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如何跨越“看得懂、信得过”的那道槛?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高少华 余蕊)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进入规模化、机制化的快速发展期,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但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新型机构和新型业务监管法律缺失等问题。专家认为,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围绕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加大多层次的供给,着力弥补现有金融服务短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11日在《中国普惠金融蓝皮书(2018)》暨“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发布会上表示,金融的本质是基于信任的商业合作。“看得见、看得懂、信得过”是实现普惠金融的关键。各国包括中国,采取各种方法使得中小微企业相对金融机构“可见”“可理解”和“可信”,并降低这些行为的难度和成本。

“普惠金融成为世界性难题,就在于难以发现中小微企业的价值,缺乏经济可行的有效甑别渠道,导致建立商业信任较难并且成本较高。”陈道富说。

“普惠金融要重点解决小微服务短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认为,目前,小微企业成为促进就业、推动草根创新的重要主体,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政策目标。在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中,融资难是最重要的挑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普遍难题。

无论从需求层面还是供给层面,发展普惠金融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都具有积极意义。杨涛表示,普惠金融需要多层次的供给模式,同时还离不开环境与土壤的支持。这既包括数字化与信息化、支付清算、信用等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也包括普惠金融的法律、政策、组织保障等各类“软环境”的支持。

“政府应该把更多的普惠金融创新探索交给市场自发推动,逐渐减少行政干预和规划指导,把重心放到环境要素的完善上。”杨涛强调,例如可考虑在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中小企业的基本金融权利,以完善信用约束机制为重点环节,充分关注融资之外的综合风险管理问题,以降低税费负担作为重要“抓手”等。

当前普惠金融的发展环境正在逐步改善。据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经济信息社11日联合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蓝皮书(2018)》和“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显示,当前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以及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力有所提高。小微企业融资风险指数从2016年第四季度起一直处于下降态势。2018年第二季度,普惠金融-小微发展指数和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营商指数均高于荣枯线。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院长刘立新看来,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的推出,不仅为我国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发展推出“晴雨表”和“指南针”,更体现社会对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话语权。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甘犁表示,2018年第二季度普惠金融—小微指数的各项指数及其分项指数大都表现良好,这说明今年第二季度我国小微企业所处的环境和第一季度相比有所改善。

“从服务指数来看,可得指数和质量指数呈现逐渐上升态势,表明小微企业可获得的普惠金融服务越来越多、普惠金融服务质量越来越高。”甘犁称。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10-11
普惠金融如何跨越“看得懂、信得过”的那道槛?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进入规模化、机制化的快速发展期,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但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新型机构和新型业务监管法律缺失等问题。专家认为,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围绕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加大多层次的供给,着力弥补现有金融服务短板。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