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P2P网贷平台一夜之间席卷了中华大地,层出不穷的平台携不同模式涌进互联网金融的大家庭,都力争占据一席之地。
P2P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形式,以门槛低、普惠、高效率等优势迅速上位,更填补了传统金融不愿或难以触及的空白地带,被市场寄予厚望。对于任何一个P2P网贷公司来说,风险控制都是不可逾越的关卡,P2P借贷的本质是金融,金融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最终能生存下来的,必然是在风控模型上有独到之处的平台。
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P2P平台风控模型!
P2P借贷,望文生义,理所当然做的是借贷业务,借贷业务都有风险,有风险怎么办?一种做法:平台不管,投资人自理;另一种做法:投资人不管,平台兜底。
一、平台不管,投资人承担风险模式--生不逢时!
不担保,无代偿责任--平台仅根据借款人提供的各项信息进行线上审查,并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借款无抵押、无担保,如出现逾期或不良,平台不承担本金和利息的补偿,完全由出借人自己承担。
平台不管,投资人自理,这在欧美国家是标配!但是,试想在欧美国家,会出现中国这样买房后房子跌价要找开发商退房,而在相关部门干预下成功退房的吗?另一方面,中国的征信体系不开放,内容也非常不全面,且大量民间借贷不记入征信,假冒猖獗,就凭线上审核能查清借款人,制约借款人?即使在欧美国家,线上审核不良率也居高不下,如果您是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我相信不会那么天真地认可线上借款人填写的那几行字,上传的那几张纸!
要知道欧美国家P2P借贷就如拳击台上拳击比赛,选手戴着拳击手套,只允许攻击圈定部位,选手有限制,规则也明朗;而我们的确也是搭了一个比赛的舞台,但那是个草台,台上有赤手空拳的,有拿棍棒的,更有拿刀的,台下看热闹的当然不怕事多,但闹不好会出人命!
在一个投资人极不成熟,热衷刚性兑付,借款人征信严重无据可查,且逾期无后患的环境下,这样的模式,借款人乐意,平台乐意,但真正的出借人乐意不乐意?还是小平同志说的好,“要符合中国国情,要走有中国特色的路!”该模式生不逢时,因为一方面需要先有大量的投资人教育工作要做,另一方面还有大量借款端征信体系建设的工作要做,可以说,该模式是生在当下的中国,却走了一条未来中国的路!
二、投资人不管,平台兜底--平台承担风险模式
既然平台承担风险,所承担的风险怎么转化?一类是再找个第三方,如引入保险或引入担保;另一类是自己承担,算出概率,收取准备金进行风险覆盖。所以,承担风险责任的平台主要分为三大类:引入保险模式、引入担保模式和风险准备金模式。
1. 引入保险模式--其实不保险
P2P的“去担保化”呼声日益高涨,而平台安全一直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欣闻部分P2P平台跟险企的合作,高大上的险企介入,陡增P2P平台的公信力,很多平台正是抓住投资者对于保险的信赖,甚至将投保的财产险都混入其中进行宣传,“投资者错以为自己的投资被上了保险”,实则是“张冠李戴”.众投资者错误把P2P挂出“由某某保险公司承保”理解为自己的资金能够获得本息保障了,这也是一些P2P平台对那些缺乏认知的投资者设下的“套儿”,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意思。
对于投资人从内心期望的借款人履约险,少量保险公司开始涉足,是福还是祸?
这不禁让人想起2003、2004年左右的汽车消费信贷,轰轰烈烈地来,悄无声息地去,该保险品种生命周期之短,不足一年便被悄然取消!责、权、利不一致,导致借款人,平台都有逆向选择的冲动,当然借款人干,投资人干,平台干,而保险公司真敢干?或许,最多只能期望P2P平台的履约险生命周期能长一点,引入保险公司模式让保险公司自己可能陷入不保险的境地!
2. 引入第三方担保模式--难管理
平台紧跟监管的步伐,监管放风,平台不能做担保。一般平台注册资本数百万元,根据相关法律,目前企业最高的杠杆属于融资性担保公司,不过放大十倍,而一般企业担保能力是多少,最多其净资产水平吧,可见很多注册数百万元的平台,担保着数百倍于自己资产的交易,这不是明显的违法吗?违背的不是新法,而是旧规!
前期热炒的陆金所响应监管要求,去担保化!殊不知,陆金所前期的借款都由其集团在天津注册的担保公司担保,注册3个亿,放大10倍,能担保多少,而陆金所业务量已经多少,去担保,实属无奈之举,可谓当了那个啥,还立了个牌坊!
既然平台自身不能做担保,那么就引入第三方担保!
平台引入第三方担保化解风险,自身提供信息中介服务,借款人的信用审查主要由担保机构进行,担保公司做尽职调查,以确保借款人信息准确性和借款回收的安全性;若出现逾期,投资人的资金由担保机构代偿。
然而,担保行业鱼龙混杂,传统担保机构被银行大量拒之门外,无心插柳,传统担保机构却迎来了P2P平台的热捧。无奈同床异梦,P2P平台期望的长久相守,在浓重的资金掮客角色的传统担保机构眼里经常显得是那么不和谐,平台不得不与担保机构长期展开斗智斗勇,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3. 风险准备金模式--不良难覆盖
众多平台都宣称“本金保障”,如何保证其真实性?虽然平台都自称建立“本金保障”体系,但是真正将保障措施落实并公开的平台屈指可数。通过风险准备金模式向投资人垫付逾期借款本息,不仅为投资人提供了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还借鉴了保险的不良率概率算法,同时还避免了保险模式下责、权、利不一致的毛病。
信用环境相对完善的美国P2P借贷市场披露的风险远高于国内各平台风险准备金提取的比例,是国内各平台做的比美国好?或许……
前期规模小,单笔出险就难覆盖,后期规模大,系统性风险如何防范?前段时间听闻江浙一带银行小微经营贷款不良率上升到6%,我等经营着次级贷,何德何能,如何保障能覆盖!
同时,这种模式下的风险准备金极有可能被擅自挪用,因为平台资金与这部分风险准备金多数平台没有实现根本上的分离,更何况,税务部门也不会认这样的不良拨备。
附:大数据--或者只是传说
再论大数据风控模型,即使阿里,或许离大数据也很远。诚然,欧美发达国家有较完善的大数据,中国目前有的主要是大量的数据!即使阿里,有了一些数据,但是,按照收取商户保证金的一定比例放款,与大数据有一毛钱关系?比银行的7折的抵质押贷款抵押率还低、还狠!我想,那最多算是传统信贷领域的质押贷款,离真正的大数据相去甚远。试想,一无数据来源,二无真实可靠,三无违约惩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看似完美的风控背后,也不免让人心头一紧,令人反思的应该是这种模式可靠吗,真的靠谱吗?平台风险各不相同,事物都是有利有弊,或许,P2P借贷风控模式无关乎您能走多快,却关乎您能走多远。只要方向对了,条条大路通罗马!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