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晓龙Amos,图片来自“123RF”
近日,南京市公安局公布的一起利用航延险实施诈骗案,再度引发市场关注。
这个事件之所以蛮有意思也颇具争议,一方面,李某自2015年至今,虚构行程后利用飞机延误近900次,获得理赔金高达300余万元,出人意料,甚至有点令人“眼红”。
另一方面,在于李某完全通过常规途径购买机票与保险,由于天气情况造成航班延误本身就一个或然事件,这与其在购票、买保险的时点上难以精准预测,这么看来,其行为似乎没有什么不当。
案件的核心在于:李某的行是否可以被认定犯罪,这关系到保险公司是否继续面临被“薅羊毛”;作为保险公司,表示很无辜,常规理赔,无可非议,恶意中伤,谁能扛得住?但是笔者认为,保险公司应当感到庆幸,甚至应该感谢李某敲响的警钟,300万元的学费值了。
脱离本质的保险,还剩什么?
“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没有人喜欢生活在一个确定的世界,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你知道即将发生的每一件事的时间、过程和结果,你所做的,看起来就像运行既定的程序一样;现实中,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甚至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而不确定性的大小,是用风险进行衡量的,风险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有时是财产损失,有时候是生命健康的损失。风险是不能被消除的,那么,当人们遭遇风险,该如何使自身损失的可能降到最低呢?
这时候就需要保险来发挥作用了,其实质上就是对风险的补偿和转移。所谓补偿,即发生损失后,保险公司给予被保险人一定的保险金弥补其发生的损失;所谓转移,典型的例子就是第三方责任险,由于被保险人疏忽过失而给第三者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害,由保险公司对第三者财产进行赔偿或对第三者人身伤害进行给付。
联系到上述事件中的航空延误险,其实大家坐过飞机都不陌生,在购票支付界面,会出现航空意外险、航空延误险等常见险种可供乘客选择,通常20元左右的保费,就可以享受到200元左右的保障。
张翼作为一名总公司的技术指导,常年需要奔赴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按他的话来说,“一年365天,近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天上”。他告诉笔者,因为工作原因,时间很紧张,最关注的莫过于飞机的起飞时刻和到达准点率。“我通常会选择到达准点率接近100%的航班,这样就不太担心飞机延误的问题了。”所以,张翼对于航空延误险的需求是很低的,购票时通过到达准点率过滤掉绝大多数风险。但是对于李正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
李正是一名旅游爱好者,经常利用闲余时间外出游玩,“特价票、青旅、顺风车”都是标配,能省的绝不浪费。“为了省点钱,我坐飞机通常购买票价相对较低的班次,但是有时候可替代的方案,会遇到准点率特别低的航班,这时我会购买航空延误险,以防万一。”李正告诉笔者。
所以,从乘客自身来讲,是希望航班能过准点起飞和降落的,即便购买了航空意外险,也不愿意其发挥作用,因为飞机真的延误的话,赔偿虽然可以弥补损失,但仍杯水车薪。
可是偏偏有一些人,把保险当作了谋求新财富的工具,使得保险脱离了其本质,这时,保险便脱“保”留“险”,不但不能起到保障作用,还会带来潜在风险。在此过程中,时常伴随着损人或损己的刻意行为,如果被保险公司发现并证实,到手的“财富”或将面临被追索的可能,就像李某一样。
保险公司其实是受益者
事件发生后,虽然保险公司被无端“薅羊毛”300万元,但是笔者认为,保险公司的注意力不应当聚焦在300万元身上,有比损失300万元更重要的问题亟需解决,不然下一个李某可能还会出现。
问题1:购买多份延误险如何实现?
笔者通过尝试购买机票发现,微保、众安提供的航空延误险在销售限制中规定了“购买上限1份”,也就是说,乘客通过在购买机票的平台上选择航空延误险,与乘客个人信息一一对应,不能购买多份。
但通过不同的保险公司和销售渠道,乘客是可以同时购买多份航班延误险的,原因在于不同的保险公司之间相关数据没有实现共享,李某利用信息差成功购买多份保险。
解决的方式可以在行业层面形成共识,提供航空延误险的保险公司大家共享数据,这样可以有效识别同一个身份信息是否在同一航班购买多份保险。
当然,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就目前来看,保险公司可以利用现有数据,重点监控赔付率(获得赔付的次数/购买保险的份数)较高的乘客与获赔金额(设置红线,比如获赔金额超过1万元)较高的乘客,这样可以降低骗保的成功率。
问题2:成功预测航班延误并不难
成功1~2次可能更多的是运气,也不会被发现,即便被发现也没多大关系,因为造成的损失很小;李某成功骗保900次,有人甚至打趣到“堪比气象专家”,那么,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总结下来,李某会在达到准点率较低,和航线途径可能存在致使航班延误的可能性较高得天气之间选择航班,并且在够买延误险后,会密切关注航班动态。这无疑使航班延误发生的概率加大,当李某频繁在不同航班购买延误险时,最终成功骗保的次数便会上升。
客观上讲,李某上述钻空子这种行为,保险公司应当如何防范?
针对到达准点率本身就较低的航班,保险公司可以考虑降低赔付保险金或取消延误险;针对投保乘客利用天气因素的情况,保险公司应当提前做好特殊天气预警工作,并可以适当作出规定,当特殊天气出现的概率达到多高时,不予理赔。
问题3:不坐飞机也能获得理赔
不少人疑惑,李某并没有乘坐飞机,为何能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
其实,保险公司为了客户更好的体验,提升赔付效率,只要乘客票务是已值机状态(CHECK IN),就会默认为客户实际乘坐航班,并赔付理赔款。
也就是说,李某只需要在网上为购买了延误险的航班办理值机,就可以自动获得理赔。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保险公司只需把自动赔付的条件由“值机状态”调整为“检票状态”,确保获得赔付的乘客,都是实际乘坐飞机的乘客,从而避免李某的那种行为带来的骗保可能。
终极“大杀器”
保险公司如果想要完全杜绝李某事件的发生,可以取消航班延误险。但这对于乘客来说,实际上是不合理的,当航班发生延误,自己的损失却没人来补偿。
为此,保险公司可以把取消的航班延误险,融进机票价格中。具体来讲,每张机票中都包含航班延误险,保险价格可以为机票价格的一定比例,当航班发生延误时,同时,该乘客实际乘坐了航班,这时保险公司可以自动进行赔付。
这样,将会完全避免利用航空延误险进行骗保的可能。
综上,保险公司以300万元的代价,得到了李某用实际行动换来的漏洞,并很有可能在之后降低骗保的概率,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者认为,保险公司在这个事件中表面上亏了,实际上赚了,你觉得呢?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马晓龙Amos。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