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下半场:模式创新淡出,硬核科技常青

冰火两重天,新金融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大分流。

在持续数年的整治之下,互联网金融跌入冰点,P2P网贷、现金贷都遭受了沉重打击,催收行业和数据行业亦未能幸免。

另一边,监管层对金融科技的重视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的科技创新如火如荼,而与金融机构建立了 合作的金融科技公司同样欣欣向荣。

在国内,金融科技公司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直接从事金融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二是提供金融相关的数据、催收等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三是纯粹提供to B服务的科技创新企业。

正如我们过去两年所看到的,强监管正在不断压缩前两类公司的生存空间,它们在资本市场上亦承受着巨大压力;相形之下,第三类金融科技公司的成长并未受到影响,其价值则进一步凸显。

一个例证是,成立于2015年末的氪信,已成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AI升级的重要合作伙伴;这家公司先是在2017年拿到了招商局创投领投的B轮融资,又在今年10月获得浦发银行、上海信托旗下的金融科技基金的入股。

这场大分流的背后,以监管套利为实质的模式创新渐行渐远,而基于硬核技术的金融创新则薪火不灭。

随着金融科技回归金融本质,技术的价值得到真正重视,那些掌握了硬核技术的科技公司,将迎来黄金时期。

1、最坏的时代,最好的时代

2016年4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降临,彼时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场整治不过一两年的事情罢了。回过头看,这不过是本轮金融强监管的开端。

P2P网贷在重压之下不断萎缩,等待这个行业的命运很可能是消失;现金贷在一轮又一轮的整顿下血流成河,仅存的少数玩家亦在苦苦支撑。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对催收行业与数据行业的严打不断加码,最高院和最高检发文更是将非法放贷正式入刑,一系列超预期的整治举措,令互金圈跌入了谷底。

在强监管之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出清还在继续进行,以监管套利为实质的模式创新走到了穷途末路。

与此同时,监管层对于金融科技的重视不减反增,并且在今年将金融科技上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今年6月,央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要把上海建成金融科技中心,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是金融科技。

随后8月份,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 (2019-2021 年)》,要求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使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10月,央行上海总部印发《关于促进金融科技发展 支持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导意见》,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生态圈、深化金融科技成果应用等八个方面提出了40项指导意见。

12月5日,央行宣布支持在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引导持牌金融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金融提质增效。

在监管屡屡为金融科技正名之际,金融机构的进击渐入佳境。

以工商银行为例,今年以来,工行先后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科技研究院,还发布了全新的ECOS智慧银行系统,在总部层面构建了“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的金融科技新格局。

还有招行,其在11月18日发布招商银行App 8.0,并宣布将与各领域的头部合作伙伴共建共生,打造的全新的数字化服务平台,进一步对标互联网企业。

历史上,金融业一直走在新技术应用的前沿,这一次也不例外。在科技快速重塑金融业的当下,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

2、金融科技下半场,技术为王

模式套利偃旗息鼓,科技创新方兴未艾——这场大分流标志着金融科技真正进入了下半场。

在上半场,经过跑马圈地,金融科技主要解决了用户触达的问题,并在某些方面提升了运营效率,但是深层次的金融供给侧改革,尤其是精细化运营与智能化风控,不是靠导流和“上云”就能解决的。

在下半场,金融科技将渗透到金融业的各个角落,从易到难、从点到面、从浅水区到深水区,这就需要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的协作,共建、共生是大势所趋。

以银行业为例,其业务逻辑发生了重大变化,促使银行从客户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在此过程中,银行需要设法激活没有征信记录的数亿“白户”人群,这将考验银行处理弱数据的能力;银行还需要以App为主要阵地,快速提高互联网服务能力。

这些银行所急需的能力,离不开硬核科技作为支撑,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银行固然可以自己学习和孵化,但投入产出比例恐怕并不高,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因此错失机遇。

今年早些时候,麦肯锡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金融科技时代已经到来,金融机构无需过分关注金融科技行业的个别“挑战者”,而应更多地聚焦于他们所代表的能力,并培养或从外部购买对数字化未来至关重要的能力。

回望历史,在上世纪后半叶的金融信息化浪潮中,以IBM、Oracle和EMC为代表的科技公司,曾经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就此奠定了金融业与科技业血脉相连的关系。

如今,随着金融科技下半场的到来,金融机构对硬核科技的需求日益迫切。那些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的科技公司,则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3、真正的科技创业时代已经到来

发展金融科技,推进数字化转型,是中国金融业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主旋律。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共有45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30多家证券公司,230家保险公司;金融业总资产300万亿元,其中银行业规模居全球第一,债券、股票、保险市场均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如此庞大的金融市场,如此众多的金融机构,孕育着无穷无尽的to B服务空间。

这场全面的数字化浪潮还意味着,中国真正的科技创业时代已经到来,未来有望诞生中国的微软、Oracle、IBM。

原因是,过去中国的科技企业以“硬件市场”为主,在IT支出中,硬件、服务、软件结构不均衡,根源在于科技含量不足;从整体IT支出占GDP比重来看,中美之间依然有较大差距,美国占比5.3%,中国占比1.2%。

这表明以科技为主导的to B服务市场空间巨大。

不过,相较于美国科技企业市场,中国的科技企业由于历史的进程,极大压缩了发生和成长的路径,但从科技产业发展规律来看,真正成长为稳健的、规模化的,可以和to C消费级市场媲美的科技产业,依然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推荐阅读:

把握历史机遇,听企业家从7维度纵论新经济

微众银行梁焕:用“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来切科创金融这块饼

编辑:马晓龙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12-10
新金融下半场:模式创新淡出,硬核科技常青
在强监管之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出清还在继续进行,以监管套利为实质的模式创新走到了穷途末路。与此同时,监管层对于金融科技的重视不减反增,并且在今年将金融科技上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