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壹账通上市乏力,合并“壹钱包”能助一臂之力?

情人节前夜,平安金融壹账通(下文简称“壹账通”)和平安壹钱包(下文简称“壹钱包”)突然被爆“在一起”。

这个瓜来得有点突然。

有一个重要的前情提要:2018年,金融壹账通曾传出将于当年9月登陆港股,然而直到年底都悄无动静。春节一过,尚未出年,就传出了壹账通要合并壹钱包的消息。

一位平安集团高管向十字财经确认,内部推动合并事宜已经有一段时间。

双方的合并计划来自平安集团的顶层意愿,而动因则在于金融壹账通的上市乏力。双方的合并主要在于资本层面,合并之后新主体将设四位联席总经理,但两套体系继续独立运作。不过,一切尚未最终落定。

上述说法在金融壹账通和壹钱包人士处均获得了验证。

另有平安集团方面人士称,此次“双壹合并”除了为上市铺路,更是为了进一步打造平安集团的金融生态圈。

但事实上,金融壹账通和壹钱包,虽然同属“金融+科技”板块,业务上却一直各有山头。此前这些年里协同十分有限,论及整合,想象空间亦尚未明确。

有趣的是,综合十字财经对这三方人士和监管的采访来看,对该项并购怀揣质疑的人,不在少数。

一位接近央行人士向十字财经透露,马明哲曾亲赴央行沟通此事,但目前为止,央行高层对此态度尚不明确。“央行并不反对合并,但是反对支付机构的VIE。”

而一位投行人士分析称,由于金融壹账通已在境外设立VIE架构,如若要收购壹钱包再行上市,则很有可能需要设立为壹钱包设立海外VIE架构,作为被收购主体。

01 

金融壹钱包和壹账通同为“壹”字辈,同样号称服务B端,而更有意思的是,两者本身也都是合并之后的产物。

2016年,壹钱包曾高调合并了平安万里通。“积分+支付”的故事讲了一两年,在经历了几个“920”和“520”之后,通过商城业务把故事讲圆了。这几年,壹钱包开始强调B端转型,重心从做用户到做商户,但总体而言,基本一直围绕在支付主业做文章,业务脉络尚属清晰。

相较而言,壹账通的历史就复杂得多。从2008年,深圳平安财富通咨询有限公司成立到如今的金融壹账通。公司经历了数度合并,几易其名,高管来回更迭换了几拨。但每一次的合并、更名、洗牌都十分低调。

截止发稿前,十字财经全网搜索都未能找到一篇整理金融壹账通前世今生的 稿,对于一家众所周知即将上市的企业而言,十分罕见。

眼下,金融壹账通的定位是为B端机构客户输出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目前其产品落地场景包括银行获客、金融业务离柜化(移动银行)、风控(KY系列)、智能营销、供应链金融、ABS、保险理赔、系统上云等时下大热的金融机构展业趋势。不但业务铺得广,战线也拉得长,不再满足于境内业务的发展,一路延伸到了香港、新加坡、纽约

公开数据显示,其合作机构客户总数已经达到3200家,其中保险客户49家,银行客户557家,其他金融机构2550家。

但来自金融壹账通的人士表示,在庞杂的项目中,内部公认最“带收入”的板块仍是来自前海征信大数据风控带来的收入。“金融壹账通为银行开发直销银行系统带来的收入十分微薄,很多时候都是贴钱在做,大数据风控替银行做贷款能赚取一些息差收入。不过眼下为了上市收入压力大,金融壹账通也开始尝试做资产掮客,为银行匹配资产。”

由此可见,“双壹”的业务模式大相径庭。

平安集团方面人士称,合并之后,壹钱包的商户资源与金融壹账通的银行资源或能形成协同。

但或许,这只是表相。

02  

表相之后的真相则残酷得多。

以平安集团这几年的操作手法来看,子公司(尤其是已经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子公司)的资本化压力是比较大的。

在平安系统内部,“金融+科技”板块属联席CEO陈心颖的管辖范畴。因监管备案的要求,陆金所上市短期无望,上市的念想自然落到了金融壹账通和壹钱包之间。

从公开数据来看,2018年壹钱包已达6万亿交易规模,更早之前的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壹钱包就已经实现了盈利,收入规模达到了10亿。十字财经了解到,壹钱包在过去几年也尝试了外部融资,不过迄今为止,融资规模和估值金额公开资料都无从考据。

但从刚刚出炉的科创板五套标准看来,估值超过20亿元的企业就不再做盈利要求;估值超过40亿元的,则只需要获得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并取得知名金融机构融资即可上市。如此来看,在科创板即将推出的情况下,壹钱包不是没有上市的可能。

不过尽管如此,金融壹账通的上市可能性却明确得多。

天眼查资料显示,金融壹账通于2018年1月获得来自SBI Holdings、软银愿景基金和IDG Ventures的6.5亿美元投资。从金融壹账通自己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一轮融资获得了75亿美元估值。作为资本市场的老司机,平安集团对“估值”尤为敏感。加之金融壹账通上市推进工作已然启动,其优先级自然远高于壹钱包。

逻辑听上去很顺。

但关乎上市,仅有一个顶层设计是远远不够的。

按说金融壹账通仅A轮融资就获得了75亿美金的估值,在2018年的市场环境里,也算锦鲤一枚了,但上市之路却远没有想象中顺遂。

本该在2018年下半年完成的上市,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了下来。

“归结到底,无非是投资人担心资本市场不买账。”一位接近平安的投行人士告诉十字财经,“资本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好的概念和故事不足以支撑市场信心。市场不认可,投资人也没钱赚。“

在这一点上,平安已有前车之鉴。2018年5月,平安好医生登录港股,在随后的大半年时间里,经历了超过50%的股价下挫。

大环境不好,是真;投资者不认,也是真。

“所以如果没有盈利现实,就得用实实在在的规模数据撑起盈利前景。”该投行人士表示。

如此一来,财务压力便成为了最大的现实。

技术研发的投入、海外战线的人员开支、坏账以及前期投入的成本摊销都是高额成本的构成因素。”上述接近金融壹账通人士透露, 2018年,金融壹账通的收入在10亿上下,但与之伴随的,是10亿上下的亏损。

这样的业绩表现似乎难以支撑投资人的信心。而所谓支付“第三极”的壹钱包,虽然规模远不足以叫板支付宝、财付通,但从已公开的历史数据来看,其交易规模、盈利状况和收入规模似乎已经能够很好地从数据角度补齐金融壹账通资本故事缺失的一角了。

03 

平安集团作为大股东,在合并事宜上占据绝对的主导权,但依然可能存在变数。

在壹账通这个灯火通明的戏台上,走马灯般来来往往的,除了不断翻炒的各种概念、各路资本,还有职业经理人和手握期权的员工们。

壹钱包是否能够获得一个公允的估值,或许也将成为合并是否顺利的一个重要变量。同样的,合并是否会造成金融壹账通内部团队的调整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亦为未知之数。双方团队稳定性和业务发展如若受到影响,都会对资本故事的延续造成不利。

再有,则是监管。

由于前几年牌照炒卖形成的恶劣影响,支付行业的投融资并购成为了这两年央行的敏感点。大家还有印象的话,去年8月拼多多曾爆出拟收购付费通的消息,但至今仍无进展。支付机构的收购卡在监管审批,可以说已经是常态。

虽然同在平安体系,两家机构的合并也势必要经过央行的批准。

有接近央行人士向十字财经确认,马明哲曾赴央行沟通此事,但目前为止,央行高层对此态度尚不明确。“央行并不反对合并,但是反对支付机构的VIE。”

如此看来,这起看似没有悬念的“双壹”合并,还需要漫长的推进过程,尚存大量博弈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把产业支撑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汽车产业作为中国实体工业的重要板块,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时值技术大潮汹涌而至,冲击着百年汽车产业随之变革,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亟为迫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汽车产业中必将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随之新生。

2019年4月17日,科技出行产业内容服务平台亿欧汽车将主办“新动能时代 · GIIS 2019第二届智能网联产业创新峰会”,与引领汽车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企业共迎产业新趋势,共创美好生活。

活动链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81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2-18
金融壹账通上市乏力,合并“壹钱包”能助一臂之力?
壹钱包是否能够获得一个公允的估值,或许也将成为合并是否顺利的一个重要变量。同样,合并是否会造成金融壹账通内部团队的调整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亦为未知之数。双方团队稳定性和业务发展如若受到影响,都会对资本故事的延续造成不利。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