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零壹财经作者:李薇
头顶“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中国经济发展新名片”等美称的移动支付,在2018年也成为“两会”热词,还被写进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到,过去五年,中国科技进步率明显提高,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在“两会”召开期间,多位政协委员明确提出将我国的移动支付标准推广到海外,加强在此领域的话语权,并制定移动支付出海“中国标准”的这项提案。连续当选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在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保持移动支付产业全球领先地位的提案。但与此同时,国内移动支付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隐患也不容小觑,风险背后的法律空白急需填补。
一、我国移动支付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四年翻21倍
移动支付被列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规模已领跑全球。通过梳理央行发布的2013-2017年支付体系运行情况,过去四年间,我国移动支付规模翻了21倍。具体来看,2013年移动支付笔数和金额分别仅为16.74亿笔和9.64万亿元,在2017年底这两项数字分别达到375.52亿笔和202.93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一。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移动支付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全球知名调研公司益普索(Ipsos)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支付渗透率高达77%,遥遥领先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图表 1:2013-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规模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零壹财经·零壹智库整理
金融始于支付,支付是商业银行服务客户最基础的业务之一。近年来,从有形到无形、从有界到无界,支付的介质、渠道、技术均发生了颠覆性变革。一扫即付、一挥即付、一触即付,支付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用户体验大幅提升,交易规模快速增长。以支付宝、银联为代表的国内机构积极“造船出海”,已成功向东南亚、中亚等国家和地区输出技术、标准及经验,带动了当地普惠金融发展和数字经济转型。移动支付已成为一张新的“中国名片”,各类网络支付创新已成为获取客户、积聚价值、创造商业机会的首要入口和基础设施,因此我国各类金融机构正在加快刷脸支付、无感支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代表未来趋势的创新业务模式。
二、制定移动支付出海“中国标准”成为两会议案
在2018年“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提出制定移动支付出海的“中国标准”议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殷剑峰在“移动支付领跑中国新经济”主题沙龙上表示,我国当前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靠的是像高铁这种硬件基础设施,而支付体系作为软性基础设施也要大力推广。它是我国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和非金融企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在政策方面要更加重视,积极推动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将中国的移动支付标准真正推广至海外。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支付机构“出海”仍面临挑战。连续当选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指出,国际支付标准长期由VISA和Master等西方银行卡组织把持,全球银行和商户必须遵守这一“西方标准”,中、西两种标准的技术兼容难度较高,一旦西方标准成为主流,在移动支付标准制定上中国也面临失去话语权的风险。各国对金融的管控都很严格,用户使用习惯也不一样,这些都是我国移动支付“出海”可能面对的难题。
贺强在“两会”中提出,应该将移动支付作为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国策的核心战略,继续为移动支付创新与“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将移动支付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鼓励中国企业与当地机构合作;同时鼓励中国企业牵头制定国际支付行业标准,增强“中国标准”的话语权等建议。同时,贺强在“两会”上提交《关于保持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全球领先地位的提案》,提出以下内容:
1.将移动支付作为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国策的核心战略
监管部门应当为移动支付创新与“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应支持企业进行具有社会意义的创新,如试点生物识别应用于偏远农村地区的远程开户等。以做强国内为基础,为“走出去”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的国际竞争力。
2.支持将移动支付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
鼓励中国企业与国外机构合作,中国移动支付具备国际领先优势,周边国家也存在迫切的需求,应该从政府间交流、外汇管理、信贷政策等方面鼓励中国企业与国外机构合作,造福沿线人民。
3.鼓励中国企业牵头制定国际支付行业“中国标准”
国内移动支付的用户体验和安全性经过市场多年检验,政府应鼓励中国支付企业全球推广“中国标准”,勇于与“西方标准”竞争,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
4.加速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不同移动支付标准融合
目前,香港金管局在当地推广EMVCo二维码支付标准,导致内地和香港在标准上不一致,影响两地支付互通体验。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进移动支付互联互通试点,既有助于区域贸易和金融效率提升,也有助于港澳与内地经济 融合,对地区繁荣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三、移动支付创新发展相关法律制度空白亟须填补
在移动支付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方面,我国也较国外慢了一些。直到目前,整个电子支付领域的立法基本还是空白,这给了风险滋生的温床。过去几年,市面上出现不少打着创新幌子的“伪P2P”、“伪现金贷”或“伪区块链”企业,并引发风险案件,进一步招致的监管加强,影响了移动支付的创新环境。
1.我国监管部门应抓紧制定《电子支付法》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联董事长葛华勇与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局长金鹏辉联合建议,抓紧研究制定《电子支付法》,将支付市场的创新业态纳入法律框架。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四项主要举措:
一是建议该法案明确电子支付各要素,包括付款人、收款人、支付参与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风险承担等方面的内容;
二是考虑到支付业务的复杂性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建议法案严格规定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备付金风险管理、反洗钱与反恐怖主义融资等方面的义务和监管要求;
三是建议法案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和分工,明确支付产业创新与规范发展的关系,明确行业监管、行为监管、机构监管的不同职责;
四是建议法案明确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内容,从法律层面加强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敦促支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以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
2.政策制定需兼顾电子支付的效率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提出,在立法的同时,基于国情还要考虑如何提升电子支付的效率,以及在支付风险量化方面应加强制度建设,重视电子支付规则的国际协调,促进支付消费者保护的法制建设。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零壹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