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接到新禁令不得为无资质机构提供资金

⊙见习记者 魏倩 ○编辑 陈羽

日前,上证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已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收到银监会非银部转发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函件,其中专门针对消费金融公司提出四条措施,内容包括禁止为无资质机构提供资金,禁止发放无指定用途贷款等。

上述措施直指当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灰色地带,颇具针对性。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监管力促行业合规发展、回归本源的重要举措。

禁止“输血”无资质机构

上述四条措施是伴随着央行和银监会整治“现金贷”业务而来,各地银监局需按照该通知的要求,落实整顿辖区内消费金融公司参与“现金贷”业务。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是指银监会批准设立的23家非银机构,主要为个人提供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贷款。其中20家有银行背景,部分有产业背景。

然而这类持牌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亦出现各种争议,比如为无放贷资质平台“输血”发放贷款,迅速做大业务量,也即助贷模式。

权威人士告诉记者:“有些持牌机构与助贷机构合作中确实存在问题,比如贷前贷后风控这些核心环节完全不管,都交给助贷机构,并让助贷机构签订回购条款,变相提供增信措施。”

据记者了解,趣店等几家大型平台背后,都有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身影,通过信托计划等提供资金合作放贷。上市公司二三四五(002195,股吧)在业绩报告中就披露,其贷款产品的资金方就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此次监管提出的措施颇具针对性,第一条便是禁止消费金融公司通过P2P网络借贷撮合等任何方式,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提供资金发放贷款。其他三条措施要点包括:禁止消费金融公司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等;投资范围严格限定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证券,不得投资“现金贷”“校园贷”“首付贷”等为基础资产发售的资产证券化(ABS)产品;禁止消费金融公司发放无指定用途贷款,督促其严格贷前交易背景真实性调查等。

上述权威人士说,消费金融市场广阔,但在创新中出现跑偏问题,必须要重视。“收益是当前的,而风险是滞后的,这是金融的属性。”

监管力促回归消费本源

今年以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提供消费分期和贷款产品,业务表现非常强劲。上证报曾报道,在开展业务的23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九成在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其中招联消费金融公司更是表现突出,上半年净利润5.41亿元,同比增长982%。

某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向上证报记者透露,消费金融服务银行未曾覆盖到的70%人群,有其普惠金融意义,而且适度消费也是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他介绍,某制造企业在引入消费分期和信贷产品后,销量上涨了4至5倍。

近两年来,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贡献率超过60%。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消费增速呈现加快势头。

上述监管措施意在清除乱象,力促消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消费金融业内人士认为,该行业也将进入调整期,持牌机构凭借不同的资源出现分化发展态势,其中如何构建持续性发展能力非常关键。

马上消费金融CEO赵国庆认为,自主获客能力是持牌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在他看来,缺乏自主获客能力的公司,由于业绩压力难免转向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动作变形,准入机制、产品设计和开展业务就会不规范。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12-18
消费金融公司接到新禁令不得为无资质机构提供资金
消费金融公司接到新禁令不得为无资质机构提供资金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