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格局初定,未来创业风口在哪?

从年初到年末,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氛围都颇为低迷,巨头们在忧心如何延续高估值的神话,小公司们则在苦恼如何不被淘汰出局,总之大部分从业者的2016年估计都不太好过。

最近跟不少业内人士交流,大家对市场格局和未来趋势的判断越来越趋于一致,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这说明行业的活力在下降,机会在变少。当大家都涌向那为数不多的机会窗口,恐怕也意味着新的泡沫正在生成的路上。

打破两个基本误区

1.互金市场方兴未艾,用户渗透率依然较低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统计数据,显示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覆盖用户大概有四亿左右,占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用户70%甚至80%。但我们认为用户渗透率其实没有那么高,因为这个里面实际上有很大的比例都是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人群,他们仅仅参加了支付环节,不算完全意义上的互金客户。

举个例子,陆金所目前是是第二大互联网金融用户公司,据最新发布的三季报,其用户量在2550万左右,距离4亿的总覆盖人群差距还很大。

相比而言,移动社交的用户渗透率远高于互联网金融,比如微信的用户达到8亿。对比可以得出,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本质上从日活、月活的角度看就是粘性比较低的,实际用户渗透率也较低。

渗透率的另一个层面是市场渗透率,以贷款为例。

现在贷款余额最高的蚂蚁金服有一千多亿的余额,平安系的平安普惠可能暂列第二。相比之下,北京银行一个城商行的余额就有8500亿,更不要说全国性的商业银行以及国有五大银行了。因此从贷款余额角度来讲,互联网金融覆盖渗透率也还很低。

2. 互联网金融行业不看重日活、月活等互联网指标

很多投资人会问我们互联网金融企业DAU(日活)和MAU(月活)的数据,其实除了一些工具型的产品或者说互联网证券类的产品,这个行业的DAU和MAU数据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

根据我们公司调研的结果,百万DAU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很少,除了超级牛的支付宝和同花顺,其他DAU数据基本上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其实金融产品本身的黏性就不是很强,重要的还是和本身金融相关的一些行业数据,比如交易量、资产管理规模AUM、坏账率等等。

下一阶段的行业机会

我们在调研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时候,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根据这些细分行业投资的热度和标杆公司的发展阶段,我们大致将互联网金融分为了这几个阶段。

最早的一波互联网金融浪潮是支付和互联网证券。2009年同花顺登陆创业板,东方财富和大智慧紧随其后,总体来看,最早接触资本市场的是这三家互联网证券公司了。现在接触二级市场比较多的是支付类公司。支付行业从2004年支付宝成立到现在已经过了12年的时间,所以这个行业接触二级市场的周期是比较长的。

互金发展的第二阶段就是以余额宝和陆金所为代表的财富管理类公司。陆金所现在已经估值180亿美金,明年在香港上市,市值肯定超过200亿美金。陆金所从2011年成立,到2017年上市,整个IPO的进程已经缩短到6-7年的时间,比支付行业接触二级市场的进度要快很多。

第三阶段,也就是现在火热的消费金融和征信行业。消费金融和征信行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即将来到的双十一又是一场刺刀见红的消费金融大战,蚂蚁花呗、苏宁金融先后推出100亿的授信额度,京东白条紧随其后,直接推出了200亿的额度。

第四阶段,我们认为是B2B电商和农村金融领域。目前企业级服务的B2B电商对于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有很大的意义,而农村金融又是瞄准目前还没有被充分覆盖的人群,是巨大的蓝海市场。

此外,未来在互联网保险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领域也有不少新的机会。互联网保险参照美国的Oscar,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以穿戴式设备为载体,实行差异化风险定价(Usage-based insurance)。

区块链技术目前已经进入了以金融领域应用为主的2.0时代,创业公司和和巨头纷纷切入交易所结算、商业银行间汇款、跨境支付等领域。比如,万向分布式资本投资的矩真金融就是主打商业银行间的结算服务。

另外,我们看好互联网金融二级市场的机会。

分享一下我们的核心投资策略。目前互金企业投资的现状是一级市场比较火,二级市场比较衰。中证互联网金融指数今年大概跑输大盘十几个点,累计跌幅20%多。

金融业有其自己的周期,不管是创新企业高速增长也好,还是风险滞后问题也好,周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本质上来讲,金融是一个周期行业,金融行业的兴衰一定是周期控制的。

“独角兽”公司涌现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估值榜,每一个季度发布一次,榜单里有100家估值在10亿以上的公司,而我们实际跟踪的企业数量超过500家,此外我们还跟踪分析80多家互联网金融相关上市公司。

TOP100的榜单估值合计达1.1万亿,其中估值超过60亿的未上市公司,即“独角兽”企业就有27家。创业2年的公司,估值达10亿美元不是梦。互联网金融行业足够大,很多市场都是百亿级别的。

我们可以从榜单前10名的独角兽的构成中,看出目前互金行业发展的的一些端倪。

首先,这个前十名里面真正的创业公司特别少,准确来讲只有第三名宜信是白手起家的。那为什么这个行业巨头能够做的这么大呢?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是首先巨头不差钱,而且有流量和用户的优势。

巨头如BAT,分别有着搜索、电商、社交的巨大流量,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占据了客群巨大和获客成本低的优势,大一点的互联网公司获客成本基本上是压缩50块钱以下的。

除了互联网巨头还有就是实业巨头, 主要的就是地产公司。由于地产公司本身公司的债务需求就比较旺盛,做互联网金融对于自己的产业链来讲是一个特别天然的补充。因而,地产巨头在我们榜单里面出现的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明显的趋势,比如恒大金服、绿地金服就是典型的例子。

此外,传统金融巨头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例如平安系的陆金所,能够获得整个平安系的流量,且有丰富的金融场景。陆金所经过5年的经营,今年零售端交易量达万亿。

创业公司如何突围?

我们认为有以下5各方面的经验可以供创业公司借鉴。

第一, 降低获客成本。然而,对于没有流量入口的创业公司来讲,首次获客成本很难下降。我们现在看到比较好的白手起家公司,其获客成本为一百多块钱一个有效的客户。

因此降低获客成本的关键在于的提高转化率和增强用户粘性,并且提高复购率。复购率对于理财类的公司尤其重要。不同于线下借贷公司的一单几万块钱的规模,理财一般也就是几千块钱,如果花几百块钱获客成本,很难达到盈亏平衡。

第二,选对客群定位。这是植根于互金公司的基因里的。比如银行掌握相当数量的信用卡客户,可以直接向其推荐理财产品,这种挖掘原有客户的方式其成本甚至低于互联网巨头。因此,创业公司如果以熟悉的、可接触的客群作为切入口便能够迅速扩大规模。

第三,提高风险定价的能力。风控能力衡量互金公司竞争力和团队行业经验的关键指标,其原因在于风险定价能力是需要通过不断试错,交学费交出来的。这个试错的经验可以是团队在本身创业公司积累下来的,也可以来自其原本从业的机构。

第四,提高运营效率。由于交易量、贷款量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运营效率并没有真正体现出优势。

第五,建立资本优势。这个可以通过邀请互联网巨头或是投资机构做股东的方式建立,比如找京东金融投资。除此之外,有些创业公司选择直接对接传统金融机构,这是比较取巧、快速的方式。

行业发展之惑

在研究行业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和大家分享。

第一,目前很多互金公司采用的弱变量大数据模型能否靠谱,这是存在疑问的。因为从大数据角度看,数据源决定模型质量,而非技术能力。

总的来说,市面上最好的数据源包括政府机构、银联和三大运营商。但如果数据源来自于通过互联网跑出的弱数据,比如社交、旅行等相关性不强的数据,其实用价值就存疑了。

第二,助贷机构未来是否有监管的风险。助贷机构目前的杠杆率特别高,银行ROE高是因为有15倍以上的杠杆,而助贷公司是杠杆趋近于无穷大。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40-50%的ROE水平是不正常的,最好的方式是直接监管。

第三,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到底能够降到多少?目前余额宝的收益率已经降到了2%,不断下降的收益率其实不利于创业者。首先,对于传统银行来讲,它的无风险利率在1-2%的水平,客户就接受了。对于陆金所这类巨头,3-4%的利率客户也能够接受。

但是,对于一个创业公司,由于其信用风险高,基本上有7%的无风险利率客户才可以勉强接受。在收益率下滑的资产荒时代,7%其实是很高的利率了,这个之间的利差越来越薄。对互联网理财公司来讲是特别难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不看好零售财富管理行业的新创业者主要原因。

第四,互联网金融和AI的结合程度。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可能 改变行业格局,比如AI人工智能的加入,将推动智能理财/投顾,人脸识别、智能风控等领域的发展。AI第一个爆发的商用领域是否会是金融还是个未知数。

未来互金市场的投资风口

首先,我们认为未来市场的风口依然来自借贷。最典型的就是目前刚刚展现出它的冰山一角——消费金融,各类平台都开始推动消费分期,其中以京东白条最有代表性。

同时,短期的个人借贷场景也会是趋势,比如现金巴士、用钱宝等为代表的payday loan模式。国内的payday loan年化利率在100-200%之间。目标人群长期缺乏金融产品,刚需量极大,且此种模式的利润率高处在流量红利期,具有投资价值。

消费者的观念在这个变革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分期这个观念的变化还不是从一二线城市开始,而是从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农村。当整个90后甚至00后的消费观念改变之后,这个信贷市场的格局将迎来新的变化。

其次,金融云的服务。作为是互金的基础设施,这属于特别容易被垄断的行业。目前阿里控制了大部分的金融云市场,恒生电子控制了私有云市场。

未来,其他的基础设施服务如征信、不良资产处置是否将变成云端的SaaS服务?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成为云端的SaaS服务,将严重降低征信、不良资产处置等公司的估值体系。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11-25
互金格局初定,未来创业风口在哪?
从年初到年末,整个互金行业的氛围都颇为低迷,巨头们在忧心如何延续高估值的神话,小公司们则在苦恼如何不被淘汰出局。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