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8君戏言:对于那些没有征信记录、收入低的用户群体,像银行等传统机构显然不太关注,于是有了P2P涉足的机会,但在目前P2P遭遇监管的当下,专门解决这类人群信贷需求的Paydayloan——现金贷(发薪日贷款)被引入国内,几家专门做现金贷业务的初创企业的成长速度也非常可观。现金贷被成为信贷领域创业的最后一波机会,果真如此吗?
现金贷目标客群也是信用违约敏感人群
“贷大不贷小,贷富不贷穷”的原则让一般用户普遍存在借款难的问题。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信用卡的持卡人群只有2亿,但在借贷征信库里的人数约6-8亿,剩下的4-6亿人都是所谓的白户人群。被传统金融排除在信贷供给之外的这类群体,却是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的目标客群,同样也是现金贷需要争取的人群。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批现金贷公司专门服务中低收入人群,满足他们小额短期的信贷消费需求,比如手机贷、掌众金融、现金巴士、用钱宝等平台,他们的目标客户大多是收入在2000到3000元,平均借款金额在500到5000元不等,大多数集中在一两千元左右的人群。这类人群,有的是蓝领,有的是刚刚走出校园,收入较低且不稳定的年轻人。尽管收入不高,但他们的消费需求仍然很旺盛。由于被排除在银行的信贷之外,现金贷、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这类专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才获得了快速发展。
对于现金贷的特点,主要是额度不高,贷款周期也非常短,一般几天到一个月不等,借款到期利息也仅有几十元,对于缺少金融知识的借款人来说,几十元的利息可以接受,但换算成年化利率,现金贷的利息则是几倍甚至十几倍于本金。我国民间借贷法律法规划定的红线,要求借款年化利率不能超过36%。而目前国内发薪日贷款的实际利率远超过这个要求,只不过大多以手续费的形式展现给借款人。
按照目前现金贷平台普遍的借款利率计,一旦借款人疏忽忘记还款,产生的逾期利息有可能远超借款本金,这样的情况在信用卡违约上已经屡见不鲜。届时因为借款逾期而产生更大的债务危机,甚至借款人违约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
控制违约风险风控是不变的话题
风控,是所有金融企业所做的事情中第一位的。现金贷的目标用户,缺少在央行可查询的征信纪录,这就给企业的风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而被认为已经比较完善的、很多金融机构在风控方面采用的方法,比如评分技术,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已经是很老旧的技术了,并不一定能适应当下旺盛的消费金融需要,金融机构的风控技术需要进行提升,并针对不同细分场景进行专业化。
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定程度是金融科技的发展推动的。很多企业在向外界推销其平台安全性的时候,也会大谈特谈金融科技,比如大数据、区块链等,但这些技术在应用上也缺乏透明化、公开化和合规化的管理机制。像目前火热的区块链,在一些国家金融主管部门那里是不被认可的。而且其自身也处于发展初期,用它来为互金平台的安全背书,除了获得蹭热点,博噱头外,作用不大。
低门槛或致行业无序竞争倒逼监管
现金贷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处于监管的空白地带,而其产品的特性,也决定了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并不高,加上行业先行者的良好发展势头,投资人的吹捧,必然导致竞争者快速加入,激化竞争,就如同当初的P2P。
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的现金贷平台中,上线最长的不过两三年时间,但月交易规模已经能够达到三到五亿左右,而且在资本市场上受到了极大关注,甚至有风投人士称其是信贷领域创业的最后一波机会。
竞争激烈的时候,平台为了更多招揽用户,获得流量和交易,必然会放低标准,风控水平下降,导致潜在风险增加。现金贷与P2P不同之处在于,现金贷的贷款资金为平台方所有,而不是平台上的普通投资人,现金贷不会像P2P那样存在平台方携款跑路的风险。但现金贷的风险在于,高息贷款可能产生借款人违约、暴力催还等事件。最终,风险集中爆发时,等待行业的将是严厉的监管,和中低收入人群的信贷需求再次被扼制。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