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含|| 区块链技术对金融机构及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区块链@金融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会议明确了数字货币相比于传统货币发行方面的优势与价值,认为数字货币的发展和完善将会给货币发行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央行也希望早日发行并推出数字货币;而数字货币背后的技术——“

区块链”,也受到了国内许多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

一、区块链技术的内涵与发展

区块链技术是运用密码学中的ECDSA技术实现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该技术方案将一段时间内全部信息交流的数据通过ECDSA算法计算并记录到每一个区块中;与此同时,每一个区块都会生成相应的数字签名,用于验证信息的有效性;所有的区块连接起来即成为一个共享的数据网络-区块链。

区块链是以共识机制为基础并且在互联网上所建立的共享的分布式账户,它的核心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拥有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结构

与传统的金融数据库技术高度中心化以及对软硬件设施的高度依赖性相比,区块链采用分布式的核算与存储技术,任何一个区块或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相等的,系统中的数据信息由所有的区块或节点来共同维护。

(二)系统高度透明、开放

除了用户的私人信息被加密不可访问,用户可以通过相关数据接口访问区块链的任何数据信息而不受限制,整个系统的数据信息高度透明。

(三)用户个人隐私具有匿名性

由于数据信息之间的交换以纯数字密码作为背书,无需交易双方的身份信息作为信用担保,因而市场参与者的隐私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

(四)数据信息不可篡改

数据信息一旦通过验证,就会被区块永久的存储起来;除非黑客能够控制整个区块链系统超过50%的节点,否则想通过单个节点来修改区块中存储的数据信息是不可能的。

(五)系统运行高效、低成本

由于整个区块链系统具有高度的透明性,而用户私人信息具有匿名性;因而在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时,不需要任何的信用背书,交易的相关成本低;金融资产的价值交换通过互联网进行,大幅度的简化了相关的金融服务流程,节省了交易的时间,也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升级更新,它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金融领域;2015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投资比特币交易平台Coinbase;同年,高盛投资比特币消费公司Circle,而大型贸易公司DRW也宣布旗下子公司正在尝试加密货币的交易。

同年6月24日,纳斯达克宣布与比特币公司Chain,进行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合作;12月30日纳斯达克通过区块链平台完成了首个证券交易。

2016年1月20日,区块链财团R3CEV发布了首个分布式账本实验,使用了以太坊与微软的区块链服务,同时连接了包括巴克莱银行、BMO银行金融集团、瑞士信贷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汇丰银行、法国外贸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道明银行、瑞士联合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以及富国银行等11家国际大型金融机构;截至目前,R3CEV区块链联盟已经涵盖了全球40多家国际银行机构,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块链联盟。

同年5月24日,中国平安(601318,股吧)银行正式加入区块链联盟R3CEV,成为首个加入国际区块链联盟的中国金融机构;中国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的加入,不仅为R3区块链联盟带来了银行业、保险、投资以及网络技术方面的前沿创新成果,同时也为中国在区块链行业中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决定了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区块链行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当前的互联网金融都是以传统信用创造的方式为基础,是传统金融业务的电子化,其实质并没有改变。社会中所涵盖的经济活动通过一个集中的制度体系和机构体系共同建立信用,使得陌生人之间能够进行相关的价值交换活动。

而区块链技术通过纯数字的信用背书,不需要交易双方的互相信任,更不需要第三方的信用中介参与相关的经济活动,最终能够实现全球金融资产低成本的价值转移;可见,区块链的应用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

由于区块链技术的运行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整个区块链内的数据信息的交换是以纯数字信息作为信用背书,不需要传统的交易过程中以交易双方的身份信息作为信用背书,降低了交易的相关风险;

同时区块链网络的价值交换通过互联网进行,大幅度的简化了相关的金融服务流程,节省了交易的时间,也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二)新的商业模式下,银行能够寻找更多创造利润的途径

由于区块链具有能够创建大型的、低成本的共享网络,那么银行就能针对那些无法获得银行账户但是能够接触到互联网的客户,进行小额的贷款支付活动,提高商业银行的利润。

(三)提高监管力度、降低监管成本

想要通过传统的金融技术来规避监管中的风险,只能够通过严格地审计来实现;商业银行对于审计制度的过度依赖会导致监管的成本大幅提高,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

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中,运用区块链数据信息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以及高度共享与可追踪的特点,对账户的数据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核,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三、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中央银行以及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中央银行特别是央行货币的发行以及流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包括对通货膨胀的治理、货币的发行成本的降低和数字货币的国际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区块链技术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将会对中央银行货币当局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整个经济活动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改善货币的流通机制与方式

传统的纸币在实物的交换中进行流通,流通过程中的纸币会出现损毁的情况,而且货币当局还需要对纸币进行实时的回收、清点、销毁。

而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数字货币通过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信息进行非实物的流通,不需要像传统的纸币那样定期的清点、销毁。

(二)数字货币的发行成本低、流通效率高

由于传统的纸币缺乏交易信任机制,需要以国家信用背书,其发行和流通都会受到货币当局的监管;纸币的发行会带来印刷、运输、损耗以及回收销毁与防伪等一系列的成本;同时纸币的最终清算也需要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介入,需要支付相应的清算成本。

而数字货币的发行不需要任何的印刷和运输等成本,数字货币的清算仅仅通过交易双方就能完成,不需要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介入,因而也无需支付相应的清算成本;此外,数字货币的发行不会产生纸币发行所引发的铸币税。

(三)有效治理通货膨胀

传统的纸币发行过多会导致流通的纸币增加,过多的纸币追逐较少的商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而数字货币的发行是基于交易双方的特定需求,是全社会商品物质需求量的集中体现,真实的反映了实体经济状况。理论上数字货币不会存在超发的情况,也就不会发生所谓的通货膨胀。

区块链技术可以消除汇率波动对于经济的影响。

传统的纸币以国家公信力为信用背书、由货币当局发行,其国际化功能受到国家综合实力的制约,除了少数如美元、英镑、日元等币种,其他国家的纸币只能在本国范围内使用。

而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数字货币的发行建立在全球化的数据库技术之上,所产生的数字货币由分布在全球各个节点的参与者共同认证;其进行价值交换的领域或范围不受限制,能够跨越国家之间的界限,其价值的交换也不会受到某个国家的控制,不存在币种的兑换,货币本身具有国际货币的属性,对汇率的波动也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

四、区块链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

从实践中的进展来看,区块链技术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的尝试都是以设想和实验为基础,并未投入实际的应用;

想要将区块链技术完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对于各个经济部门的体制机制都有一定的要求,想要获取市场的认可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

(一)成本较高

将区块链技术整合到现行的金融体系中所需成本较大。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才短短几年时间,却在金融领域展现了极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要将区块链技术整合到现行的金融体系中,需要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与传统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进行良好的对接;

因而要使用去中心化的技术重新部署,除了消耗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必须对相关部门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进行改革,遇到的阻力也较大。

(二)制度约束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受到整个国家以及各部门相关制度的限制。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性会给现行的制度带来一定的冲击,技术的运用会逐渐淡化国家政府以及中央银行的概念;

如何衡量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技术所发行的数字货币的实际价值尚无定论,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会给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带来多大的影响更加无法确定;为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政府与货币当局对于数字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货币的发行也只能保持谨慎的态度。

同时监管部门对于这项新技术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与肯定,相关的监管措施也无法及时的跟进,没有建立相关的制度规范以及法律保护,无形中会增大市场主体的风险。

(三)技术瓶颈

区块链的技术层面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区块链所建立的网络系统中,每一个区块所能承载的数据信息都是有限的,对用户的数量具有一定的限制,这就无形中将一部分用户排除在外;

而要完全理解和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相关的金融活动,对市场参与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有较高的技术要求,这也可能减少市场参与者对区块链技术的的接受与应用。

五、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经济环境中的信用成本较高,社会信用环境较弱;而区块链技术很好的提供了一个“低信用成本”的平台,对于降低我国的经济社会整体信用成本、促进信用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虽然就目前看来,这项互联网金融技术并不十分成熟,但国外许多的大型金融机构早已投入大量的资金对这项新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我国银行业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关的人才储备

由于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对现有的经济体制有较大的冲击,同时给整个经济所带来的风险无法衡量和及时防范,商业银行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有所滞后,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还无法进行数字货币的交易。

但是随着大型的国际金融机构R3CEV等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我国大型的金融机构也应当时刻关注行业的最新动向,及时加入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行列中,争取早日参与到区块链技术的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在行业内取得一定的话语权,避免做一个被动的跟随者。

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区块链技术的前沿技术开发人才,积极参与国际上重要的区块链技术研讨会,在增加与国外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机会的同时,了解最新的行业动向;成立相关的研发实验室,开发区块链相关的应用程序,与金融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建立属于我国的自主区块链技术联盟。

(二)准确评估市场风险、强化对市场主体的权益保护

由于区块链网络中的价值交换具有匿名性的特点,这就给予了不法分子从事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机会;区块链的匿名性使得匿名的用户信息以及相关的匿名化服务混淆区块交易链,最终导致相关交易数据信息的可追溯性受到限制;因而不法分子可以通过数字货币来非法所得资金,进行洗钱或恐怖活动。

通过建立区块链网络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数字货币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衡量,提高监管体制对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三)监管机构需对互联网金融技术持续关注并做好应对准备

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得价值交换的过程不需要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背书,能够实现交易双方之间点对点的价值交换和资产转移,节省了交易成本,减少了达成交易所需要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活动中不需要中心化的组织。

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制度规范以及法律保护,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所面临的洗钱活动以及欺诈的风险都较高。因此,想要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实际的经济活动中,相关监管部门的成立以及操作规范与法律措施的落实到位是不可或缺的。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还需要对市场参与者的权益进行必要的保护,维护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相关知识的普及,强化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区块链技术最初以比特币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至今发展才短短几年时间;其发展速度之快,可谓日新月异。

技术的不断更新会对各国货币体系带来较大的影响,而调控经济的相关政策手段也会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因此监管的手段需要及时更新,以应对互联网金融技术的日新月异,做到与时俱进。

监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并及时洞察技术潜在的弱点与漏洞,改进监管方式、完善监管手段。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李虹含。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11-26
李虹含|| 区块链技术对金融机构及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李虹含|| 区块链技术对金融机构及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