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刘信凤
11月25日讯,一方面银行不良率节节攀升,另一方面关于银行业步入资本寒冬的流言四起,在国家管理层新一轮债转股的契机下,银行开始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构思建立旗下资产管理公司(AMC)子公司方案,相继投身债转股大业,为新一轮债转股有效开展出谋划策。
日前,关于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拟成立旗下AMC子公司的舆论报道引发市场热议。但五大行决心坚定,思路清晰。具体来看,各家银行方案基本一致,以自有资金出资100亿元左右,成立专门经营债转股的投资子公司,按有关规定,交叉实施债转股。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银行之所以亲力亲为投资成立AMC子公司,积极参与债转股有效实施,或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银行与AMC之间存在议价矛盾。AMC与银行之间大多存在信息不对等的问题,而且双方的利益出发点不同,在债转股议价方面存在矛盾。通常,AMC认为给出的价格已经够高,但银行仍感觉AMC打折太狠,双方经常出现议价冲突。尽管在外界看来,债转股相当于把银行的钱做了一个倒手而已,但是某银行内部人士表示,在银行内部看来,债转股所涉及的不良、利润率下降都是实实在在记在自家分行头上的,故与AMC在议价方面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二、当前AMC消化全部不良贷款有困难。当前的银行不良资产体量巨大,又处于集体爆发高峰期,加之管理层不断推进供给侧改革与产能过剩行业的转型升级,未来的不良率仍然存在上升的可能,但是当前存在的AMC数量有限,能以承担短期内消化万亿规模债转股的重任。
三、五大行不良率偏高,债转股意愿强烈。据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76%。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不良率依次为1.62%、2.39%、1.48%、1.56%和1.53%。业内设定的不良率风险警戒线是2%,显然五大行在不良贷款方面承压巨大,尤其农行不良率已经超越风险警戒线。五大行主动发起债转股的内驱力强大,主导债转股的意愿强烈。
四、银行建立AMC具有独特优势。回顾历史,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均为银行系出身,后来为保证债转股实施主体和资产出让方的相对独立性,才从银行体系剥离出来成为独立法人。银行作为债转股的重要参与者,出资建立旗下AMC子公司专门负责消化不良贷款,交叉实施债转股,在资源与操作方面都具有独具优势,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最新消息显示,11月22日晚间,农行发布公告称,拟在北京设立农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 亿元,为该行全资子公司,按一级子公司管理,专司债转股业务。另据内部人士透露,工行、建行、中行等三家国有大行也准备在今年年底的董事会上审议设立AMC子公司的计划。
25日,关于银行成立AMC子公司的事项又有了新动向。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称,招行、民生两家股份银行拟联手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一同组建资产管理公司,专业从事债转股业务。由此可见,意欲创建AMC子公司的银行队伍正在加速扩容。
截至目前,我们只看到银行方面关于建立AMC子公司的行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却并未看到管理层表态。那么,该方案是否可行呢?
据悉,在新一轮债转股开启的标志性文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当中,管理层明确要求,银行不得直接将债权转为股权,应通过向实施机构转让债权、由实施机构将债权转为对象企业股权的方式实现。实施机构可以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多种类型。那么,银行是否可以建立AMC子公司呢?
据悉,10月13日,银监会曾召集债转股试点银行开会,就银行成立债转股子公司一事进行讨论。监管层态度是积极、审慎,要求银行既要把事情做好,又要规范化运作,以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尤其银行投贷联动机制在全国铺开后,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银行成立具备投资能力的子公司的可能性大幅提高。
目前业内对银行成立AMC喜忧参半。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银行成立AMC子公司,是本轮市场化债转股的重大突破。但也有人对银行AMC子公司后续操作当中可能产生关联交易的风险表示担忧。无论如何,当前的形势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知管理层的政策东风何时能够落实到银行AMC子公司的头上,让我们拭目以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