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信公众号:理财不二牛
12月6日讯,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基金业绩排名一直是普通投资者选择购买某只基金的重要依据。在具体参考时,大家不仅会看该基金近一年的表现,还会关注近两年、近三年乃至成立以来的收益和排名情况,并据此做出自己投资生涯中或许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判断。不过,从今年的情形来看,基民们过去的择基“法宝”或许要失灵了。
随着委外资金的大量涌入,机构定制基金的数量正在迅速攀升。然而,这类产品的生命周期却不同于普通公募基金,当机构资金需要撤出时其净值就会因赎回费等多方因素而受到影响,一些规模小的基金甚至会产生大幅波动,多数时候会对该基金的短期和长期排名起到很大的提振作用。关于这一点,牛妹在昨天的文章——史上最无悬念基金排名战:2016冠军收益率近翻番,已经用详实的数据统计为大家说明了。
换句话来说,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委外资金的频繁、无序进出已经扰乱了2016年正常的基金业绩排名。看似漂亮的业绩表现背后也并不是基金管理人通过投资操作获得的收益,这些因素都使得这一过往非常核心的参考指标正在迅速失去意义。
对于这样的变化,投资者们是怎么看的?失去了最核心的选基标准,大家该如何选基金?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基金评价机构、一线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和监管部门又将如何应对?
1. 连线基民:小白慌张,老手沉稳
“4433”法,该方法的核心即是
“扔骰子”、“看大家推荐再观察一阵”、“银行基金经理推荐,还参考其他专业人士的意见,但最赚钱的那只是我随手买的”。尽管牛妹在调查基民如何挑选基金时,听到不少这样不太靠谱的“方法”,但仍有众多老基民自有一套选基标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流传颇广的
不过,这一核心标准今年却可能因委外基金有面临失效的风险。
由于委外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等机构,其资金性质、风控要求等几乎一致,在进出基金时更像是“一致行动人”。特别是其大规模赎回时将导致基金业绩大涨,从而干扰了公募基金的整体排名,这又将影响到中长期的业绩排名。那么,一旦业绩排名这一标准失效,基民们挑选基金是否会受到影响呢?
在对十多位基民的采访中,针对委外基金的业绩干扰,有些人表示了担忧,也有个别基民觉得无所谓。“我们作为普通投资者,能够找到的数据本身就不多,每年的排名战还能在媒体上看看热闹,了解排得前面的。买基金不就得看业绩吗?还得看中期、长期的,所以像今年这种情况发生后,该怎么处理呢?”一位基民担心地问。
当然,基民中也不乏能够排除干扰的个中好手。一名从事软件开发的基民表示,这种业绩干扰对其影响不大,他还准备把挑选基金的方法写成程序。他向牛妹透露了选基步骤:
“1、先定大方向,比如指数基金、大盘风格、中小盘风格等,按4433法则进行初选;
2、初选后,查看近两年基金管理人的变动情况,根据变动情况,对比业绩和同期相关指数的走势;
3、分析仓位,了解基金经理的风格及行业配置;
4、查询基金经理往期业绩和现在管理的基金数量及走势;
5、将走势好的基金和不好的基金进行分类,观察其投资方向是蓝筹股还是成长股,以判断现在的热点板块。这些都了解后,再观察至少半个月基金的走势,最终确定要买的基金。”
在他看来,“买基金就是选你的资金管理人,如果对他没有总体分析,怎么能估计自己的基金走势会如何?”
不过,像这样经验丰富的“专业选手”毕竟是极少数,不然投资者教育也不会成为公募基金18年来一直成长的烦恼、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当监管已经指向了机构定制基金,可见问题是十分严重。
近两年,A股市场风云变幻,投资者在逐渐回归理性,预期也慢慢回落。有多位基民就表示,现在只选择指数基金,且以定投为主,主要就是尽量排除人为因素,盈亏服气,且手续费少。如果需要花大量精力去研究主动管理型基金,不如炒股。基民成先生进一步谈到了自己的投资方法:现在主要根据股市点位来买指数基金,低位时买入,持有3~5年,中间用定投来降低成本和风险,这也不失为规避波动的一个好方法。
2. 连线评价机构:单独出50页以上专项报告
既然基民对这类因赎回导致业绩猛增的基金不太“感冒”,那么,进行基金评价的专业机构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他们又将如何进行今年的基金排名?
“这种业绩扰动是不正常的,可能会误导投资者。所以在业绩排名时,会把非投资因素导致的收益率波动基金排除。”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明确告诉牛妹会剔除异动基金。但他同时表示,委外基金未必一定不正常,如果正常投资运作,是可以排名的。对于是否需要对委外基金单独评价或排名,就需要看监管部门的具体要求,比如是否单独标识委外基金。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也表示,今年做业绩排名和基金评价时不会考虑这类基金。“这种异常情况来自于异常行为,而不是由投资管理所决定,市场人士一般都会剔除,当成是中性情况来看待。事实上,这种情况波及面不大,涉及资金量少,对投资者影响并不大,但我们有义务对投资者进行解释说明。”谈及具体方法,他表示,“在排名时,会将异常日的业绩剔除,用相应的指数去拟合。”
相比直接剔除,济安金信则更进一步。“今年结束时,我们会对这些委外定制产品做专项评估,现在正做前期规划,研究评估方法。”公司副总经理、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博客,微博)表示,对委外基金的评价正是其目前到明年1月的工作重心。对于具体方案,王群航透露道,“这个报告应该不会少于50页。但我们不会对单独的产品进行评价,只对发行这些产品的公司进行评价。只要这个公司发行了委外产品,或者某只产品被认定有委外定制的特征,就会列入这次专项评价名单。”
对于该报告的意义,王群航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相关基金公司想知道自己的委外管理能力如何;二是100多家银行想知道谁的委外管理能力更强;第三,一些有钱的机构,如财务公司、保险等,也想知道公募等受托方的管理能力如何。”
3. 连线基金公司:建议机构与零售基金分别排名
在对多家基金公司的采访过程中,牛妹有一个最深刻的感受,那就是各家对于委外产品及其业绩表现的评价都相当谨慎。多位基金经理在谈到这一问题时不约而同地表示,这个“不方便多说”。华南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主要原因在于“监管部门最近刚刚发了窗口指导,现在大家都很敏感”。
有句话叫做“不要听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对于基金公司也是一样。打开基金公司官网,可以看到其直销平台上一些微妙的变化。以浙商基金为例,其包括浙商惠裕纯债、惠利纯债等在内的多只疑似机构定制基金都在成立不久后便发布了限制大额申购业务的公告,限制申购金额均为1000元。
限制大额申购后可以保证资产规模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是对机构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据牛妹了解,所谓的基金限制大额申购是规定了单个基金账户可以申购基金的最高数额,而“保证基金业绩和规模的良性成长”、“保持基金平稳运作”和“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往往成为最常见的理由。上述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一方面在限制大额申购,另一方面则在提高申购门槛。另一位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介绍,该公司旗下的多只委外产品在基金合同里就已有限制条款,规定单次申购金额必须在50万元及以上。“也就是说即使委外资金赎回了,50万元以下的资金也进不来,相当于我们自己就把散户限制在外,想买都买不了”。之所以采取上述措施,上述市场部人士表示,主要原因还是“想把定制型基金和普通零售型基金区分开”。
站在基金公司的立场上,我们也希望可以把机构和零售基金分开、专产品专用,这样还能减少我们自己的麻烦。排名也可以把两者分开来排,都混在一起的话投资者其实是分不出来的,但这个事情谁来做还没有定论。”
随着今年、尤其是近几个月以来定制基金数量的大幅增加,其净值因机构赎回而出现“一夜暴富”的情况愈加频繁,多家基金公司对今年甚至未来基金排名的情况都显得忧心忡忡,“区别排名”是它们提出的一项解决方案。
上述华南公募基金人士也指出,在基金公司和行业内部都比较看重的专业排名和评选中,一般会把净值在短期内波动较大的基金剔除掉。因此,在这方面他们不会过于担心,“反而会在意的是一些销售机构因为自己不专业的排名而误导了客户”。
“有的投资者买基金就只看业绩,那么其实可以为这些产品额外加一些标识,表明是委外基金,帮助个人投资者判断。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我们自己还没办法做这个事情,站在行业的角度,我觉得第三方销售平台可以先于监管去做一些探索。”
4. 连线基金经理:略显无奈,顺势而为
一位沪上基金公司的债券基金经理告诉牛妹,专业的基金排名一般会以权威机构的数据为准,例如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等,这些机构的评价指标是多重维度的,因此如果发生变化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例如整体环境的好坏,市场风向的转换等,业绩表现只是其中一个维度”。
尽管如此,他仍然表示,定制基金净值的剧烈变化对于基金的整体排名“肯定是有一定影响的,虽然今后的影响有多大很难说,但目前看来造成的波动在所难免”。
根据牛妹统计,目前市场上定制基金多以债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形式出现。因此在被问到如何应对这种排名乱象的时候,上述债券基金经理略显无奈地表示:“现在市场情况很复杂,债基又很受委外资金欢迎。明年市场跟今年相比肯定也还会有一些变化,这些因素我们都在考量,目前暂时没什么特别的措施、还是常规操作,如果一旦有变化我们也会马上进行调整,顺势而为。短期排名的波动目前看来是无法避免的一种现象了,但我们主要还是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去找一些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标的,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当然,也有一些基金经理虽然注意到了今年排名战的乱象,但相比之下显得乐观很多。
另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债券基金经理直截了当地告诉牛妹,一些专业的排名会把这些(波动的)影响都剔除掉,而不是简单地看业绩。
“投资者在银行买基金的话,银行首先会做一个筛选。现在银行都会对基金进行比较严格的甄选,不会只看一个业绩表现或规模之类的指标,还会参考其他评价体系,不是那么容易就进入银行的白名单或在官方网站上销售的。第三方平台也是一样,现在很多平台自身都比较专业了。所以虽然现在的基金排名受到了很多新因素的影响,但我本人没那么悲观。而且我们更在乎的是第三方这种专业评比,包括公司的营销也是以专业排名为主。也没有基金公司会对外宣传因为委外资金撤了引起净值飙涨这种情况,这个不合适也不合规。”
他同时指出,净值波动太大的基金也会引起市场、公众乃至监管机构的关注,“今后肯定也会慢慢有所改善”。
5. 监管机构:连发窗口指导,监管力度加大
正如上述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基金经理所言,由于注意到定制基金对于整个公募基金市场的“扰乱”,监管机构近日紧锣密鼓地下发了委外定制基金的监管新规,并多次对基金公司进行“小窗指导”。
上周,牛妹就基金公司上报新产品时接受到的反馈文件进行了报道。我们拿到的一手资料显示,监管机构要求基金公司在基金募集申请文件中明确说明是否为“委外定制”基金,同时提交材料说明“公司与定制机构的合作情况”、“具体投资管理安排”、“投资者保护相关安排”,以及在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中提示投资者“委外定制”基金存在的风险。
而在牛妹获得的另一份内部报告上可以看到,就在反馈文件发出的当天,监管机构同时下发了“机构监管情况通报”,对定制基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安排做出了更详细的阐释。
牛妹在这里给大家划几个重点。首先来说问题:
1、基金产品申报及发行追逐热点,大量设置“委外”定制基金、产品同质性明显;
2、批文积压、超期未募集及“迷你基金”数量不断增多等;
3、部分基金注册申请材料及信息披露文件出现低级错误;
4、公司主体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在这其中,所谓的“迷你基金”就是指当下比较普遍的委外资金撤出后原基金只剩下一个、沦为“壳基金”的情况。牛妹此前曾经做过统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已有149只基金的净资产规模低于5000万元、徘徊在清盘边缘,占到了所有基金总数的3%。有意思的是,不少因为机构赎回、净值飙升至年底基金收益榜单前列的基金,正是位于此列。
在具体监管措施上,针对这些新出现的棘手现象,监管部门也有不少新要求。首先,批而未发数量也要上报,减少产品同质化的情况;其次,迷你基金也要上报;第三,要说明基金经理“一拖多”的情况;第四,委外定制也要上报,尤其针对定制基金“重灾区”——债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提出了要求。
在机构定制基金大行其道的今年,年末的排名战即将沦为一场闹剧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情。随着监管的趋严、基金公司意识和产品的转变、第三方机构评价体系的改进及投资者认知的提升,机构基金和零售基金的区分或将不再遥不可及,或许也还有其他可行的解决方案。至于这些方式是否能解决当下基金排名的乱象,牛妹后续还将继续保持密切关注。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