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北京)
互联网金融持续升温,搅乱一池春水。在互联网巨头、传统金融机构,以及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等多方势力的不断博弈中,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野蛮生长状态即将终络,一场前所未有大洗牌正快速到来。而我们普通大众,也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圈入其中。
昨天在小区附近的小餐馆吃饭,听见两个人聊天。其中一个人问:
“老兄,最近干啥呢?”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啥?你不是在卖房吗?”
“现在行情不好,卖房不赚钱!”
“哦?互联网金融比卖房还赚?互联网金融倒是底啥?靠不靠谱啊?”
“说白了就是拿钱放到网上,让钱生钱。其实我也不太懂,反正他们说得挺好的,我也是半信半疑,先拿几万投投试试……!
相信很多朋友和这位老兄一样,对互联网金融一知半解,对各大平台所宣传的投资效果也是将信将疑。为了弄清到底什么是互联网金融,笔者代表《 》对该领域新秀龙华融安的执行总裁陈海陵先生,进行了一次独家专访。陈总核心观点如下:
一:互联网金融分为两类
我们认为目前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各种”宝宝“们;第二类是P2P类!
二:、”宝宝“类是金融产品的团购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各种”宝宝“,可以看作是金融产品的团购。举个例子来说,假定客户有一笔5000元资金,是不能享受银行50万元的大额存款的高利息的。 但通过这类宝可以聚集100名人士,每人出资5000元,凑成50万,享受大额存款的高利息。
三:”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已触及政策红线
当前,”宝宝们“的竞争已十分激烈,有些”宝“已经触犯了金融监管的红线。
比如:客户定存一年可以享受固定利息,如果提前支取则要按照活期的利率支付。
互联网金融竞争的结果是某些宝类允诺客户如提前支取,仍按照一年定存的利息支付。
客户/网民当然是喜大普奔的,但这却涉嫌越过金融监管的红线。
四:”宝宝“们未来前景不乐观
宝类在中国成功的深层原因是我国对利率市场的管制缺陷。
1999年,美国曾有网站开拓过此类业务,但由于美国利率的完全市场化,他很快就消散了。
今后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放开,宝类们的竞争优势只会越来越弱。
五:中小微企业借款难,成就P2P类互联网金融业务
存贷业务发祥于信息不对称时代,那时的商业银行掌握着资金需求方和资金持有方的大量信息,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完成审贷,实现贷款,赚取存贷差。
受制于服务半径5公里和审贷成本的原因,商业银行普遍喜欢资金需求量大的VIP客户,而几万元至几百万之间的小微企业贷款,对商业银行来讲是很不划算的。
于是,造成了小微企业贷款难,尽管各方都在呼吁引导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但根本出路还在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中的P2P业务。
六:P2P网贷特别适合小微企业和个人的无抵押信用借款
P2P发端于英国,兴起于美国,他利用互联网将资金的需求方和供应方连接,当一个借款人需要资金时,P2P网站会快速寻找在价格或其他方面最优的多个供应方,促成他们之间的借贷交易,网站亦可通过中介服务赚取代理利润。
P2P网站这种多对一的直接借款创新,特别适合小微企业和个人的无抵押信用借款,它绕开了传统商业银行使用的客户抵押贷款和间接贷款的传统模式。
七: P2P市场:国外劲势增长,中国迅速跟进
P2P出现的几年间,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年轻的Persper为例,2012年的营业额即达到14亿美元,而他的全部工作人员仅40多人。
高盛已作为保荐人推荐其在纳斯达克上市,高盛的保荐意见是:该P2P网站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贷款模式。
中国人是善于学习的,P2P出现之后,也很快进入中国,有网络资料显示,在中国目前已有上千家号称互联网金融的P2P公司。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