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之家生死时速72小时:陷连环诈骗 温州帮身影浮现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 张雪囡/制表 周靖宇/制图

从员工报案到联合创始人决定自首,投之家和其投资人们度过了堪称煎熬的72小时。

证券时报记者将目前已切实掌握的信息拼凑起来,大概可知投之家“踩雷”的轮廓——这是一个串联资金掮客(即资金中介)、上市公司、壳企业(或异常经营企业),以及虚假发标的骗局。

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不仅仅是投资人被骗,作为中介平台的P2P,也称自己陷入了诈骗迷局。“我们可能碰到了这个行业最大的连环诈骗。”投之家董事、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说。

在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以“涉嫌集资诈骗”对投之家立案侦查的7月14日晚间,传闻中已离境出逃的投之家联合创始人兼前总经理、现董事黄诗樵,在朋友圈内,宣告“不是跑路的人”,并将向公安机关自首。

目前,证券时报记者掌握了投之家涉嫌虚假发标、做大待收余额的线索,还有借款企业的法人代表明确向记者表示,该公司从未在投之家上发过融资标的。

要自首的高管:

新股东荐了标 必须发

“去年9月,徐总(即徐红伟)决定要把投之家卖掉,找了个他的朋友做中介。这个中介推荐了几个买家,后来和其中一个达成了协议,要求我们团队做到一定的待收业绩,才付股权款——即股东拿到的股权款和待收余额相关联。待收做上去以后,有部分新股东推荐的借款企业就逾期了,而且情况比较严重。新股东要求我们运营团队必须让他们推荐的借款客户在平台上发标。”这是黄诗樵7月13日在投之家被报案后,在某个情绪激动的投资人群里的解释。随后,证券时报记者也向黄诗樵本人证实了这一说法。

投之家网站公布的运维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投之家的待收余额为30.93亿元;而截至7月13日,投之家的待收余额为29.04亿元。一名深圳大型网贷平台高管提示记者注意这一现象,他表示,在网贷监管趋严的眼下,很多平台都在严控新增规模,并且等待存量标的自然到期。所以,多数网贷为了合规,待收余额应该是呈大幅缩量的。

如果投之家所披露数据为实际运营数据,那么可以判定,投之家至少存在存量标的期限过长、或仍在大量发新标的情形之一。另外一组关键数据显示,投之家的前十大借款人待还金额占比为0.343%;最大单一借款人的贷款金额占比是0.034%。如果套用待收余额29.14亿元,可以计算出,该平台最大单一借款人的借款金额刚好是擦着监管红线,约100万。

那么,黄诗樵口中新股东推荐的借款客户,是否最大的“单一借款人”?共发了多少笔百万标的,涉及多少待收资金?记者向黄诗樵、投之家前董事、网贷之家董事朱明春发出问询,截至证券时报发稿,均未获得回复。

不过,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在投之家VIP群里,徐红伟对投资人的解释中包含了如下信息:一是收购方股东要求批量发标,且“资产量比较大”;二是管理层并未非法挪用股权款(包括个人投资部分和未分配资金),并且在过去几天仍旧投入资金维持投之家运营。除了新股东推出的标的有逾期之外,一些合作平台也出现了违约标的,投之家也对该部分进行了垫付。

借款企业也懵了

称“从未在投之家借钱”

对于证券时报记者的来电,福建泉州龙杰电脑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陈新友显得有些错愕——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投之家上发起了100万元、借款年利率7.5%、借款期限为两个月的借款标的。 “我完全不知情,公章都是假的,我从未听过、也从未上过这个金融平台。”陈新友对记者表示。

对于陈新友的表态,记者提示其可以找警方报案,陈新友亦表示认可。而就“借款人”明确表示标的为假的情况,证券时报记者联系了投之家的公关人员与黄诗樵:前者表示自己毫不知情,目前该平台业务已实质性停摆,自己与同事所投的资金也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后者截至记者发稿,未能予以回应。

有参与维权的投资人还向证券时报记者反映,其联系过借款百万的某公司,对方却称只借了20万元;还有一种情况,借款公司本身经营异常,甚至类似壳公司。“我这几天也在维权,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是,他们会把一个20万元的标做到100万元,然后和借款公司通过第三方担保签订20万元的担保合同,然后再抽走从平台上集来的80万元。”一名投资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但上述两种情况证券时报记者均未能掌握实际证据,无从判断真假。真相尚要待警方破解。

或是行业最大连环诈骗

“温州帮”身影显现

涉嫌虚假发标、做大待收、资金流向不明、工商资料上显示的股东否认投资——投之家到底怎么了?

证券时报记者拿到了徐红伟回复投资人的录音,其回复显示出整个事件的核心。“我们可能碰到了这个行业最大的连环诈骗。”徐宏伟说。在他的描述里,“骗子”除了“卢”,还有“温州帮(中介)”。

记者将徐红伟对投资人的解答还原,虽然并不能展现事件全貌,但至少可以厘清其中一些关键信息。

按照徐红伟的说法,投之家与收购方在去年11月达成了协议,拟收购方为“上市公司天富能源(600509,股吧)下面的天富蓝玉”。这是其口语表达,如果要追究是哪一家公司,能在工商资料上找到关键字的有“新疆天富蓝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之前也入股过P2P平台。

而这笔并购的担保方(但徐红伟后来的一次口述中也称其为并购方),就是徐红伟口中说的“卢”姓人士。“卢”是谁?两名投资人和多名独立信源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其为待收32亿元、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而被立案侦查的杭州人人爱家的实际控制人,但记者查无实证。

“其实珈伟股份(300317,股吧)(与这件事的牵连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他们跟收购方达成了什么协议,真的并不在我这,我们的支配权已经在收购方手里了。"卢"跟珈伟股份什么关系,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卢"跟其他新的买方也签订了协议。资金端的借款流向,要警察来查。”徐红伟说。

一名资深的网贷人士分析称,事件的可能版本或许是这样的:卢姓人士(或许是一个资金掮客,且不排除其手上控制了几家P2P)向投之家提出了收购方案,他帮助提供大量债权标的,这些有可能是从自己控制的其他P2P平台来的,也有可能是其他缺钱的上市公司发的标,然后把投之家的待收规模做到一个比较可观的量级,最后再找上市公司接盘,实现完全脱手。

如此一来,“卢”和投之家的股东可以拿到一笔还算不错的浮盈;而那些存在大量风险的未到期标的,留给上市公司。那么存在的问题是:如果天富蓝玉是“卢”最先拉来的投资方,那么珈伟股份母公司灏轩投资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按照原计划,到底谁才是最后的接盘方?记者至今未能确定。

7月12日下午,珈伟股份公告称,其拟收购的早期并网电站在光伏新政后是“优质资源”,并非“输血”;且要求投之家对利用公司进行宣传的行为,进行致歉并发布公开声明澄清。

目前徐红伟透露的情况是,“卢”和其诈骗团伙(温州帮)“跑路”了,巨额待收款留给投之家去垫付,而这已超出了投之家的能力范围。

于是,有了最近两天轰动市场的投之家“爆雷”。

值得一提的是,多个独立信源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投之家的“爆雷”只是深圳老牌P2P倒下的一个开始。他们分析称,这个套路并不少见:目前众多P2P股权关系复杂,某一大型平台的实际控制人,往往通过直接入股和间接注资等形式,连环控制多个P2P平台;每个P2P平台之间互相导流标的和虚假发标,做大待收规模;待平台估值变高后,转手卖掉,赚取巨额差价。

其中一位P2P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一家原小贷公司旗下的P2P,在股东更改之前,资产端一直是小贷公司的信用标;在被某P2P平台控股后,承接了大批虚假标的。

“雷很快会爆,多米诺骨牌效应。”他对记者说。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7-16
投之家生死时速72小时:陷连环诈骗 温州帮身影浮现
投之家生死时速72小时:陷连环诈骗 温州帮身影浮现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