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力助小微企业的一条“捷径”

□蒋光祥

“互联网化”早已内化为民营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求,也已成了降低对中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搜寻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他们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到经营中,探索出新型银行模式,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也就水到渠成。

就在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已成老生常谈时,就在以传统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助力似总有言行脱节或滞后之惑时,民营银行似乎找到了一条“捷径”。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部长通道谈及“金融支持民营企业”时肯定了网商银行等民营银行贷款做得好,不良率低,并表示会进一步推广这些经验,采取更多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

作为首批获得牌照的民营银行之一,网商银行一直以金融科技为基础的创新模式服务小微企业。凭借“3分钟申请、1秒钟放贷、0人工干预”的服务小微模式,网商银行迄今累计为超过1500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逾2万亿元贷款支持。通过技术力量降低融资成本,网商银行2018年贷款平均利率比2017年整体下降1%。通过长期积累的风控技术能力,网商银行能让小微企业不用担保和抵押,凭借信用就能贷款,并且将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

站在商业银行角度,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不是没有理由。经营风险虽是商业银行的看家本领,但商业银行首先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而小微企业分布范围广,发现优质或有潜质的民营、小微企业,无疑需要耗费大量搜寻成本和机会成本。对标大中型企业尤其上市企业,包括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征信记录等多方面,民营、小微企业显然有待进一步规范。再说,民营、小微企业经营失败也是常事。银行管理风险,对这类企业的支持力度天然不够。而对民营银行,尤其网商银行这样靠互联网起家的佼佼者来说,“互联网化”早已内化为他们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求,也已成了降低对中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搜寻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是民营银行“互联网化”的使命要求。他们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到经营中,探索出新型银行模式,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也就水到渠成。

受物理网点渠道少、发展初期规模较小、人员较少、信贷资源有限等因素制约,再按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民营银行实难立足,更遑论“弯道超车”。而互联网化,能让民营银行与现有商业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通过“互联网化”,民营银行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降低运营成本和获客成本,并将节省的成本回馈客户以提升客户体验;相对传统银行重资产抵押等为主的风险管控模式,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金融科技,为民营银行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善风险管理模式,批量化服务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便利。民营银行可依托供应链金融,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科学的互联网风控模型,实现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的批量审批。

再进一步,民营银行还可通过推进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打造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联网、移动互联网或物联网为手段,整合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发挥金融供给和风险管理等职能,为产业链上的民营、小微企业提供支付、结算、资金等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如此,民营银行能充分发挥自身战略定位和资源禀赋,聚焦于区域或行业细分市场,通过发挥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效率更高等自身优势,为细分市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专注、精准的金融服务。

民营银行从出生起,就天然肩负着探索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差异化、特色化模式的使命。其中的佼佼者(如网商银行背后的阿里集团)就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个中甘苦,感同身受。数据表明,网商银行在服务小企业最多(累计服务超1300万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同时,利润也在全行业排名最低,2017年净利润仅4亿元。服务小企业最多,但利润最少,说明以网商银行为代表的民营银行志存高远,对民营与小微企业倾注的是真金白银与真情实感。毕竟,从短时间来看,同样的人力物力投入,做电商挣钱要比办银行多得多。

不过,银保监会上周发布了《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下称《通知》),围绕切实增加银行信贷在小微企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带动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整体下降的指导思想,提出多方面目标。据此判断,民营银行的经营会大有改观。

除了要求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模式及担保方式,完善差别化的贷款利率定价,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降低利润指标考核权重、安排专项费用,提升基层服务小微企业积极性外,《通知》将落实授信尽职免责与不良容忍制度有机结合,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未超过容忍度标准的分支机构,在无违法违规行为前提下,对相关业务责任人可免于追责,支持银行在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前提下,探索全流程线上贷款模式。还有,根据小微企业融资特点,进一步优化贷款支付方式和对资金流向的监测分析手段,不将发票作为认定贷款用途的唯一要件,明确商业银行申请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不以完成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监管考核指标为前提,鼓励商业银行拓展支持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来源;研究修订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相关监管法规,适度降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资本占用。

民营银行有充足底气与传统银行差异化竞争了,他们会交出什么样的答卷?大家拭目以待。

(作者系基金从业者,财经专栏作者)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3-19
民营银行力助小微企业的一条“捷径”
站在商业银行角度,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不是没有理由。经营风险虽是商业银行的看家本领,但商业银行首先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而小微企业分布范围广,发现优质或有潜质的民营、小微企业,无疑需要耗费大量搜寻成本和机会成本。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