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规范和促进金融科技发展 鼓励香港引入虚拟银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李滨彬)在12月6日举行的香港立法会会议上,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指出,在推动金融科技方面,政府一方面致力促进金融创新,同时必须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政府一直密切留意金融科技在香港的发展,包括首次代币发行(简称ICO)、加密数码货币及虚拟银行。

香港证监会的声明指出,如在ICO中发售的数码代币涉及股份、债权证或集体投资计划的权益,均会被视为证券。在此情况下,就该类数码代币提供交易服务或提供意见,或者管理或推广投资数码代币的基金,均可能构成受规管活动。新加坡对ICO的规管与香港相类似,若在ICO中发售的数码代币属资本市场产品,将受新加坡证券及期货法例(Securities andFutures Act)监管。

刘怡翔指出,日本当局将加密数码货币视为有法律效力的支付方式,并将其交易平台纳入规管。这个做法应该是考虑到加密数码货币在日本市场的发展情况,而有关情况在其他市场并不一定适用。在香港以外,英国和新加坡等市场都没有类似的做法,而中国内地和俄罗斯更禁止加密数码货币交易平台在境内运作。

事实上,因应不同市场的发展情况,各地的监管机构就ICO和加密数码货币的监管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法。有个别监管机构采取全面取缔,亦有监管机构在现行的监管制度下作出规管。据了解,国际证券事务监察委员会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简称IOSCO)最近亦有就ICO作出详尽的讨论。IOSCO对ICO高度关注,鼓励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并密切留意未来的发展。

就香港而言,刘怡翔指出,数码代币并不是货币,而是一种虚拟商品,并没有实物或发行人支持。这些虚拟商品价格波幅非常大,并不具备成为支付媒介或电子货币的条件。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亦曾多次提醒市民,虚拟商品不受金管局监管。基于其高度投机性,金管局也多次呼吁市民要加倍小心有关风险。证监会联同投资者教育中心亦特别呼吁投资者注意ICO所涉及的潜在诈骗及投资风险。由于ICO的运作是在网上进行的,在香港可能没有营业点,因此投资者可能面对较高的欺诈风险。香港特区政府将来会加强公众教育,让公众明白当中涉及的风险。

另外,香港特区政府亦留意到虚拟商品具有匿名交易的特点,会构成潜在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的风险。金融监管机构已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审慎评估与虚拟商品相关的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风险,并按《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金融机构)条例》,在与虚拟商品计划或业务有关营运者的客户建立或维持业务关系时,持续严格遵行客户尽职审查及备存纪录的法例规定。

香港会继续密切留意ICO和加密数码货币在香港的发展情况,并透过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会议,例如IOSCO,与各地的监管机构保持沟通。

此外,在推动虚拟银行方面,金管局参考了一些海外经验,认为不设实体分行的虚拟银行在商业上和技术上是可行的。考虑到虚拟银行的出现能促进金融科技发展,为客户带来新体验,并有助落实普及金融,金管局在今年九月公布一系列推动香港发展智慧银行的措施中,也包括在香港引入虚拟银行。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展开,过程中金管局亦有咨询本地科技公司及海外机构的意见。根据《银行业条例》下现行发牌制度,不论金融机构或科技公司,只要符合发牌条件及一系列审慎监管要求,都可申请成为银行,经营虚拟银行业务。(完)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12-06
香港规范和促进金融科技发展 鼓励香港引入虚拟银行
在12月6日举行的香港立法会会议上,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指出,在推动金融科技方面,政府一方面致力促进金融创新,同时亦必须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政府一直密切留意金融科技在香港的发展,包括首次代币发行(简称ICO)、加密数码货币及虚拟银行。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