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巨头消费金融公司、创业消费金融公司等百花齐放的当下,科技驱动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的“新常态”。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消费金融公司运用新科技实现了全流程线上服务,这不仅降低了传统信贷的重资产成本,而且提高了用户获得融资服务的体验,同时也提高了放贷企业的运营效率。
与此同时,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消费金融公司对于获客的需求越来越大。此消彼长,企业也将面临着业务增长减缓,新用户获取成本增加、同业竞争压力提高等瓶颈。
在马上消费金融CTO蒋宁看来,“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消费金融行业的竞争中同样适用。
蒋宁认为,下一阶段消费金融公司竞争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
一方面,是通过科技手段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在运营效率、风险控制、用户体验等进行深耕;另一方面,预判市场,对高速变化的市场作出相对的反应,同时通过强有力的IT实力不断地创新、迭代产品。此外,布局新业务、开展新的服务模式也是重中之重。
“科技创新”与“用户体验”并行
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不同,消费金融扎根于普惠金融,面向互联网普惠人群,要摒弃传统银行线下开店、人为审批等展业模式,要有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营体系,要思考如何运用科技手段,在获客、审批、贷后等全生命周期中提升用户体验。
蒋宁向亿欧金融表示,目前马上消费金融在大数据风控、反欺诈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据了解,在消费金融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产品也非常多样化,但技术本身还未进行标准化。与此同时,作为消费金融展业的一项核心技术,人脸识别在反欺诈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微小的提升都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
“马上消费金融现在做的就是通过对2000多万活跃用户服务中产生的基础数据,自主研发人脸识别系统,并通过生产实践和理论基础进行迭代,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标准化。”蒋宁表示,“这是从业机构在展业过程中,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结合产生的结果,不但提高了平台的运营效率,而且减少行业的欺诈风险。”
与此同时,蒋宁认为,在消费金融领域中用户的体验也同样非常重要,它是决定一家企业的生死的要素,在互联网时代,C端用户切换服务的成本几乎为零。
在用户体验方面,一般的线上还款模式在支付机构扣款和企业后台信息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即在用户还款后由于信息不对称,平台继续提醒用户进行还款。
据介绍,马上消费金融已经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两者的相对同步,主打“还款无时差”,在用户还款后,催收中心所有的电话号码及欠款的记录将立即被清除,避免出现用户还款后依然接到催收电话,造成不良的用户体验。
此外,传统的催收模式主要依靠人为催收,一方面人力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存在着暴力催收的风险。
蒋宁称,目前,马上消费金融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的智能语音产品已经替代了80%以上的人工催收行为,极大的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避免了暴力催收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在能力不断优化的过程中,马上消费金融对线上信贷的全流程进行了重塑,并开始布局新业务、开展新的服务模式。
开放金融云,“赋能”B端机构
科技赋能逐渐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突破业务瓶颈的新思路,蒋宁透露,2019年马上消费金融也将实行开放平台策略,以自身业务优势打造金融云并对外输出。
“马上消费金融希望为合作伙伴提供与零售金融相关的能力,包括风控、反欺诈等,也包括智能营销、智能客服、智能回访、智能催收这些跟智能科技相关的能力,从而提升合作伙伴的运营效率以及管理水平。”蒋宁表示。
Fintech是当下金融产业转型升级最具含金量的创新成果,在过去的几年里,包括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科技、度小满、京东数科等互联网巨头,同盾科技、百融金服等风控企业,乐信、趣店等创业公司等纷纷进行了尝试,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中,蚂蚁金服、度小满、京东数科等巨头已经与南京银行、天津银行等城商行达成了合作。相比之下,马上消费金融布局TOB业务较晚。蒋宁表示,与非持牌机构不同,马上消费金融作为持牌金融机构,虽不占时间上的先发优势但却掌握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一方面,马上消费金融可以接入央行征信、社保、公积金、公安部等合法数据源,极大提升数据的多元化和权威性。另一方面,马上消费金融主要赋能的客户是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而银行业在金融领域里所用的金融云,不管是IaaS、PaaS还是SaaS一定是由具有牌照的机构来主导。虽然阿里云、腾讯云已火拼多年,但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核心业务系统放在这两者上面的并不多,这对于马上消费金融来讲就是大机会。
对于马上消费金融的升级和多元化发展,蒋宁信心十足。“马上消费金融之所以敢大胆尝试,开拓创新,一个坚实的基础是‘马上会一直将消费金融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消费金融业务作为土壤,培育和孵化更多‘可能性’。在发展自我生态时,赋能更多合作伙伴,共生共赢。”
消费金融仍大有可为
在过去的一年里,“消费降级”的舆论如阴云般笼罩着整个消费金融行业。
对此,蒋宁认为,2018年确实是比较有挑战的一年,从强监管、去杠杆到降存、减税,宏观政策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从2018年到2019年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来看,除去房贷和车贷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在2万亿到4万亿之间,按照每年30%的增速来计算,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到7万亿以上。
目前,头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放款规模在1000亿到2000千亿的水平,集中度非常低。消费金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在供给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消费金融公司仍大有可为。
从趋势上看,第一,用户对分期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分期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而且提前消费正逐渐成为年轻人生活方式的Style,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金融支撑了从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向消费模式发展的演变。
第二,随着技术环境越来越完备,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位居全球首位,金融的可获得性有了较大的提高,所以贷款改变生活越来越容易,预计未来该趋势还将加速。
第三,国家宏观的政策和经济环境趋势,虽然用户有获取金融服务改变生活的需求,但是用户实际可获取金融服务的渠道有限。在国家大力支持消费升级的环境下,消费金融高速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提升从经济发展的总量到质量的转变。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