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API之后,银行还要不要自己的 APP?

这个命题乍听荒唐,细思耐人寻味。纵观当下,哪家银行没有自己的手机银行 APP?平安系 APP 甚至多达 50 多个。但是细想之下,这种提法也有其道理,微信小程序就是应“消灭笨重的 APP”而生,当下最流行的标签“开放银行 API BANK”就是指把银行的金融能力通过 API 技术打包开放出去,供有需要的第三方调用。如此一来,银行还需要自己的 APP 吗?依托第三方 APP 就好啦!刚好顺应目前潮流的提法:未来银行不再是一个场所,而是一种服务。

该如何看待这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呢?个人认为首先要梳理一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脉络,从发展进程看未来趋势是相对准确的。

一、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进程看未来趋势

(一)互联网金融起始期:长尾理论战胜传统的二八定律

2013 年是业界公认的互联网金融元年。这一年余额宝横空出世,让名不见经传的天弘货币基金迅速成长,其速度令观者瞠目结舌,彰显了互联网平台聚集 C 端客户的强大威力。至此,以 BATJ 为首的互联网企业从电子商务、社交和搜索起步,历经十年发展,步步为营逐渐渗透了银行的存贷汇业务,因此 2013 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互联网公司利用平台技术累积了庞大的 C 端客户群体,长尾理论战胜了传统的二八定律。

(二)互联网金融爆发期:互联网企业和银行正面竞争零售客群

2014 年至 2015 年上半年,是互联网金融大爆发的阶段,P2P、众筹、共享经济等各种模式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一时间“互联网金融”成为业内各大论坛标配议题,市场上“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银行是 21 世纪最后的恐龙”等言论甚嚣其上,“先获取流量,再流量变现”、“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来买单”等互联网思维也成为做业务的不二法宝。2014 年 2 月,民生银行推出了直销银行,作为抵御互联网金融冲击的有力武器,取得巨大成功,各家银行纷纷效仿,推出了各自的直销银行产品。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互联网公司挟分布式架构、云计算、大数据、扫码支付等技术优势,以及有线上场景、极致用户体验等业务优势,和银行正面对决,竞争零售客群。

(三)金融科技阶段:互联网企业和银行从竞争走向合作

2015 年下半年至 2017 年,“互联网金融”已经被玩坏,“金融科FINTECT”标签成为各大论坛新宠,发生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例如 P2P 爆雷跑路事件频发,带来市场乱象,监管部门已经逐渐认清了前期涌现的各种创新业态,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监管政策,明确界定了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银行业的有益补充,两者是互补关系,而不是颠覆关系,因此互联网企业以“金融科技 FINTECT”标签回归主业,为金融提供科技支撑,也更容易获得监管认可和更高的市场估值。

线上客户流量经过两年的野蛮生长,已经基本被大 IP 跑马圈地,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将目光瞄准了线下流量和银行传统公司业务,各出奇招投入“抢客”大战。阿里、京东等祭出了 O2O 大旗,开出了线下自营店;百度则以科技能力为抓手,与中信银行开展战略合作,强强联合打造百信银行,成为金融科技实践的探索典范;国内银行集中在现金管理和贸易金融两大板块争相推出了交易银行品牌及服务体系,例如 2015 年招商银行推出的“小企业 E 家”、中信银行推出的“交易+”,2016 年北京银行推出的“自贸盈”品牌等。

分布式架构、云计算、大数据、扫码支付等新技术已经趋向成熟,新技术带来的流量红利正在消退,而下一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仍在泡沫期未成熟,新技术推动的动力出现了短暂的空窗期。

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可见,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监管趋严,互联网热有一定程度的退潮现象,银行和互联网企业之间从竞争转向合作,业务热点也从零售银行转向交易银行。

(四)开放银行阶段:银行业构建线上生态圈的跑马圈地

2018 年,浦发银行推出业内首个 API BANK 无界开放银行,“开放银行 API BANK”就此成为新的风向标。银行通过 API 技术,向第三方开放共享金融服务能力,最终实现数据共享,达成平台合作。如果把直销银行简单粗暴的理解为零售银行互联网化,把交易银行理解为公司银行线上化,那么“开放银行 API BANK”就是解决“银行如何走出去?如何构建银行线上生态?”的利器。互联网企业最有竞争力的是构建了 C 端客户线上购物、社交等场景,为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导致客户用脚投票,这一过程使银行零售业务阵地遭受了降维攻击。既然 C 端客户拼不过互联网企业,可不可以从 B 端企业(包含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企业,以下统称 B 端企业)改变竞争格局呢?银行传统优势阵地,必须坚守,市场的发展倒逼银行走出去,学习在 B 端企业的场景下构建银行的金融服务生态。B 端企业有一定的 IT 能力,在互联网+浪潮下,有实力的企业甚至自研 APP。面对这一局面,强B 端企业的客户使用银行直销银行 APP 缺乏吸引力,解决之道是把账户、支付等金融能力包装成 API 供企业自行调用,因此“开放银行API BANK”应运而生。这个阶段的“开放银行 API BANK”是银行构建线上生态的大胆尝试,是银行业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跑马圈地的过程由轻到重,由易到难,先从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圈起,再到有 IT 能力的核心企业,最后到没有 IT 能力的企业。

(五)趋势判断

APP 的本质是移动互联网入口,各家银行部署 APP 就是抢占 C 端客户的移动互联网入口。APP 依然是当前智能手机生态下,苹果、华为等各大手机厂商向各类应用服务商提供的最佳解决方案,各类应用服务商借用 APP 模式向 C 端客户提供服务。何时 APP 会消失呢?当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发展到足够强大时,APP 生态就会被颠覆,例如你的腕表和你家玻璃窗可以代替你的手机完成社交活动,你的冰箱可以自动下单并支付买鸡蛋,那手机淘宝和手机银行等 APP 也就失去存在意义了,很显然这一天还没到来。

APP 的另一个竞品是微信小程序,小程序是腾讯公司提供给各应用服务商的解决方案,推出之初的口号是“先干掉 1 万个 APP”。随着小程序的推出和逐渐成熟,基于 APP 开发、推广成本远高于小程序,势必消灭不少小应用服务商 APP。大应用服务商会依然保有独立 APP,原因有三:一是 APP 能承载更多的重服务。小程序理念是即用即走,提供的是轻服务,对小程序大小和页面层级都有要求,难以承载银行需要加载安全控件才能完成的身份认证等重服务操作;二是APP 客户忠诚度更高。小程序需要“打开手机——》点击微信——》搜索小程序”才能使用,没有固定界面作为记忆点,用过一次后容易忘记;三是银行更愿意保留通过 APP 直达客户的权利。小程序是腾讯系的服务解决方案,APP 是各大手机厂商的服务解决方案,考虑到腾讯的强大金融属性,银行更愿意保留通过 APP 直达客户的权利。综上,最佳选择是 APP 和小程序两手抓,小程序加载引流产品,把客户从微信导流到银行 APP 上获客。

各家银行都在构建各自的线上生态,目前银行 APP(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是银行服务 C 端客户的主要形态,而 API BANK 会成长为银行服务 B 端的主要形态,API BANK 的三个标准:以开放 API 为技术、以数据共享为本质、以平台合作为模式。随着 API BANK 的发展,平台合作模式会为银行带来新的 C 端客户流量,而这些客户多半是依托 B 端企业 APP 享受银行标准化服务。因此,未来银行 C 端客户的流量入口会变得多元化,并非只从能银行 APP 进入,更多的是从 B 端企业 APP 获得银行服务,B 端企业也会为银行 APP 带来一定的流量。但是,对于无法标准化的金融服务,客户还是会回流到银行 APP 获取。由于 API BANK 的发展,B 端企业 APP 会分流很多银行 APP 客户,银APP 作为渠道价值前端会减弱,但是中后端会增强,叠加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能力,最终成长为平台。随着 API BANK 的成长,银行平台和 B 端企业的平台会构成线上生态圈。届时,不但银行从场所变成了一种服务,很多 B 端企业也同样如此,同时,金融也彻底回归银行为主体的服务体系生态。

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 APP,该合并还是独立?

在中小银行,经常被人质疑和诟病的就是:“手机银行和直销银行类似,为何要搭建两个平台,把两者合并好啦”,出现类似的言论,分析下来原因主要有两点:

顾此失彼的事情时常发生,因此容易引发“为什么不做好一套?”的想法;

研发直销银行的原因有三点:一是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在余额宝席卷而来时,银行传统的 IOE 架构在互联网潮水面前束手无策,银行既想学习互联网企业的做法,又担心互联网流量对银行 IOE核心架构冲击,故选择手机银行之外,另行开发直销银行,把冲击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二是为独立发展申请牌照做准备。百信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做了示范效应,特别是百信银行拿到了银监会发放的第一块也是目前唯一一块互联网银行牌照,它的成败直接决定了后续监管部门是否会继续放开牌照的可能性,据闻,北京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有可能在下一批拿到互联网银行牌照。直销银行完全独立运作的系统、业务,可方便拿到牌照后切割独立运作;三是互联网公司带来的示范效应。各家中小银行看到了网络银行弯道超车的希望,除了从互联网获客外,还有一点心照不宣的理由:挖大行墙角。

这也是中小银行热衷开发直销银行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小银行发展直销银行业务面临困境以下困境:

跨行资金认证通道功能主要是绑他行卡身份认证和跨行资金划转。由此可见,通道是直销银行的基础,通道强则直销银行强。过去直销银行通道多数通过接入多个第三方支付来完成。在央行要求断直联大背景下,新增接入第三方支付通道已不合规,对于过去已接入了的,各家行也以“有报备”为由一直没有断直联。虽然央行提供了“跨行账户认证服务平台”通道、银联提供了“二三类账户认证业务”通道,但是这两个通道的成员行都是区域性银行为主,客户经常需要反复尝试绑卡开户,绑卡体验并不佳,是以作用有限。

例如二类户规定的非绑定卡转账和消费缴费合计日累计不超过 1 万元,在学生缴交学费的场景中,学费往往大于 1 万元,二类户明显不能胜任。

比如购买银行理财首次必须到网点面签,极大限制了通过理财产品做抓手获取互联网新客户的作用。在理财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已经从 5 万起减低至 1 万起了,面签的规定建议可适度放开,例如试点利用远程客户视频面签的方式进行首次风险评估等。

“银行从一个场所变成一种服务”已成为趋势,网络银行乃大势所趋,监管部门制定应对措施,出台了一二三类账户新规等一系列政策。但是,一二三类账户新规出台不久,监管部门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各种乱象,合规通道已经有了,但是目前作用有限。除了百信银行外,后续监管部门有可能继续发放新牌照,因此当下最好的策略就是“让子弹飞一会儿”,不急于合并手机银行和直销银行,待监管部门对网络银行态度明朗再做决策。随着新技术革新,未来前端必将呈现多样化态势,比前端合并更重要的是中后端的数据化、智能化。在金融转型期,走错路比花点冤枉钱更可怕。

三、当前时期中小银行的 IT 战略之我见

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 11 月 18 日在第九届财新峰会上表示:“可以说金融业有一半左右干的是和 IT 行业差不多的事情,可以说是半个 IT 行业”。传统的金融业历来就是 IT 和金融科技最主要的用户,金融业是 IT 技术的最大采购商。因此不管未来银行如何发展,都离不开 IT 部门的支撑。因此,越是中小银行,IT 资源有限,越要想清楚当前换挡期,本行的 IT 使命是什么?

面对这一局面,我认为可行的策略为:了解大行 IT 战略,采取按需跟随的策略。建设银行的“TOP+战略”很好的揭示了当前 IT 使命内容,建行信息总监金磐石是这样解释“TOP+战略”的:T 代表技术能力+数据能力,关注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新兴技术;O 代表能力开放,业务能力+数据以服务方式向社会开放;P 代表生态平台,致力于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代表企业机制和文化。一段简单的阐述,清晰的表明了建行以新技术为引领,以企业机制和文化为依托,坚持走 API BANK 开放之路,构建生态平台的愿景。

由此可见,银行业正从原来的电子化向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型。在前期熙熙攘攘的互联网金融大潮中,分布式架构和云计算技术已经趋向成熟,这是中小银行 IT 部门当下急需恶补的功课之一。由于分布式架构和云计算主要是用于应对互联网潮水般的流量,在业务部门看来,只要你能支撑业务快速发展,不会在乎你用集中式架构还是分布式架构。业务部门更在意数字化进程,如何把行内数据与行外数据结合,为客户精准画像,建立各种模型,实现精准营销和智能风险防控,这才是业务部门着眼之处,也是新零售的核心关键所在。而智能化的基础之一也是数字化,生态化是业务发展壮大后的自然结果,因此中小银行 IT 部门另一个当务之急的任务是构建大数据能力,实现电子化向数字化转型。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2-06
开放API之后,银行还要不要自己的 APP?
APP 的本质是移动互联网入口,各家银行部署 APP 就是抢占 C 端客户的移动互联网入口。APP 依然是当前智能手机生态下,苹果、华为等各大手机厂商向各类应用服务商提供的最佳解决方案。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