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亿消费券,效果有多少

图片来自“123RF”,文章来源于:新金融评论,作者:徐奇渊/张子旭

由于以下原因,消费券难以真正惠及农村和困难人群:其一,消费券金额有限。按常住人口计算,42个城市的消费券人均金额为19.6元,中位数8.9元。其二,交通距离和成本不利于农村消费者。其三,限制条件过多。部分城市对消费券施加了各种限制条件,还有一些地方发放消费券重点面向非基本民生行业。其四,各地消费券几乎都通过数字平台发放,要使用手机支付进行消费。对于老年人以及没有电子支付手段的困难人群,构成了技术上的门槛。

——徐奇渊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研究部主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子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助理

复工以来,各地消费券政策引发了广泛关注。一方面,消费券起到了刺激需求的作用。在供给恢复快、需求恢复慢的情况下,工业产成品库存快速上升。1季度工业产成品实际增速为15.5%,达到5年来的新高。在此背景下,各地消费券的推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撬动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消费券也对特定人群起到了纾困作用。根据官方数据,1季度失业压力加大,3月就业人员规模比1月份下降6%以上,约18.3%的就业人员处于在职未上班状态。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向限定人群发放消费券,有的地方还规定了向困难人群提供消费券的总体金额。

但是既要实现刺激、又要实现纾困,同一项政策难免要做出权衡。对于这两个不同目标,本文并不试图做出价值判断,而是试图梳理现实:当前消费券政策的效果如何,在刺激、纾困两方面能够起到何种作用?

1

消费券规模较为有限

根据公开信息进行统计,本文只对42个城市数据进行分析,各省级单位数据通常缺乏足够的细节而未计入,截至时间为4月27日。在此基础上,对已经公布消费券发放细则的42个城市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共计已经发放各类消费券65.2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金额为19.6元,中位数为8.9元。其中仅有29%的城市人均金额在30元以上。

假设消费券的乘数效应在2-3之间,则总体效应为200亿元或以下,对比35万亿左右的居民消费支出,消费券对总体消费的刺激作用可能较为有限。另外,某省的消费券金额可能较大,但是其并未给出消费券总金额等细节,且有相当部分透支了未来的节日慰问金,因此没有纳入分析。而且即使纳入,消费券的相对规模也仍然较为有限。

2

消费券政策也有地区分化

当前的消费券政策,由各个城市分别出台,由于各地财力不同,呈现出了地区分化。总体上,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发放消费券的人均水平就越高。

剔除温州、鄂尔多斯后的40个城市,人均消费券金额与人均GDP相关系数达到0.4。简单的线性回归,也揭示了人均GDP对人均消费券发放金额具有统计意义上显著的解释力。其中,消费券人均水平较高的城市,除了武汉疫区之外,一般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这些发达省份。而欠发达省区或城市,其发放的消费券人均水平也往往较低。

目前所有发放消费券的42个城市,其人均GDP的均值为9.4万元,显著高于2019年全国人均GDP均值7.1万元。这意味着,没有发放消费券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更低。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均消费券金额越高 

数据说明:(1)人均消费券=所在城市发放消费券总额/2019城市人口数量,缺乏数据的情况以相近年份数据替代。(2)由于部分城市缺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因此使用2018年人均GDP数据进行分析,缺乏数据的情况以相近年份数据计算。(3)剔除了温州和鄂尔多斯,因为前者人均可支配收支排名显著低于人均GDP排名,而后者恰恰相反。(4)没有计入某省。因为该省发放消费券是以省级为单位,和其他城市为单位的口径不统一。另外,该省并未给出消费券总金额数据。(5)剔除了杭州,因为杭州的人均消费券达到162元,远高于其他城市,加入杭州该图无法清晰显示其他城市。另外,加入杭州后不影响分析。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新闻进行整理。消费券数据截至2020年4月27日晚。

这显示出,消费券政策在地方层面的各自为战现象突出,缺乏全国层面的协调。对于各个城市而言,依据自身财力发放消费券,可以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进行纾困,有其合理性。但是从跨地区的视角来看,中西部地区有更多的困难人群,以及返乡待岗的农民工,而中西部地区的消费券发放力度恰恰相对较弱。因此,当前的消费券政策缺乏统筹协调,未能起到跨地区平衡、纾困的作用。

3

消费券发放侧重于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

当前的消费券政策使用,一般都有对行业的限定。从42个城市的消费券政策来看,主要侧重于餐饮、零售和文旅三大行业。在这三个行业投放消费券的城市数量占比,分别达到了81%、73%和48%。这与疫情对消费行业的冲击,具有高度一致性。

1季度的服务业增速中,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旅游业等都受到了较大冲击。其中,前两个行业在1季度的增加值增速分别为 -35.3%、-17.8%,是服务业中遭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两个细分行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没有单列的分类,但与之相关的交通运输业也有显著下滑。从这一角度来看,消费券政策的出发点,主要是从行业、企业层面考虑更多。

消费券限定使用的行业比例:

42个城市的数量占比

4

消费券发放惠及城市居民

但农村和困难人群得益受限

42个发放消费券城市中,15个城市提出了针对特定人群发放消费券,包括特困人员、低保人员和孤儿等,5个城市还给出了对限定人群发放消费券的金额,占比最高占总金额的15.3%,最低0.9%,中位数10%。但是由于以下原因,消费券难以真正惠及农村和困难人群。

其一,消费券金额有限。前文已经提到,按常住人口计算,42个城市的消费券人均金额为19.6元,中位数8.9元。虽然有的城市对特定人群有数百元的支持,但对于困难群体来说,这仍然是杯水车薪。

其二,交通距离和成本不利于农村消费者。对已有的消费券使用细则进行观察,许多地方发放的专属消费券限定在城市中心商圈的商铺使用,从而将消费券使用区域限定在城市中心。根据不完全的信息披露,有7个城市要求必须到现场消费,不允许同城外卖与同城配送行业进入。在消费券金额有限的情况下,农村人群面临的交通成本更高,这导致消费券的发放难以真正惠及农村消费者。

其三,限制条件过多。部分城市对消费券施加了各种限制条件,例如某城市420万元的餐饮消费券,仅限定13家餐饮企业使用。个别城市消费门槛设置过高,例如满800减50。还有一些地方,发放消费券重点面向非基本民生行业,例如某城市的汽车消费券金额占比高达69%。考虑到以上情况,消费券的纾困作用也较为有限。

其四,各地消费券几乎都通过数字平台发放,要使用手机支付进行消费。对于老年人、没有电子支付手段的困难人群,这也构成了技术上的门槛。而这部分人群往往最需要消费券纾困。因此,需要考虑线上与线下发放方式相结合。

4

当前的消费券政策存在的问题

消费券政策重点以纾困重点行业为主,但总体金额小。同时,除个别地方外,几乎所有地区的消费券都采用满减形式、限定具体行业,促销性质较为浓厚、价格效应多过收入效应。因此,这些政策实际能起到的刺激和撬动效应都较为有限。

在空间上,地方政府基于自身财力、各自为战。其结果是,东部地区、发达省份力度较大,而中西部、欠发达省力度明显较弱。同时由于前述原因,消费券难以真正惠及农村消费者的困难人群。不论是从空间、还是人群角度来看,纾困效果都难达预期。就业是滞后变量,失业人群在就业市场的匹配也需要时间,尤其是非正规就业人群如何纾困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消费券政策需要起到何种作用,仍然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5-09
65亿消费券,效果有多少
当前消费券政策的效果如何,在刺激、纾困两方面能够起到何种作用?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