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北京)
互联网金融日益升温,包括余额宝、理财通、增值宝、全额宝在内的各种 “宝宝”们,打着高收益的旗号,吸引了大批量的投资者。但在笔者看来,看似繁荣的市场表象背后,实际蕴藏着巨大危机。所谓的高收益并不可持续,短暂的虚高之后,必然回归理性。近日,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5%,回落至4.985%,与最高时的接近7%相比已经下滑超过两个百分点,再次印证了我的判断!
为什么余额宝收益越来越少?为什么余额宝高收益不可持续?余额宝遇到了发展瓶颈了吗?…… 事实上,这些问题并不复杂,我们对余额宝业务模式和流程稍加分析,即可找到答案。
收益由谁来买单
余额宝的背后是天弘基金,根据其业务特点和资金流向判断,余额宝从本质上看,属于货币基金。而货币基金背后是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协议存款”.也就是说,余额宝的收入来源是协议存款银行。说得白一点,余客宝是将从散户收上来的钱打包借给了银行,银行支付余额宝一定的利息。余额宝再将从银行收来的利息分发给散户作为收益。
协议存款是表外业务
协议存款是在市场资金流动性不充分性况下,银行为了增加资金储备的短期行为,属于表外业务!所谓表外业务,就是不计在正常报表中的业务。对于银行来说,收取协议存款是件“丢脸”的事,因为它意味着“资金紧张”.所以,没有哪家银行会公开承认自己收取了协议存款。四大行更是公开声明,不会承接余额宝的协议存款。协议存款的短期性也决定了余额宝高收益的不可持续。知道了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节前余额宝收益一路上扬,而节后却接连下跌:节前,市场资金紧张,协议存款银行急需资金周转,因此同业拆借利率不断攀升;节后,市场资金宽松了,拆借利率自然就下降了。
天弘基金畸形的收入结构
从公开的数据可以看到,余额宝的后台天弘基金的收入结构极不合理。超过80%,近90%的收入来自协议存款。而协议存款是银行的表外业务,具有短期性。当市场资金流动性充分的情况下,银行就会降低协议存款利率,或直接拒绝接收协议存款。因此,天弘基金的经营风险非常大。正常情况下,协议存款收入占到基金公司收入40%左右较为合理,天弘基金如此高的比例在业界并不多见。出现这样的结构与其知识结构有关,与阿里联姻后的高速增长,天弘基金有所准备,但显然不够充分。对于,未来怎么玩,和谁一起玩都没有想好。如果不能找到更加合理的盈收模式,钱越多,天弘基金的危机越大,储户的回报越难保证。在这个行业,倒闭可能就是分分钟的事,天弘基金现在的压力与危机比我们想想中要大得多。
四大行拒绝余额宝协议存款是明智的
工农中建四大行不接受余额宝协议存款交易的消息一出,便迎来一片骂声。四大行被认为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不愿放弃既得利益。而马云摆出一副“十分无奈”,但“痛下决心让利于民”的姿态,立即赢得大众舆论的支持。不过,在我看来,四大行拒绝余额宝协议存款是明智的选择,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也是有利无害。
原因主要有二:
1、互联网金融的最大特点是快和大,余额宝两者兼备。如果银行接受了余额宝的协议存款,随时都会面临挤兑的风险。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余额宝资金总量又很大,一旦有了风吹草动,大量的资金流动,会对银行正常业务产生巨大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四大行拒绝余额宝协议存款是明智的。
2、余额宝现在的情况,与当年的两房基金有很多类似之处。当初,由于两房基金的贷款利率低,吸引了大量用户贷款,一来二云,借款的盘子变得非常大。利率市场化到来以后,出理了更低利率的金融产品,加上互联网的快速性,两房基金在短时间内遇到了大量退贷,由于资金断链迅速崩盘,进而导致一连串连锁反应,直至最后的大规模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民众是愚昧的大多数,大多数民众非常短视,哪里暂时的利益大,便会立即投向它。余额宝打着高收益的旗号,很快就汇聚到了巨大量的资金。同样,当市场中出现比余额宝更高收益的产品时,民众也会毫不留恋地放弃余额宝,转投新的产品。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开放,以及创新型互联网金融衍生产品的持续涌现,出现比余额宝更高收益的产品是必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银行接受了余额宝的协议存款,遇到集中挤兑的概率就会很高。如果这时的资金没有跟上,就会引发一系列金融问题,甚至大规模金融危机。最终受害的还是普通民众,而这时的损失就不是少挣点理财收益那么简单,而是失业、破产、实体经济崩盘等非常严重的后果。
与余额宝收入一路下跌的情况相反,近段时间P2P网贷又开始“火”了起来。当前,余额宝的收益率只有5%左右,而P2P网贷的收益率却可高达24%!例如:用户存10万元在余额宝,一年的收益大约是5000左右。而在P2P网贷平台,收益可高达2.4万。那么,P2P网贷平台的高收益可持续吗?它的风险又在哪里?如何了解、选择值得信赖的P2P网贷平台呢?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解读。敬请期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