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金融12月1日讯,由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主办,亿欧战略支持的第四届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此次会议以“新形势下的金融业变革与开放”为主题。会上,中国光大集团副总经理付万军表示:
近几年金融业有五大较为明显的变革和变化:
1、金融回归实体效果明显。
2、监管套利乱象得到有效治理,金融监管的系统性、有效性明显增强。
3、中小银行体系或面临变革及重塑。
4、科技赋能金融成为主流。
5、金融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
以下是付万军演讲正文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参加本次高峰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形势下的金融业变革与开放”,我作为一名长期在金融企业的工作者,这几年自身确实深刻地感受到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整个金融业顺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也出现了一些显著的调整和变革。在这样一个主题下,今天我想从两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第一方面,我认为近几年金融业有五大较为明显的变革和变化。
一是金融回归实体效果明显。
2017年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应该说两年多以来,金融业积极响应中央的要求,整个行业的调整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在宏观层面央行加强了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性的创新和使用,也改革完善了LPR的形成机制,引导流动性向民营和小微企业倾斜,上交所设立了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支持更多的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
中观层面,很多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来帮助企业化解融资的难题。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比上年同期多增了1.1万亿,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了20.81%,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了10.9个百分点,所以应该讲,金融业回归实体的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下一步,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我认为仍要关注好两个方面:
一是货币政策还存在传导不畅的现象,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可能未来在MPA考核、定向降准,或者扩展央行低成本资金供给工具的范围等手段上可以进一步精准发力,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二是如何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来助力实体经济。过去两年,对影子银行的治理卓有成效,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在这一过程中间,表内贷款承接了大量的表外资产,导致信贷增长较快,推动宏观杠杆率的快速攀升,前三季度实体经济的杠杆率上升了7.4个百分点。
同时,资本市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股权融资变得更加困难,前三季度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同比少增756亿,股权融资不足,过度地依赖债务融资,会加大企业的负债率,降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扩大再生产也会面临资本的制约。
最近国务院出台了相关规定,降低了相关领域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从长远看,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仍然需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融资结构,激活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提升股权融资的占比。
二是监管套利乱象得到有效治理,金融监管的系统性、有效性明显增强。
近年来,一些机构和资本热衷于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在分业监管体系的真空地带违规进行一些资本运作,一些互联网公司和P2P公司违规从事金融业务,也引发了众多的风险与乱象。针对这些问题,监管部门通过股权治理、持牌准入、业务穿透等各种措施加强监管,有效地防止了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下半年,央行牵头发布了《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金控公司的准入门槛和监管规则,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金融机构的发展经验来看,规范的混业经营仍然是未来的发展大势。我相信未来金控行业经过治理以后,有望迎来健康发展的机遇期。
在这些年的金融乱象治理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金融监管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明显增强,有利于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金融风险发生。当前的金融经济环境异常复杂,所以在下一步完善金融治理体系,提升金融治理能力的过程中,要实现稳中求进的总要求,也希望金融监管能够保持一定的弹性和张力,更加关注政策落地效果的评估和修正完善。
三是中小银行体系或面临变革及重塑。
近期中小银行的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前期积累的一些风险也开始释放。首先是盈利能力下滑,第三季度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大概保持了两位数左右的增速,而城商行的净利润却出现了负增长。其次是风险事件的出现,今年以来也出现了个别城商行被托管或者重组的事件。同时由于很多中小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有限,资本的充足率也出现了不足。
所以近期我们可以关注到,国务院金融委多次会议都十分关注中小银行的状况,提出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我个人认为,未来中小银行的体系在治理和定位上将会面临一个大的变革,或者说面临重塑。
对中小银行体系的变革和重塑,我认为:
定位上,应该贯彻监管部门的要求,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三农”,专注于服务当地经济的定位;治理上,要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与公司的治理水平;配套机制上,要拓宽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拓展央行低成本资金的供给来源、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多措并举促进中小银行在新的定位上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科技赋能金融成为主流。
最近几年,许多金融机构纷纷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通过金融与科技的 融合,来重塑业态,增强核心竞争力。金融科技不仅培育出普惠、便捷的优质金融产品,也使我们金融企业的金融业务成本下降,效率提升。
下一步,相信在金融科技的助推下,商业银行的数据资产价值将逐步显现。最近中国银行专门成立了数据资产部,未来金融业通过数据的挖掘也有望实现智能金融,同时随着5G时代的到来,客户随时随地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在看到科技为金融赋能,对金融业的变革带来根本性影响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到两个方面的问题。
1.金融科技的跨界化、去中心化、去中介和智能化,会对现有的监管体系产生冲击。要求对金融监管进行相应的变革。
2.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要特别关注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防止出现对消费者的隐私透支和信用透支,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引发次生风险。
五是金融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
去年博鳌亚洲论坛吹响了新一轮金融开放的号角,随后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各项举措也在不断出台。
从7月份推出11条,到9月份外管局取消了QFII和RQFII的额度限制,到11月份A股纳入MSCI指数迎来第三次扩容等等,未来随着金融领域的持续开放,必将促进内资、外资金融机构相互学习、相互竞争,这也有助于增强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同时要关注我国金融业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同时,如何 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建立面向国际、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治理体系。
第二方面,在种种变革当中,各家金融企业也纷纷调整经营策略和业务重点,以我们光大集团为例,我们也是持续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来落实中央各项政策部署。
首先,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光大集团拥有金融的全牌照优势,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发挥综合金融的服务能力,今年8月份,在为比亚迪公司服务的过程中,我们的银行、证券、保险和租赁等所有的相关金融企业全部参与到整个金融服务方案当中去,实现我们的综合金融服务的优势。
同时,在产业上,我们也通过推动产融结合,在产业布局上提出了大旅游、大健康、大环保、新科技的产业方向。今年11月1日,我们集团的六家金融和实业企业联合成立了光大健康养老公司,也是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成为国内养老的第一方阵,为民生事业贡献力量。
其次,规范经营,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核心就是,一方面我们提出做精金融、做优产业、强化协同;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压缩管理层级,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下一步随着金控集团管理办法的出台,我们将自觉按照监管要求,依法合规开展各项业务,探索我国金控集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最后,积极推动向科技型企业的转型。
2018年,光大集团提出了敏捷、科技、生态的转型方向,三年前我们成立了科技子公司,去年光大银行金融科技的投入占营收的比例达到2.71%,位居全国商业银行的前列。未来,光大集团仍将结合市场的需求与光大特色,加速向科技型企业的转型。
以上是我对新形势下金融业变革与开放的一些观察与思考,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