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之前,我们先看一组数据:2015年中国GDP同比增速为6.9%,中国互联网保险同比增速为1.6倍;2016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速为6.7%,中国互联网保险同比增速为1.5倍。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背景下,竟然还有一个行业能够保持如此高的增长速度,这实在值得我们重点挖掘,其实我们早在2015年1月就曾率先发布过一篇行业 报告《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十倍大风口——互联网保险》,从保险行业自身高景气度、保险牌照卡位重要性和互联网重塑保险业三个层面揭示保险业历史性的机遇,随后我们看到的一级市场资本加速涌入互联网保险、200家公司布局保险牌照和行业的高速成长数据均一再证明了这样的趋势判断,不过最近在和很多朋友交流这一方向时,发现还是存在不少争议,由于互联网保险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范畴,包括需求、产品、渠道和服务等多个方面,所以这篇文章将主要阐述一下我们对于保险渠道线上化的思考和判断。
1.互联网保险未来的成长空间来自于哪?
历史与现状不必然能代表未来,互联网保险的高速成长是否具备持续性首先成为市场一个重要关注点。我们认为互联网保险的未来保持一个较高的复合增长速度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相信一个产业趋势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逆转,除非有极强的外力阻碍,但也只是影响节奏不影响方向),其成长空间主要是由保险行业自身成长带来的增量市场和线上渗透率提升带来的存量市场两部分。
增量市场:根据中国保监会近期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设定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4.5万亿元左右,保险 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25万亿元,这意味着2015年到2020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复合增长速度将近15%,是中国GDP的2倍以上,这为互联网保险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增量空间。同时,我们相信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提升、人口结构的变化(如老龄化、二胎政策)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动,这样的增量成长是值得期待的。
存量市场:保险传统两大渠道体系是银行和代理人,但其占比正呈现下降趋势,与之形成对应的是互联网渠道占比正在加速提升,到2015年中国保险网销渗透率已经达到9.2%左右,我们认为到2020年中国保险网销渗透率提升到30%是大概率事件,这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反复论证:海外对标,据统计,英国互联网车险渗透率在2012年已经将近50%,基于区域的差异(中国互联网应用渗透率高于海外)和时间的演进(2020年要比当前的渗透率高)推测2020年中国保险网销渗透率达到30%应该问题不大;产品构成,假设2020年中国财产险保费规模:中国人身险中理财型保险保费规模:中国人身险中保障型保险保费规模为1:1:1,对应的网销渗透率分别为40%、50%、15%,那么总保费网销渗透率为35%;反向推演,假设2020年中国保险网销渗透率为30%,那么意味未来5年互联网保险的复合增长速度为40%左右,相较于保险行业自身15%的复合增长速度亦有其合理基础。
2.非标真的是保险线上化不可跨越的鸿沟?
针对保险线上化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有人担心保险的非标准化属性会大大制约其线上化程度,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观点是标准化还是非标准化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非标准化可以变成标准化,保险的非标属性并不是影响保险线上化的根本因素,推动保险线上化的根本驱动力来自于技术创新和用户习惯。众所周知,80后、90后这一代“数字原住民”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互联网属性已经根深蒂固,而这一代人群正在成为社会主流人群(80年出生的人已经36周岁了,就连90年出生的人都已经26周岁了),势必带动保险的互联网化,这里要重点指出的是据阿里巴巴的统计显示中国当前的互联网保民已经达到3.3亿人群,这要感谢“余额宝”以及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是他们教育了市场,让用户在信息、娱乐、商务之后开始在互联网上开展金融业务。
同时,我们认为保险非标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进亦是可以解决的,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互联网技术工具,在某种意义上,标准业务可以不断细拆成一个个相对标准化的业务单元,就如同工厂的流水化作业一般,借助互联网工具的创新可以将保险拆分成保险责任、保险赔付、保险费用、保险期间等要素,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拆分,并结合用户评分、用户分享等手段帮助用户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当然这其中人工客服、机器客服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其二是用户教育,很多人反馈说购买保险太复杂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选,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之前太少购买保险了(这里面肯定又会有人说保险本来就是低频消费,但我想说的是这个频次会不断增加的,这个问题后面我会单独写文章阐述),所以不了解、没经验,这就好比我们第一次买手机、买电脑、买汽车,同样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但当我们有购买经验之后,这个问题就会大有缓解,而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家税收等政策的出台,保险购买人群一定会越来越多。从数据上看,这样的趋势也在持续得到印证,目前网销保险当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类就是我们通常认为是非标险种的健康险、期交型寿险,近乎网销保险行业增速的2倍。
所以说,保险标准还是不标准这个问题只是一个相对问题,而且只是一个阶段性问题,10年之前谁会想到线上购买3C、鞋服、食品已经成为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我们不能高估信息技术的短期影响,但更不能低估信息技术的长期影响,而且这个速度事实上正在加速。
3.C2C(CopytoChina)模式已经过时,可以参考但不可依赖
曾几何时,中国互联网行业一直是在跟随美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步伐,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大家都习惯于对标美国(CopytoChina),百度VS谷歌,阿里巴巴、京东商城VS亚马逊、eBay,微博VSTwitter等。不可否认,美国一直在科技创新方面扮演着全球领头羊的角色,但在科技创新落实到商业创新方面中国的影响更大,因为中国拥有更广阔的网民基础、更纵深的区域梯度、更低效的传统产业,这种特征已经越来越明显,如电子商务产业,宏观上中国电商交易总额、电商渗透率和电商增长速度都已经远超美国,微观上阿里巴巴的电商交易总额已经超过美国亚马逊和eBay的总和。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表现出来的现状和趋势也是如此,所以,很多人通过美国Insweb的挫折来推演中国的互联网保险市场是有失偏颇的。一方面,时间维度不可同日而语,举一个例子,互联网银行Egg在被花旗银行收购的时候,花旗银行曾总结互联网银行的原因,即用户不会习惯在网上开展金融业务和在网上开展金融业务的用户需要接受高学历教育,这可以看作当年海外第一波互联网金融浪潮的一个缩影,但这样的失败缘由相信在今天已经不攻自破了;另一方面,就是中国产业发展环境的特殊性,其实互联网作为一门技术、一种思维并不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专属,传统金融机构也可以运用,但由于中国传统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以及传统金融机构的机制约束,为互联网金融新玩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土壤。最后这里面要单独强调一点的是,互联网+的繁荣并不意味着绝对的科技强大,底层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缺失仍是潜在的巨大威胁。
任何事物发展的未来状态都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促进因素也有阻碍因素,大势研判需要我们跳出来找到主要矛盾,不能拘泥于次要矛盾(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和公司走得很近却恰恰又把握不住公司的投资机会),至于何是主要矛盾何是次要矛盾,这就会百家争鸣了,比如保险线上化这个问题,我们认为产品的标准化问题仅仅是一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制度的变化也只是影响产业发展节奏,技术创新和用户习惯才是产业演进的核心驱动力。当然,研究的价值就在我们要在事实要素和假定事实要素的基础上以一种逻辑推演出未来尽可能贴近事实的判断,而所有的逻辑最终都需要接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所以上文仅代表一家之言,欢迎交流批评。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