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牌科技公司的工程师、一个高盛交易员加上一个懂技术的VC,组合在一起就是Coinbase最初的模样。
不到六年的时间里,去年营收超过10亿美元的Coinbase目前已经是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同时也是数字货币领域第一家独角兽公司,在32个国家都有交易所业务。
众多风投都开始垂涎Coinbase的股份,希望能够借其交易所“王者”地位来分一杯数字货币的羹,然而,不但Coinbase不允许这样的二级市场交易,美国科技网站Recode还援引经纪人消息称,Coinbase股东都不愿意出售手中的股份,要等待这只金鹅下更多的金蛋。
根据研究机构CB INSIGHTS的一份报告,去年,Coinbase的公司规模扩大了一倍,现在约有200名员工。其用户量的增长更为迅猛,目前已经突破1330万。
早在2011年7月,前Airbnb工程师Brian Armstrong就创立了Coinbase,美国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当时成为其首个投资方。2012年,前高盛交易员Fred Ehrsam加入该公司,随后,Coinbase开始提供买卖及储存比特币的服务。
目前为止,Coinbase共计获得了2.17亿美元融资,最新一轮D轮融资在2017年8月完成,融资额为1亿美元。这也使得Coinbase估值达到了16亿美元,成为数字货币领域的第一家独角兽。
“根正苗红”的数字货币宠儿
2015年,Coinbase成为美国第一家持有正规牌照的比特币交易所。其对法律和监管的敬畏,也成了投资人看重的其无形资产中的最重要一部分。
在数字货币热潮下,黑客袭击事件常有发生,这也成了许多门外汉投资者担忧的缘由之一。CB INSIGHTS报告显示,Coinbase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过任何形式黑客袭击事件。其客户大部分加密资产都放在“冷藏库”中储存,其它资产则由英国劳埃德银行做担保,而客户在Coinbase平台上持有的美元钱包还有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保险作为保障。
虽然从目前数字货币市场的监管来看,还缺少完善的监管定义、立法以及税收等标准。但Coinbase一直在获得监管牌照方面不惜重金,是为数不多的持有纽约虚拟货币牌照的公司之一,这个牌照较为昂贵,许多该领域的公司2015年之后都因此搬出了纽约。此外,Coinbase还遵循资金服务行业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以及银行保密法案和美国爱国者法案,对执法机关要求的“了解你的客户”协议(KYC)、反洗钱法(AML)等。
深挖Coinbase背后的众多投资方,从个人到VC、从银行到传统交易所的身影都可以找得到。从早期为数不多的天使投资人来看,除了本身就在技术或数字货币投资领域的Garry Tan和Adam Draper,我们还发现了出身于传统金融行业的两个名字,前花旗银行CEO Vikram Pandit以及担任过美联储分析师、后来成长于大牌金融或咨询机构的投资大佬Greg Kidd。这似乎也透露着数字资产颠覆传统金融的一些趋势?
物质与理想兼得的业务划分
CB INSIGHTS报告显示,整体来看,Coinbase的业务主要分为四大块:
>> 中介经纪服务Coinbase>> 交易所平台GDAX>> 托管服务>> Toshi
其中,Coinbase是经纪业务,GDAX是交易所业务。包括数字货币对冲基金和家族资管在内的小型机构会通过GDAX买入卖出加密资产,决定中期市场价格。更小的个人投资者(零售型投资者)再通过Coinbase以上述价格交易加密资产。
Coinbase收取的手续费率大概在1.5%-4.0%不等,主要取决于用户支付手段的差别,随着风险的增加,以信用卡做交易支付的手续费要相对高一些。而相比之下,GDAX收取的手续费就要低很多了,一般在0.25%-1%之间。
经纪业务和交易平台共有的模式,使得这家公司流动性有一个安全性较高的内部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遭受黑客袭击的风险。
投资者持有数字货币是通过一串密钥字符来作为持有凭证的,如果忘了这串密钥,也就意味着手中的数字货币丢失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Coinbase提供了一项“宿主钱包”服务,让投资者可以把加密资产储存在Coinbase。
据Coinbase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11月,该公司的用户共计1330万,拥有4520万个钱包。
Coinbase的客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持有加密资产的投资者,另一类是做交易的人。对于前者,Coinbase建议将所持数字货币转移至其“冷藏库”中储存,“冷藏库”与互联网是不相连的,这样可以防止黑客袭击。而对于做交易的人,Coinbase也允许其将资金从Coinbase平台转到其它钱包中去。
托管服务
过去一年中,随着数字货币的飙涨,许多对冲基金、资管和养老金这些机构投资者都表达了对这个市场的兴趣。为了更好的吸引这类资金,Coinbase去年11月宣布计划推出托管服务,为机构提供财务管理和储存方案,预计将于今年初正式开始运行。
这一服务的目标瞄准了华尔街的“大玩家”们,因此所收取的费用也非常高昂:建立账户费用为10万美元,管理费为每月资产规模的10个基点,最低存款额也有要求,为1000万美元。
但Coinbase在这项业务中并不是行业先行者。此前,DCG集团的Genesis Trading从2013年开始就已经向机构投资者提供数字货币市场场外交易服务了,其它提供类似服务的还有Circle、Cumberland等公司。
此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也已经开始提供比特币期货交易服务。诸如Grayscale等信托公司也已经开始提供基于加密资产的可交易证券。这些产品相比与数字货币交易价格来讲通常有一定的溢价,但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讲运营起来更方便。
Toshi
如果说前几项都是Coinbase的日常“赚钱项目”,那么Toshi则是该公司的一个长期梦想。
Toshi是一款移动端APP,可以浏览分布式应用、提供以太坊钱包,同时也是一个个人身份和信誉的管理系统。Toshi的最终目标是,能够让客户在这里接触到更多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分布式应用入口。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数字货币真正意义上(作为货币)的可行性,而不仅仅是投机的工具。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数字货币领域的特点在过去很短的一段时间内造就了大量财富,这也使得该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流失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虽然有数字货币交易所之王的称号,但Coinbase面临的竞争压力绝对不小。从交易量来看,旗下的GDAX还远远落后于其竞争对手BitFinex。
Coinbase也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很多早期重要员工都已经离开了这家公司,其中包括上文提到过的联合创始人、前高盛交易员Fred Ehrsam。莱特币创始人Charlie Lee也在去年6月离开了Coinbase的程序负责总监的岗位。在数字货币热潮下,公司很多较为资深的员工都纷纷出走,用已经赚得的“巨款”继续投入到了新的数字货币产业中。
与此同时,Coinbase也开始大范围的招兵买马,最近还宣布引入人工智能公司 Memo.AI 的技术团队。Memo.AI 的团队中,在开发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将帮助Coinbase原有的技术团队快速发展。Memo.AI为一家两年的创业公司,曾开发过 Slackbot 意帮助技术团队管理笔记和说明。
这张职位空缺图表就显示出了这家公司求贤若渴的状态:
不容忽视的市场风险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数字货币市场火爆能够让Coinbase这样的公司成为赚钱机器,但一旦冷场也会导致这些美好的愿景一夜之间崩塌。年初以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众多数字货币暴跌,已经让Coinbase感到了不小的压力。
除了市场之外,监管的风险也是无法忽视的一个“不定时炸弹”。一旦政策风向转变,昔日各路资金争相抢夺的“香饽饽”就可能成为没有人愿意成为“接盘侠”的烂摊子。
Coinbase直接的风险敞口是其交易平台上挂牌交易的加密货币资产,但间接看来,一些做数字货币与数字货币间交易的用户,可能会先通过Coinbase这样“法定货币-数字货币”的交易平台进入市场,然后再进行不同种类数字货币之间的交易。因此,Coinbase的间接风险敞口就大规模增加了,这意味着该平台上没有挂牌交易的加密资产一旦出现风险,也会影响到Coinbase的核心业务。
为了对冲这类风险,Coinbase计划在平台上多增加一些挂牌交易的资产类别,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加该公司的营收来源,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更大规模的用户基础来帮助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
VC投资者们显然不希望看到太大的战略转变,尤其是在还没有尝到甜头之前。对此,Coinbase的首席运营官曾表示,对该公司最明显的一条路就是在合适的时点进行IPO。
上述的一些担忧,其实反映出来整个行业共同的问题:在真正成为可使用的货币之前,比特币等加密资产还是会引来大批为了投机牟取暴利的资金“搅混水”,而Coinbase这样的平台就成了最便捷的工具。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