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理,收益和风险是呈正比的关系,利润是在这两者之间取得一个折中,风险高的项目对应的必然是高收益,平台凭借良好的产品设计和风控能力,把这两个要素均衡下来后,完全可以取得不俗的收益。
11月22日讯 P2P网贷行业在中国发展已有10年,但至今这个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关于诸如行业逾期率、坏账率等数据,人们一直无从得知。为解决这一难题,10月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互金协会”)公布了协会成立以来首部行业信披标准和自律标准。
根据中国互金协会10月28日发布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 个体网络借贷》标准(T/NIFA 1—2016)(以下简称“《信息披露标准》”)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自律管理》”),成员单位要公布的逾期信息披露共有10项,其中的3项逾期数据是必须公布,包括逾期金额、项目逾期率和金额逾期,另外7项逾期数据是可选择性公布。
《信息披露标准》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民众的知情权,有助于提升P2P网贷行业的透明度,但现在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行业的逾期数据公布后,人们对于逾期率相关指标的解读,真是理解正确了吗?
坏账率越高≠资产质量不好
此前有报道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P2P行业的整体坏账率可能达到10%左右,言下之意是,这个比率太高,投资者投资P2P的风险太大了。但假如说,有行业的不良率达到了40%,会是怎样的一番境况?
据称,车贷行业的逾期率最高达到40%。根据惯例,借款人由于种种原因逾期还款,贷款机构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去解决:押证和押车。押证,简言之,就是借贷款人需要到车管所做抵押登记,但这不影响汽车的使用权;押车,简言之,就是借款人逾期后,汽车将被抵押给贷款机构,如果借款人未能在限期内还款,贷款机构将直接将借款人的汽车做拍卖,用于偿还贷款。此外,贷款逾期后,贷款公司还会向借款人收取非常高的逾期费用。
按这样的处置方式,贷款的逾期坏账并不会导致贷款公司的财务状况受到损害,在某种情况,贷款公司甚至还能从中获得比收回贷款更高的利润。引用行业内人士的说法就是:“这(逾期坏账)不存在任何问题。”
另外一个例子是典当行业,典当是最“古老”的融资方式,行业的逾期率和不良率都非常高。根据典当的操作模式,典当最短时间为5天,不足5天按5天计算,最长期限为6个月。逾期不赎当或续当为绝当(或死当),绝当后,典当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变卖、折价处理或者公开拍卖绝当物。
典当涉及不同类型,可以是押车、押房,也有押赝品,其中赝品利润很高,以黄金典当为例,黄金的流通性比较高,当典当客户绝当后,典当行可以将黄金用作出售,考虑到多数典当行的典当价格几乎是市价的“对折”,这时候典当行不但不会因为贷款逾期不良(绝当)而有损失,还会因此有所获利。
风险承受能力和化解能力
就P2P行业而言,平台的贷款逾期率哪怕真如媒体所言般高至10%,只要将利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提高到一定范围内,就完全有能力覆盖有可能出现的逾期坏账率。
从消费贷款本身面对的客户群体来分析,面对不同目标群体的P2P平台可以承受的逾期坏账率差别也很大。以三类目标群体为例:目标对象是公务员这类收入稳定的人群,如果贷款逾期坏账率是10%,平台将面临巨大风险;目标对象是教师、律师这类收入差异较大的人群,如果贷款逾期坏账率是10%,平台将面临较大风险;目标对象是蓝领这类收入非常不稳定的人群,贷款逾期坏账率哪怕达到20%-30%,平台仍有非常高的安全性,某程度而言,还会因此获得更多的收益。
原因是,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理,收益和风险是呈正比的关系,利润是在这两者之间取得一个折中,风险高的项目对应的必然是高收益,平台凭借良好的产品设计和风控能力,把这两个要素均衡下来后,完全可以取得不俗的收益。
举例而言,假设某平台要支付的投资者利息是5%,但对借款人收取的利息是12%,再加上相关的管理费、逾期费等,平台会有极大地风险留存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平台引入了有实力的担保机构,一旦贷款逾期,风险就转移到担保人,平台不会遭受损失。此外,平台还可以采用风险抑制的处理方法,将贷款人的抵押物用作出售,以此来覆盖风险。
因此,大众的普遍观点——“逾期率越高、坏账率越高、平台越不安全”的认知并不正确,我们需要补足的知识点是:坏账率越高并不等同于金融资产质量越差,这是由行业的固有属性所决定,不同行业的风险容忍度各不相同。行业内人士的原话就是:“不良率不怕,不良率真不怕,看你做什么产品,以及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穿透性”监管
为此,监管层非常有预见性地提出了“穿透性”监管。10月13日,国务院出台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提出,“采取‘穿透式’监管方法,根据业务本质属性执行相应的监管规定”,“透过表面判定业务本质属性、监管职责和应遵循的行为规则与监管要求”。根据“穿透性”监管,不同的金融资产应该可以适应不同的不良率,这是由不同行业的属性所决定。我们相信,监管层有足够的智慧来推动这件事,也相信民众对P2P行业的不良率有正确的认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