各式各样影子银行业务的蓬勃发展,有相当部分属于变相经营现行监管规则不允许运作的业务,包括将表内的不良贷款违规出表,杠杆工具的过度使用,调节监管指标的层出不穷的“代持”,以及正规金融业务与非正规金融业务的不当融合,等等,这些都增加了金融市场运行的风险。2015年年中我国资本市场剧烈动荡,场外配资业务的野蛮生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个别商业银行表外资产规模迅速膨胀,在看似正常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隐患。
债券市场非理性加杠杆,过于强调投资收益,而对风险的考虑不够充分,使得金融机构微观审慎经营失去坚实基础。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情况下,银行信贷资金大量投向房地产领域,实际上显著加剧了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运行的风险。在非正规金融领域,第三方理财业务的兴起,一些第三方理财平台与网络借贷平台高度融合,往往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名义,大肆进行非法集资活动,已经成为损害我国金融市场秩序的重大风险,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抑制道德风险的
约束机制亟待建立
信息不对称是常态,金融市场概不例外。但考虑到金融市场存在较大的外部性,以及金融风险的高度传染性,抑制道德风险理应成为推动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的重要支撑点。
创造激励约束相平衡的金融业经营文化,是抑制正规金融领域道德风险的基本立足点。金融改革开放和现代公司治理改革,已经很大程度上理顺了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导向,发展成为日常经营的中心任务。但在激励机制建设上,金融机构的绩效过于看重被考核人员的当期业绩表现,而对业务风险的考虑不够充分,延期支付名存实亡,导致前台业务人员过于追逐业务规模的扩张。尽管现在很多金融机构建立了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在实践中也确实发挥震慑作用,但随着金融业人才流动速度的加快,一些存在违规经营行为的金融从业人员,往往在该业务被监管部门处罚前就跳槽至其他金融机构,其去向不为原机构所掌握,即使是事后追责也难以有效落实。而经营管理目标年年加码,导致基层机构不堪重负。特别是经营管理目标中的规模指标与风险指标存在期限错配,当期规模扩张往往会稀释当期的风险指标,而当期业务风险则跨期才能显现,由此导致激励过度而约束不足,成为不少金融从业人员“以身试法”的重要原因和基础文化环境。
应建立有效惩治手段
有效惩治手段是抑制金融市场道德风险的重要途径。古人在治理上强调“以德服之、以闲劝之、以宪令之、以刑侍之”。以德服之、以闲劝之,延伸到金融市场来说,主要还是金融监管当局的窗口指导;以宪令之,指的是金融监管当局及时发布监管指令,弥补监管漏洞;以刑侍之,就是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在金融市场巨大暴利的诱惑前,特别是市场上投机氛围浓郁的情况下,监管当局的“窗口指导”往往不能达到让不规矩经营分子收敛的效果,同时监管滞后于市场的规律无法让监管指令与金融市场实时跟进。因此,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行政处罚,让金融违法分子承担刑事后果,是强化金融市场正本清源的重要保障。当然,应该看到我国当前金融违规违法成本过于低廉,很多处罚依据在上世纪出台或修订,金融违法处罚的金额与违规所获收益不对等,也是不少金融从业人员敢于“以身试法”的原因之一。
建立金融从业人员的诚信档案。金融业是经营信用的行业之一。金融从业人员的诚信比金子还要宝贵,也是金融从业人员得以从事这一行业的通行证。构建覆盖全部金融从业人员的诚信档案,允许金融机构招聘时查询个人在过往金融机构的行为记录,也允许金融机构在事后追责时将相关的处分补录相关诚信档案,减少个人的不诚信行为,进而减少违规经营行为。
综合来看,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金融风险放在突出的地位,在加强金融风险治理的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净化金融业文化环境,加强违规惩处,推动诚信档案建设等,努力减少金融市场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促进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