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监管细则从现金贷业务开展原则、网络小贷业务整顿、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现金贷方式、P2P信息中介机构业务规范四个方面进行了规范。
其中,针对此前盛行的网络小贷信贷资产证券化,新政强调,以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的资金应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
对此,国泰君安研究员刘欣琦表示,新规之下,网络小贷以小额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的ABS发行量或受直接影响,其资金来源将受到较大制约。对作为现金贷平台的资金提供方而言,“助贷”模式和购买ABS都将成为历史。
封堵杠杆资金来源
据互金咖了解,此前,除了银行自营“类现金贷”业务外,其他现金贷的参与机构都属于“非存款类放贷组织”,不能通过吸收存款获取资金。因此,这些机构大多通过自有资金从事放贷业务。除去自有资金后 P2P、ABS、信托和银行是现金贷平台的四个主要资金来源。
截至 2017年 9月末,小贷公司贷款余额为 9704亿元,P2P贷款余额为 11456亿元。华泰证券(601688,股吧)研究员沈娟表示,考虑到小贷公司多采用 ABS 扩大授信规模以及大量现金贷平台并不具备放贷资质,其判断涉及小贷+P2P+互联网金融的贷款量已高达 3-4 万亿元左右。
在以上资金来源中,P2P 的合作模式主要指现金贷平台通过与 P2P 平台合作,将某些信贷额度下的支付权利转让平台,由 P2P 平台提供资金。信托、银行合作主要基于“助贷模式”,类似于“联合贷款”。
一般的流程是,现金贷相关公司在贷前通过自由风控,筛选客户送给银行或信托,银行或信托直接给客户贷款。这其中,现金贷公司赚取服务费。而 ABS 模式则是现金贷项目通过发行 ABS、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转让收益权等实现资产出表。
不过,现金贷新政特别针对通过 ABS 出表,扩大“实际杠杆”的行为作出明确规定,要求“以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的资金应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合并后的融资总额与资本净额的比例暂按当地现行比例规定执行”,这意味着此前通过 ABS 等方式“出表”以绕过杠杆限制的路子已经此路不通了。
可以预见,随着消费金融ABS 的模式、小贷公司与 P2P 平台的资金来源被切断后,网络小贷的资金来源将只剩下自有资金和银行,其融资杠杆有望大幅下降。
ABS巨头遭重击
此外,有业内专家认为,现金贷新政后,作为主要的发行主体,由于场内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杆杠受限,包括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小米金融等在内的ABS行业巨头无疑将首当其冲,遭遇重击。
今年以来,在信贷 ABS中,车贷、房贷、个人消费贷等零售类贷款扩容,尤以个人消费贷最为明显,个人消费贷 ABS 出现爆发式增长。
互金咖注意到, 2017 交易所前八大原始权益人发行占比高达 46.79%,较 2016 年提高17.48 个百分点。
交易所 2016-2017 年前八大原始权益人发行情况
兴业研究分析师臧运慧表示,从资产端来看,消费理念的多样化、互联网线上消费和手机终端消费的普及促进了社会消费需求和消费信贷的增长,贷款实现方式趋于便捷、多样。
与此同时,消费信贷供给方转变为以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和基于互联网的消费金融公司并存,供给模式亦由以被动授信为主的传统信贷模式向主动授信、随用随取、极度小额分散、边际成本低、业务扩张快等创新模式转变。
统计表明,截至2017年前11个月,以小额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的ABS发行总额超过2765亿,占比超过一成,达11.2%。
申万宏源(000166,股吧)分析师钟嘉妮表示,从交易所ABS占比来看,消费贷款发行比重最大,互联网金融、地产和银行为主导的产品比重也有所提升。
其中,消费金融多以个人贷款、 白条为基础资产,主要发行机构以阿里和京东为代表。不过,今年以来,大部分信贷ABS的基础资产池中入池贷款的平均评级较去年下沉,帐龄缩短。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阿里和京东为主发行信贷ABS 以外,今年内很多(类)消费金融公司还采用 pre-ABS 的方式大规模利用外部资金开展表外业务,之后再以ABS 募集资金置换部分 pre-ABS。
与此同时,非持牌机构消费信贷资产已暴露出多头借贷信息隔离风险、取现类个人消费贷款资金用途不明和不良贷款核销信息欠缺等问题。
从 ABS 发行文件披露的静态池数据来看,个人消费贷款资质较房贷和车贷要弱的多,累计违约率水平最高已达 30%左右,大部分亦处在 15-25%之间。
对此,东方金诚认为,根据现金贷新政,网络小贷公司需要通过增资和逐步降低新增ABS规模的方式满足监管要求。从存量ABS来看,相关基础资产停止发放或使得以循环购买结构为主的部分ABS产品面临一定的循环购买资产不足的风险,料产品或提前进入摊还期,产品市场规模亦将随之下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互金咖。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