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进入金融业,可以分进入基础业务与增值业务两类。取法乎上,是进入支付清算,意在打破原有产业基础业务垄断,抱战略上的大金娃娃;取法乎下,是进入民营银行,只是在收入上从原有产业分一杯羹。
互联网企业进入网络金融业,其中精英企业远远不像一般人想象的,只是办办民营银行这点小事。不懂互联网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只是在互联网之外,寻找互联网人融入其他产业的动机,一会儿猜测他们要进电信业,一会儿猜测他们要进银行业似乎互联网本身不足以吸引互联网人做事,非要改行做别的来挣钱。
互联网本身靠的是信息的力量。事实真相是,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业,是为了改造金融业,即,从自己所在的信息业出发,把它从单一的金融业,改造为“金融+信息”业。其中,信息业务最终要主导金融业务。这才是互联网精英的真实动机。
沿着这样的角度再看阿里巴巴,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虽然一脚迈进了金融业,但却不像那些急着送死的小伙伴那样,一心只盯银行牌照;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拿下清算牌照,把未来命运从垄断者手中夺过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支付既是信息业的要枢,又是金融业的要枢,不争夺这个制高点,将来必有后患。
这里存在一个初出茅庐者(通常由他们充当历史的炮灰)不易看清的迷局:民资进入新领域,有个经典死法,被历史反复证明,即在增值业务领域蹦得欢,但只要基础业务捏在垄断者手中,小命说完就完。从互联网先烈堆中九死一生活下来的马云,当然深谙其中道理。阿里巴巴不急于拿银行牌照(钱就存着,早拿晚拿一样),而主攻清算牌照,我解读其中含义是:先保证不被玩死,然后再玩。这是赢家的思维方式,输家之所以输,就是因为算不到这一层。
我们下面就来解析一下。
容易被看漏的两个大局
1、金融业与信息业的融合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到广东转了一圈,拜访各地各家银行,重点听听一线主管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在谈到银行牌照时,许多人都跟我说过类似这样的话:银行有一百多年历史,互联网才不到二十年(言下之意互联网人自以为的新招,银行人并非没想过,只是因为有监管,做不了)。马云不拿银行牌照,还少受点监管;我们要像马云那样做,早就有人管了。当然,所有人都不忘补一句,马云确实厉害,尤其是利用数据厉害。
这里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值得那些热衷拿银行牌照的民资们思考。先看第一层意思。确实,民资拿了牌照又怎么样,民生银行(17年前)不是也拿了牌照吗?会不会真像银行人说的那样,不拿还好,拿了反而还不如现在?一位富有实战经验的人甚至跟我说,马云要真想(如此这般,删节100字)不就绕过去了吗?(意思是根本不用拿牌照也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我想,那些民资既然削尖脑袋想拿牌照,不会想不到这层道理。
再看第二层意思,潜台词是监管(对互联网民资来说)会很厉害。这话非常对,但漏洞也特别大。对的一面是,如果互联网民资办银行真的是只从事金融业,监管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漏洞在于,互联网民资办银行可能从事信息业这一点,监管只对金融业有效,这一点没有被充分考虑进去。一位主管反驳说,银行业也是信息业。我指出,银行业中的信息是金融信息,而互联网搞的信息是非金融信息。二者的利润总额之比可达1.4比9.互联网人可以把完全按金融监管要求做的金融(包括金融信息)业务这个小头所得全免费,仍然可以从非金融的信息业务(如电商信息服务业务)中把钱赚回来。
在今年就认识到这层道理的人并不多。较为超前的,如马蔚华“两个支付”的思想、德勤的金融业务新思维,都是针对这个情况说的。看过金融界和互联网界两边底牌的思科银行业务总体架构师张其亮,去年在北京电视台已经把这个天机泄露过。只是金融业人士和互联网业“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这些群众在争银行牌照队伍中是多数)不曾注意而已。
问题的症结在于,议论民资银行牌照的人,忘记了产业总走势这个大局,因此看不到互联网业的真正力量所在。被完全看漏的产业总走势,就是互联网在与各行各业发生融合。具体到这里,是银行业与互联网业二个行业完全对等的融合,成了“金融-信息”二合一行业。互联网民资将来进入金融业,是像马云说的,要改造银行,不是说要逃避监管,而是可以在老老实实遵守金融监管的条件下,甚至在放弃银行获利的情况下,从二合一的另一面--信息业中获利。
看不到这一点,其实对争银行牌照的互联网民资更危险。因为他们很可能还等不到监管限制它们,就先意外地死在互联网企业的飞刀之下了。因为它们必会算漏别人手中还会有不靠银行利率和利息、金融服务佣金免费的暗器,就像当年瑞星算漏奇虎360杀毒软件免费而从软件外获利的暗器一样。从这个角度看,谈银行监管,对根本不指望通过银行业务赚钱的人来说,显得无的放矢。
阿里巴巴真正顾虑的是什么呢?我猜想,从更高境界看,是产业融合的大环境不好。这是指,我国支付清算体系严重不适应金融业与信息业产业融合。本来金融业-信息业两个行业是平等融合,但监管权力却向金融一边倒,支持信息业和互联网发展的权力在顶层缺失,保障产业融合不偏不倚的大环境很可能并不具备。这样的环境适合做金融衍生业务,却不适合做信息衍生业务(信息增值业务)。这一点才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真正的大隐患。支付是卡住银行业与信息业两个路口的命门和要害,按马蔚华“两个支付”的说法,银行把支付看成资金中介,是金融门户;互联网把支付看成商务中介,是信息门户。如果支付体系在顶层上没有商务和非金融信息发展的位置,不能保障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数据获利,互联网民资在命门和要害上就不会有安全感,这比拿个银行牌照要重要得多。
对银行业来说,至少需要三年后才能看出,这是两个行业的平行融合,而不像现在认为的那样,是一个行业(金融业)把另一个行业(信息业)当尾巴。
2、基础业务与增值业务
行业民资巨头最怕的是,梯子上到一半、渡河渡到一半,忽然受到垄断者阻击,上不去下不来,血本无归。举例来说,如果民资多年布下一万台线下POS运营,垄断者可以一句话就让它停下,民资就不会有安全感。我在2005年称之为“半渡而击”定律,这是垄断者残杀互联网民资的固定套路。互联网民资因此被批量化地灭门,已不止一次。对在行业里混的小鱼小虾来说无所谓,但大公司要对投资人等利益相关者负责,就不能不前后思量。
思量的结果,自然是发现每个行业都有它的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如果只进增值业务,基础业务却无法进入,被别人垄断,将来增值业务做大,就会面临巨大风险。这方面互联网民资有十多年血淋淋的教训。例如,早年民资进入互联网,但骨干网和互联网接入等基础业务被电信业垄断。垄断者利用对骨干网的垄断,轻易就可以掐死增值业务,不管它做得有多大多好。对金融业来说,支付和信用就是这样的基础业务。从目前情况看,垄断支付系统对民资进入金融信息业,正构成实质性的伤害。民资拿到银行牌照,做得不好倒还没什么,一旦赚了钱,被垄断者“半渡而击”,就会重蹈互联网“革命先烈”的覆辙。
银联对阿里巴巴“半渡而击”就是“现在进行时”的经典战例。阿里巴巴底下业务已经铺开,银联通过17号文,在上头掐断管道,将财富水管转接入自家下属九家企业,阿里巴巴猝不及防,一万台线下POS一夜死于非命。民资如果光想着拿银行牌照风光,不考虑这样的事发生,显然是顾头不顾尾的小鱼小虾。
电信业也在鼓励民资进入,但同样出现小鱼小虾积极而民资巨头按兵不动的情况。说明这种现象在中国具有普遍性。原因是同样的:小鱼小虾是抱着卖大白菜的心理入行的,能捞一票是一票,因此甘于在所进入行业的巨头周围捡剩饭吃;而民资巨头不进则已,要进就准备超过现有行业巨头,可能与现有既得利益者成为对手,因此不能不考虑环境优化,防止落入陷阱,否则不如不进。
对金融业来说,至少对当前来说,不解决支付清算系统的开放问题--相当于电信中的打破骨干网垄断--民资巨头贸然进入,在蜜月期结束后会遇到双重困境,一是在跨产业触合的大局上,无法扬长避短,在战略发展方向上受抑制,具体是指支付体系只保护金融业务,而抑制信息业务(例如信息类的创新被纳入外行管理);二是在产业内业态格局的大局上,受制于行业垄断者,被“半渡而击”吃了豆腐。
就像本刊记者阙星文所说的那样,“相关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更应思考的是如何在未来扬长避短。否则,银行牌照对其而言,可能就是一块令人尴尬的鸡肋。”
清算系统暗道机关透视
通过跟银行的朋友学习,我了解到,支付和信用是金融业的两大支柱。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如果其重心放在金融业一业上,还有其他基础业务;但对重心放在金融-信息双业经营来说,支付清算系统突出重要,就相当于进电信业,要面对电信骨干网一样。
支付清算被称为“一国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限定在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角度看,支付清算系统具有“金融-信息”双重“骨干网”(中介)作用。一方面,它是资金供求之间的中介,决定“金融交易是否顺畅以及资金能否更有效地在金融体系中流动”(互联网民资将来提供这类服务--除阿里巴巴一家外--很可能只是白送);另一方面,它是商品供求之间的中介,决定同等贸易效率下一国交易费用的高低,后者还决定“促进居民消费、服务中小企业成长、支撑金融机构改革”等目标的更好实现。
我们首先核对一下概念。看民资进银行这个口头语在支付领域对应的学术概念是什么。
根据支付清算蓝皮书的界定:通常认为,支付是指“因经济活动引起的、能以一定的货币价值进行计量的债权债务清偿行为及过程”,“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资金行为”.冯菊平(2009)对支付清算(或简称清算)与支付结算(或简称结算)的两层定义,一层涉及支付处理的三个标准化过程,另一层则涉及日常工作中的约定俗成--“支付”基本等同于“支付结算”.而我国的实务操作中,狭义上的“支付清算”是指“发生在金融机构同业之间的资金或债权、债务清偿行为及过程”,概念主体限定在金融机构同业之间;而“支付结算”则是“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客户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资金清偿及转移行为和过程”,概念主体限定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其客户之间。
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民资进入银行业,在支付领域,要进入的是清算,而非结算。现在所谓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只是在进行支付结算;但它要争取的,是支付清算的权利。将来民资进入银行业后,垄断者要想卡住它的脖子,让它把钱吐出来,卡的将是支付的上半截(清算),而非下半截(结算)。就好比电信垄断者卡互联网民资,卡的是骨干网。卡住了基础业务有什么好处呢?可以让民资把增值业务上赚的钱吐出来。就像《嘻唰唰》唱的:
“嘻唰唰嘻唰唰嘻唰唰嘻唰唰123 go请你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再有一对概念,清算体系与清算系统要分开。互联网民资要进入的“清算”,不是清算体系,而是清算系统。
英语表述不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用语规范中,支付体系与支付系统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别。支付体系是实现资金转移的制度和技术安排的有机组合,主要由支付系统、支付工具、支付服务组织及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等要素组成。其中,支付系统是支撑各种支付工具应用、实现资金清算并完成资金转移的通道,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中国银联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城市银行汇票处理系统和支付清算系统,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
互联网民资进入领域,主要是小额支付和网上支付。银行业的朋友往往不理解互联网企业进到这里来干什么。他们认为支付的大头都在大额支付(占总金额的七成,但笔数只占2.4%左右),互联网企业可能永远进不了这一块,因此永远成不了气候。从金融业单业经营角度看,这当然是对的。银行业人士看漏了另一个方面,互联网企业进入一个笔数占绝对大头,但金额占绝对小头的领域(小微支付领域),看中的可能根本不是金融业单业经营(只有阿里在竞争不激烈时,顺带捞一笔金融业务收入),而是金融-信息混业经营中,小而分散的业务中蕴含的金融机会不大,但信息增值机会极大。二者利润总量之比,可能达到1∶10.因此,互联网民资一旦进入,白给它大额支付业务也不会去做,反而会热衷于小微支付。这是以银行业现有见识水平,很难看出的。因为他们两眼只盯着业务规模和业务收入,而互联网人看的指标是利润。如果看利润,大额支付和小额支付的重要性就要倒过来。银行业只有马蔚华等少数人看出了这一点。
我国清算系统的弊端,从金融业的观点看不太出来,但从信息业的观点看是一目了然的。
举例来说,我国支付网络借贷交易不能分离。国际卡组织的通行惯例是借记卡支付和贷记卡支付网络分开,区分定价。前者价格比较低廉,单笔手续费通常有封顶;后者属于消费信贷,费率通常2%以上,且无封顶。在银联POS收单的《商户分类和扣率标准》中,对借记卡和贷记卡的扣率没有做任何区分,统一定价导致的结果是,占绝大部分交易量的借记卡交易往往需要承担远高于其成本的手续费,商户承担过高手续费成本;而信用卡的相对低费率导致刷卡的套现交易横行,不法商户获益,发卡行防不胜防。
当互联网民资进入后,必然要根据信息革命“分散、多元、小微”为上,谁有数据优势(而且不是金融数据优势,是非金融数据优势,即电子商务行为数据优势)谁赚钱的规律,进行支付创新。而在现有金融业主导两业产业融合的歧形大格局下,垄断者势必出于一己私利,拼命狙击,甚至不惜与中央关于小微企业的大政方针、政府的金融创新政策顽抗。反倒是互联网民资慢慢与中央和政府的大政策越走越近。这就是当前的复杂形势。颇有喜感,也算是本国特色。
向互联网开放清算,银行业做好准备了吗?
现在的问题,就不是互联网企业做好没做好准备的问题(这是互联网企业扬短避长不做信息做金融才会遇到的问题),而是反过来,银行业做好没做好迎接解决信息生产力的准备的问题。
1、互联网金融的世界潮流是朝哪个方向走?
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场景,一旦金融领域向世界开放,按现有的一套做法,我国的竞争力强,还是换更开放的做法竞争力更强?如果是后者,坚持现有一套,就减少了中国面对国际竞争时的选择,只有选择封闭,而不能把开放作为选项。这又与实际相矛盾。WTO诉银联垄断一案败诉,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国际影响力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为掩盖了这一点。
近年来,欧洲和美国支付行业的监管和立法机构,为了破除卡组织垄断,促进产业竞争,纷纷朝着市场化方向出台新规,要求将银行卡品牌与卡片交易处理(转接、清算和结算)进行分离,设立顺畅的价格传导机制,赋予参与各方充分的选择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美国家的实践,将对中国支付行业格局规划和监管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2、银行业要做好什么样的准备,才能不阻碍生产力发展和中国赚大钱?
1)要调整现行政策
首先,明确允许直连模式(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的存在。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银联进行转接、清算的,应符合银联相关规定;不通过银联进行转接、清算,与银行直连的,双方自主协商,按照符合法律法规的商业协议,确定合作内容与权利义务关系。其次,进一步明确银联的业务范围,特别是明确:使用银联标识的银行卡,如不使用银联网络进行清算,就不属于所谓的“银联卡业务”.第三,发卡行识别码-卡bin属于国家基础信息库,应由央行统一管理和分配;允许商业银行可以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根据企业和用户需求的实际情况,发行联名银行卡。
2)要加快探索和推动构建一个可竞争、多层次、多样化、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支付清算市场体系,向内资开放清算系统。
2013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王娴和陈建国联合递交的《关于推动银行卡清算市场对内开放的提案》建议,尽快制定并实施新的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制度,同时对国企和民企放开,逐步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在起步阶段,先允许支付清算经验丰富、技术实力强的支付行业领先者进入。陈建国特别提出,“如果能够真正建立一个新的银行卡组织,我主张对民间资本开放,技术标准由国家来制定,因为现在国有商业银行都在与银联合作,如果能成立一个‘民联',银联不愿意去的地方,可以让给’民联‘”.所谓“银联不愿意去的地方”,就是指小微企业和个人,需要第三方支付构成的毛细血管,为他们提供服务。
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创新发展,线上线下业务日益融合,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直接开展支付清算服务已成现实,并极大促进了整个支付清算行业服务效率的提升。在新技术革命下,依托已成规模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构建面向未来的支付清算市场体系,已成为现实的选择。互联网企业进入清算,解放的不是金融生产力,而是信息生产力,只有解放了信息生产力,银行业走向金融信息混业经营,令他们头痛的利润下降趋势,才可以得到根本性逆转。银行业没有做好准备,根本的一点,在于没有做好准备在金融信息之外,迎接更广义的信息商业革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