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巨头抢占公共出行 数据价值要挖掘更要保护

本报记者 苏沐晖报道

在移动支付进入存量博弈的时代,互联网巨头将线下应用场景的战役延伸到商超零售、学习就医、交通出行等领域,基于手机的支付方式正在走进生活的每个角落。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使用率已经达到了82%,较2015年的65%上升了17个百分点,我国移动支付的渗透率明显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可以说,移动支付时代已经到来,而在移动支付的最后战场,公共交通领域仍有一个极大的市场缺口等待着支付巨头们。

据悉,从2016年到2017年,超过5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都支持移动支付方式,银联、支付宝、微信等多家支付机构纷纷布局“大交通”场景。在近日召开的公共交通出行峰会上,蚂蚁金服城市服务总经理刘晓捷表示,未来一年,“大交通”范围将扩大到超过100个城市,这其中也包括很多三四线及以下城市。

移动支付+公共出行

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每天约有2.5亿人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全国公共交通年完成客运量超过900亿人次。例如,目前北京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已突破千万人次,工作日更是超过1100万人次。

潜力巨大、前景光明的公共出行市场引来巨头们的青睐。4月,北京地铁宣布,北京轨道交通全面试运行扫码支付进站;5月,京东支付宣布与齐鲁交通集团联合推出“车牌零感付”,在线开通ETC产品,正式进入高速支付领域;此外,微信方面也表示,继广州和深圳实现乘车码乘坐公交与地铁后,北京和上海也已在合作中。

“几家巨头的移动支付争夺早已白热化,生活中的多数支付场景均已被占据,目前的线下场景中公共交通场景可能是最后一片蓝海。加上公共交通属于高频场景,日使用量极大,而基于交通出行场景的数据挖掘与延伸拓展都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移动支付的介入能够完善用户画像,对于后期服务的提升有很大价值。”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事实上,除了腾讯、支付宝、银联、京东支付等支付巨头加码公共出行领域外,小米支付、ApplePay、HuaweiPay等也试图入局分羹。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在大力推动智慧交通建设。2017年9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的《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年)》就曾指出,推动城市公交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城市公交运营主体大力推动城市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加快推广移动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技术在城市公交领域的应用,引导各市场主体研发推广城市公交智能化服务APP,鼓励和规范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个性化公交服务发展。

知名互联网评论家、速途研究院执行院长丁道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做支付需要场景,场景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消费息息相关的一些领域和需求,目前来看,衣食住行中的行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场景,巨头通过场景的切入来加码移动支付的布局,以获取更广阔、多维的用户群体。在增加用户量的同时也能获取到相关的用户出行数据,为他们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反馈、分析提供参考。

他进一步指出,此举对巨头来说,是扩大他们的用户群体和体现场景落地能力。对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来说,拿手机就能完成支付,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也增强了出行效率,是双方可以实现共赢的形态。

还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对于公交运输系统而言,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公交线路的定制化,达到更加节约资源,便民出行的效果。另一方面,公交车上可以连通WIFI,通过扫码乘车后,启动的应用软件也将实时推送沿线周边的商业服务,如领取优惠等,吸引乘客消费。此外,通过各类活动如乘坐公共交通即可赢取相关奖励等,推动绿色出行。

陈礼腾则认为,对公共交通而言,移动支付的加入可以减少管理成本,但目前多数公共交通系统都已有自己的支付体系,全面布局还需多方交涉。

易观智库分析师王蓬博也表示,公共交通场景是支付巨头们必须拓展的,目前多数公共交通系统都已有自己的支付体系,外部支付机构想要进入就需要与当地公交系统谈判。

“现在很多移动支付规格不统一,比如腾讯在做线下场景的出行支付时就需要和不同区域建立合作来落实,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规则和标准,这不是一种高效的方案;很多城市要开展"移动支付+公共出行",就需要新增加一些额外的设备和人员,在提供了方便的同时又是否是一种浪费;移动支付必然要和移动安全结合起来,随着各地业务的开展,可能会曝光出更多的安全问题,例如app信息泄露等。”丁道师补充道。

新商业模式下的数据隐忧

移动支付在公共出行领域的成功应用,印证了其在该领域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易观智库指出,布局出行领域对于支付巨头们而言真正的价值在于数据。此前公共交通采用的现金加充值卡的支付方式,没有办法积累有效数据甚至做出人群画像。而在移动支付介入后,终于能够将这一缺失的数据链补充完整,进一步完善用户画像,对于后续运营和精准营销服务等将有大幅提升。

北京大学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刘新海认为,这些互联网公司获得用户数据后,可以了解消费者的特点,拓宽消费金融的服务,公交出行领域是了解消费者的一个渠道,提供了一些想象的空间。

对于移动支付巨头和传统公交公司而言,获取用户数据后,意味着新商业模式的开启。但对于数据滥用的担忧也一直存在,比如根据已有用户信息可以得到消费者的相关生活轨迹数据。建模分析后,再将此类数据进行交易后用于商业营销。

事实上,此类大数据信息交易一直存在。例如,通信公司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并不直接将大数据分析得到的目标用户信息提供给第三方机构,却通过提供语音坐席外呼的方式向第三方机构提供大数据精准营销。

“数据滥用的确是一个问题,因为用户要想享受相关便利,就需要出让他的相关信息。这就要求我们的服务提供者在提供服务时,利用用户信息的同时,也要有良好的保护机制。”丁道师坦言。他认为,方便和安全之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陈礼腾也表示,和其他移动支付场景一样,“互联网+公共出行”的主要难题在于用户的信息安全问题,绑定支付宝(微信)并使用,必须提供相关个人信息并被记录相关行为数据。如果这些数据被有心人利用,对于用户来说将面临很多风险。

他建议,要防范此类情况的发生,首先一点就是平台方面要做好配套严密的数据管理措施,对于用户数据进行严格把关。此外,政府单位可以完善或出台相关制度来为用户数据保驾护航,而用户对于自身的数据也要有保护意识,不随便开放权限给手机软件。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5-24
移动支付巨头抢占公共出行 数据价值要挖掘更要保护
移动支付巨头抢占公共出行 数据价值要挖掘更要保护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