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爱P2P,互金公司路在何方?丨亿欧观点

作者:马晓龙Amos,图片来自“123RF”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放弃某些东西,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和儒家的中庸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

对于互金公司来说,要想活下去,到了不得不抛弃P2P的时候了,舍财保命,这会让互金公司由此会过上好日子吗?

在《P2P加速跌落神坛丨亿欧观点》这篇文章中,笔者回溯了P2P从巅峰到低谷,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并且不只在中国,全球视角下,P2P都正在走向没落,且没有扭转的可能。本篇文章将聚焦国内互金公司进行P2P清退时,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道路。

P2P“大撤退”进入冲刺阶段

在强监管的高压下,P2P进入“清零模式”。

截至2020年6月8日,已有16个省份宣布取缔辖区内全部网贷业务;此外,包括宁夏、贵州等地则分别披露多批取缔网贷机构名单;而深圳、新疆等地也持续公布了多批退出网贷机构名单。

在最近一个月内,相继有小牛在线、华夏信财、掌众、随手记、微贷网等一批百亿、甚至千亿规模的P2P网贷平台,要不被迫宣布“良性退出”或业务转型,要不直接被警方调查,似乎没有可以妥协的第三条路径可以选择。

事实上,政策方面,对P2P网贷平台也是一顿“穷追猛打”。 

2020年6月4日,据银保监会官网,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将推动互联网金融风险市场出清,持续整治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坚决取缔非法从事金融活动的互联网机构,不断加大互联网保险的规范力度。

那么,P2P网贷平台缘何会走到这一步?

在2019年11月21日,创新经济论坛上,黄奇帆指出了P2P的五大罪状:其一,没有资本金;其二,是一个利用杠杆进行高息揽储的公司;第三,贷款的对象,是没有场景、没有信用背景的;其四,整个运行是一个借新债还老债的过程,是一个庞氏资金池;其五,一旦出了问题,要么趴倒坏账,要么还有点钱卷走。 

匆匆离场的P2P网贷平台,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P2P散场后的“千疮百孔”

“曲终人散皆是梦,繁华落尽一场空”

近期,P2P网贷平台集中崩塌,一个个华丽的皮囊被捅破,露出狰狞的面貌,不少人拍手叫绝。但是,却少有人看到P2P散场后留下的“烂摊子”。

从某种意义上,P2P的终结,或将造成“三输”的结局。

监管:从放任,到“一刀切”

P2P作为一个“舶来品”,始于2005年的英国,并在2006年在美国上线,2007年中国正式启动P2P,很多敢于冒险的互联网投资者认识了P2P网络借贷的模式后,纷纷涌入这个赛道。 

网络贷款的初衷是便利困难人群,然而随着各 的曝光,网络贷款逐渐变得隐晦和不齿。各种违规甚至违法的校园贷、套路贷、714高射炮、砍头息、暴力催收等开始登堂入室。这样的金融服务事与愿违,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界。 

亿欧认为,促成中国P2P网贷市场的繁荣,其中一个因素是:P2P行业,特别是2015年前,监管几乎为零,导致P2P在中国野蛮生长。

相反,国家对P2P先后出台了多个鼓励政策,让2015年成为名副其实的P2P元年,呈现出了积极良好的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巅峰时期全国出现的P2P公司超过了8000家,国家仍旧没有出台规范P2P的文件。

野马一旦脱缰,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P2P,正经历着冰火两重天的境遇:一边是新晋者不断涌入,另一边是恶性事件频发,平台倒闭、破产、跑路、退出开始集中出现,似乎已经给监管敲响了警钟,是时候给野蛮生长的P2P添一把锁了。

2016年8月,银监会就《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也意味着P2P网贷行业首部业务规范政策正式面世。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国实际在运营网络借贷机构139家,比2019年初下降86%。机构数量、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1个月下降,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已有近5000家机构退出。 

“能退尽退,应关尽关”势必要在今年进行到底。但对于监管来说,先由于监管的滞后,使得网贷行业“脱轨”;后因为“一刀切”,直接终结了曾经辉煌一时的网贷行业。

监管自己挖的坑,到头来还需要自己填补。

不仅如此,P2P散场后,还留下了投资人、出借人和借款人的眼泪。

出借人:从盆满钵满,到本息不全退

监管还没到来的时候,出借人到期不仅可以拿到本息,还可以拿到客观的平台利润分成;现在风险要出清了,作为最大的责任方,平台不可避免地会想尽办法来降低自身的损失,难免会让甩锅给出借人,本息不能如数退还,更不能去奢望利润,可谓釜底抽薪。

有人可能会说,出借人作为法律上的完全行为能力人,有鉴别风险的能力,如果你不去投钱,网贷平台是不会从你身上抢钱的,所以自身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可供投资者投资的金融工具有限,存款、国债、基金虽然相对安全,但是收益率较低;股票、期货和期权等衍生工具收益率虽然较高,但是风险同样较高,并且有一定的准入门槛。

P2P营造出 “高收益、低风险” 的假象,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金融基础知识有限,再加上“非理性”式的盲目追求高额回报率,P2P自然受到追捧。

所以,如果国内金融市场能给投资者,特别是散户投资者提供足够的金融产品和完善的风险识别、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培训,或许会增强投资者在面临诸如P2P产品时的鉴别能力。

 根据大白识财消息,团贷网回款时间大约还要两年,回款比例在5成以上,小概率本金全回;爱钱进如遇清盘,未来回款空间将不高于充提差的50%;积木盒子如兑付资金,未来回款空间将不高于充提差的50%;小牛在线可以说是油尽灯枯,未来回款空间不高于充提差的40%,甚至更低。

可以看出,出借人不仅要承担不能如数回本的风险,还将经历清退带来的漫长等待时间,真是一次血泪教训。

网贷平台:从利欲熏心,到迷途难返

P2P平台出于逐利的目的,商业模式逐渐扭曲。

国外P2P平台充当的是信息中介的身份,提供直接金融服务,给借贷双方提供信息,撮合交易,从中抽取佣金,挣得虽少,但不承担风险。 

其实,刚进入中国时,P2P也充当的是信息中介。但是正如上文提到的,行业缺乏监管措施,自律性又不到位,导致P2P平台开始“越界出轨失速”,逐步靠近银行,提供间接金融服务,以此获取更大的收益。 

没有银行的风控措施,也没有银行业的监管体系,却做着和银行类似的间接金融,吸收公众存款,自身决定贷款对象,更有以圈钱为目的的投资者虚构高利率标的。

最终,平台的瓦解似乎是命定的事。

网贷平台会被送检,资金将面临被冻结或追查的可能,老板甚至会面临法律的追责,最终的结局就是“破产清算”。 

P2P风光不再,要不撤退,要不转型

在中国,有不少互金公司借着P2P发家成长起来,甚至走到了上市的高光时刻。

信也科技(原“拍拍贷”)、趣店、乐信、小赢科技作为曾经P2P网贷平台中的上市公司,他们的一举一动备受瞩目。 

2019年11月,拍拍贷创始人、联席CEO张俊在演讲中表示,“我们和P2P已经不再有什么关系了”,并将拍拍贷更名为信也科技,不管是在名字上,还是在之后从事的业务上,都更偏向于金融科技。 

事实证明,信也科技“弃P2P投金融科技”,业绩上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2020年5月27日,信也科技发布了其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其第一季度撮合额为130.54亿元、营收为21.06亿元、净利润为4.20亿元,整体业绩表现符合之前预期。

与信也科技类似,趣店也是选择完全放弃P2P业务,向电商靠拢。2020年3月,趣店上线全球跨境奢侈品电商平台万里目,紧接着6月初,便砸1亿美元重金入股国内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寺库,交易完成后,趣店将持有寺库约28.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2020年一季度,趣店营收9.58亿元,净亏损4.86亿元,在坚持审慎原则的基础上,趣店也在通过积极转型,试图寻求未来新的赢利增长点。但就目前来看,市场对于趣店的万里目和入股寺库,褒贬不一,还需要一段时间去磨合,去检验趣店的决策是否正确。

亿欧金融分析员高彩红认为,与上述信也科技、趣店不同的是,乐信、小赢科技并没有选择清退P2P,而是选择积极谋求转型。目前,乐信、小赢科技P2P业务中的第一个“P”正在从个人转变为机构,从二者的数据中可以发现,机构资金占比不断提高。 

除此以外,多家头部平台在缩减网贷业务的同时,开始寻求在其他投资端发力的可能,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代销、保险代销等业务,向理财超市转型。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上述四家从事P2P业务的互金公司来看,得已顺利撤退或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资金合规,运营相对规范。市场上更多的P2P平台,运气可能就没这么好了,等待他们的或将是法律的追责。

2020年,还将有不少P2P网贷平台在焦虑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合规的机构可以去考虑如何通过转型,把业务继续下去,把出借人的损失降到最低;违规的机构,只能去耐心等待法律的制裁。 

2021年,P2P或将永远的离开我们的视野,有的永远消失,有的会以另外的形式存在。

相关阅读:

P2P加速跌落神坛丨亿欧观点

持牌消金2019年成绩单:有的爆赚18倍,有的巨亏8成丨亿欧观点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马晓龙Amos。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6-09
割爱P2P,互金公司路在何方?丨亿欧观点
2021年,P2P或将永远的离开我们的视野,有的永远消失,有的会以另外的形式存在。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