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北京) 上周六(12月5日),以“创新、规范、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上海金融信息服务业年度峰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会上发布了《2015上海网络信贷服务业白皮书》,其中被纳入统计的上海18家P2P企业的经营数据十分有趣,对研究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颇有价值。
朱飞综合澎湃新闻、网贷之家、 新金融等媒体的相关报道,分别从成交量、利润率、员工数量、投资借款人属性四个角度做一些归纳和解读,以供参考。
一、成交量
截至2015年9月,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所属网贷企业会员共计140家,纳入统计的上海P2P平台有18家,包括信而富、你我贷、拍拍贷、证大e贷、生菜金融等。成交量上,这18家网贷企业1-9月的成交额为317.91亿元,月均成交额约为35.32亿元。
其中,9月份,上述18家平台的成交量为51.04亿元,远高于平均水平。同在今年第三季度末,全国网贷成交量首破月度千亿的整数关,达到1103.83亿元。如此算来,上海18家主要平台的交易量占全国P2P交易量的比值在4.6%左右。
二、利润率
白皮书指出,纳入统计的18家上述网贷企业,1-9月的平均营业利润率为8.45%。这个数据是高还是低呢?
当前,P2P平台贷款人所需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月利息和平台管理费,两者共计在每月1.5%-2.5%之间;理财人所得收益主要就是利息,年化收益在6%-24%不等,换算为月收益为0.5%-2%不等。由此可见,“低吸高放”的平台能赚取最大的收益,譬如以月息0.5%吸引理财,以2.5%放出贷款,则差价高达月息2%,也就是年化24%。
但现实中,大部分平台不能做到如此理想的低吸高放,譬如通常是2%吸,2.5%放,那么年化收益就只有6%了。再扣除业务员提成(多在1%-4%之间)、公司日常运营、每月固定开支等费用,收益就微乎其微,甚至要赔本了。
那么,平均8.45%的营业利润是怎么做到的呢?除了上述显性的(拼命压缩理财端拿钱成本),可能就要走一些隐性手段了,譬如期限错配循环放贷等。这点比较敏感,不多言,感兴趣的加我微信(xjrclub)交流。
三、员工数量
白皮书显示,截至9月底,18家网贷企业的员工数量为26412人。截至9月,各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拥有7135名员工,最小的仅为31人。7000人以上、3000至7000人、1000至3000人各2家;1000人以下的企业中,300至1000人有2家,100至300人有7家,100人以下的有3家。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地区网贷企业人员规模主要集中在100至300人之间。不过,1000人以上企业虽只有6家,但员工数量却已经占到了全体从业人员的91.96%。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马太效应”正在形成,未来人才资源会加速向大平台汇聚,小平台杀出重围的机会会越来越小。
四、投资借款人属性
白皮书中一项对借款人的调查则显示,以2015年3月为例,P2P投资人中女性的比例达到50%,而在P2P的借款人中男性达到72.9%,远高于女性。且女性P2P投资者人均单笔投资金额为11709元,比男性投资者高出3270元。上海地区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这印证了一个流传很久的说法--投P2P很可能就是老婆借钱给老公花。对此P2P平台的运营及营销人士不得不察:借款要找男人,理财得找女士。
从峰会主题“创新、规范、发展”不难看出,身处中国金融中心,上海的P2P平台们一直把规范作为创新和发展的准绳。迄今为止,上海可能是P2P跑路现象发生频率最低的一个地方。除了平台规范外,很大一个原因可能在于上海的投资人也足够小心,也足够精明,诈骗性质的平台很难生存,这拉低了事故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