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P2P不是简单的转型或升级 而是将彻底退出P2P行列

银行系P2P可以说是好闷出生,不仅仅有不错的风控,优质项目也不难找寻,比较容易被投资者新人,也正因此,银行系P2P从出生起就被寄予厚望,然而现实并不是很好。

如今,包商银行的原小马bank经过1年多停摆,重新整合升级为有氧金融,民生银行的民生易贷也逐渐自谋出路,平安集团对陆金所持股减少,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也在数月修整后重新定位,似乎在这两年时间里,只有国开行的开鑫贷选择了坚守。

停摆、自谋生路、持股减少、重新定位等,其背后都是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罢了。比如,停摆1年多后升级为有氧金融的原小马bank,其实成为了包商银行的直销银行,也等于P2P性质的机构彻底消失了。

本来对银行系P2P寄予厚望。投资者希望可以借助银行的信用背书获取高于市场回报率的安全投资理财产品;融资借贷的中小微企业希望获得虽比银行贷款利率高但却低于民间金融机构和民营P2P利率的融资贷款。从整个宏观融资环境看,希望银行系P2P能够在监管笼子外独辟蹊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当然,曾几何时?也有民营P2P企业担忧银行系P2P企业“崛起”后,对其构成致命威胁,挤压其生存空间。笔者曾经接到一些电话对此表示过忧虑。然而,银行系P2P企业让各界大失所望,经营时间如此之短就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原因何在呢?

对于银行系P2P存在两种认识:一种是银行办P2P,借助网络平台,跳出银行笼子或者说表内监管限制,可以真正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对缓解企业融资难有利。另一种认为,银行业本身融资等各项银行业务工具产品功能齐全,竟然也去搞P2P,属于不务正业,或者逃避监管,搞账外账,风控出现问题最终还是银行兜底,对国家以及股东都不利的。

笔者在前年的文章中赞成后者的观点,现在依然如此。如果说民间P2P是将民间借贷或者高利贷搬上网络上而已,那么银行系P2P只不过是将其表内业务种类搬到表外网络上吧了。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风控上没有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基础。特别是银行系P2P,风控上还是传统银行的风控模式。就如拉个互联网的虎皮作大衣,而本质还是传统那一套,走向树倒猢狲散是必然的。

整个P2P行业走到如今乱象丛生、风险凸显之地步,本质原因还是输在没有把握互联网新金融本质上,或者是P2P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即使银行系甚至大型银行举办P2P平台,也解决不了风控的根本性问题。同时,银行系开办P2P绝对是吃在碗里,看在锅里,试图表内表外通吃的贪得无厌、逃避监管的行为。

因此,银行系P2P不是升级,也不是转型的问题,而是要彻底退出的问题。建议在P2P监管细则中明确银行系不能涉猎P2P平台的条款。一是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二是出于监管的思考,吸取过去银行搞账外账带来的隐患;三是出于维护市场公平的理念,银行系P2P以银行信用背书是对其他P2P企业的严重不公,扼杀了公平竞争。

总之,银行系P2P应该尽量尽快完全退出。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3-02
银行系P2P不是简单的转型或升级 而是将彻底退出P2P行列
银行系P2P可以说是好闷出生,不仅仅有不错的风控,优质项目也不难找寻,比较容易被投资者新人,也正因此,银行系P2P从出生起就被寄予厚望,然而现实并不是很好。如今,包商银行的原小马bank经过1年多停摆,重新整合升级为有氧金融,民生银行的民生易贷也逐渐自谋出路,平安集团对陆金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