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来临,P2P行业面临兑付高压。据预测,2014年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将达到千亿大关。
P2P网贷平台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其主要原因是风险越来越大,跑路越来越多,资金兑付越来越困难。时至年终,其兑付风险正在加剧。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18日,12月新增P2P问题平台数已达47家。仅半个多月,这一数字已经超过11月单月问题平台总数,再创历史新高。
12月份半个多月P2P问题平台数占去年全年的62%,2013年全年的问题平台数也不过76家。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兑付困难风险凸现。截至12月16日,12月份因“提现困难”而被归类为问题平台的数量已达27家。
导致P2P网贷平台风险凸现的因素很多,野蛮生长是首要问题。2013年P2P初创期行业贷款余额为268亿元,截至2014年底行业贷款余额将达到千亿大关,一年多时间增速373%。作为高风险的金融行业,如此高速增长完全是畸形的,其背后预埋的是迟早要爆发的金融风险。
野蛮生长的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说,是传统死板一块的金融体制导致的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严重不公,使得中小微企业以及普通创业者根本难以获得金融资源青睐,逼迫其只有寻找民间融资途径。加之,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与民间融资一拍即合,迅速生长出借助互联网平台的P2P网贷。
可以说,现有守旧死板的金融体制逼迫出了P2P行业。加之,监管部门对这个互联网金融的新事物缺乏认识或者认知需要时间,基本放任自流其发展。没有门槛、没有准入的条条框框、没有审批,成就了P2P网贷的野蛮发展。
在没有监管、没有门槛情况下,P2P网贷进入中国后大变样。由信息中介角色变味成了金融业务性质的平台,即:大搞资金池、变相吸收存款甚至非法集资。试想,如果仅仅作为信息中介平台,出借资金和借入资金者一一对称,那么,根本不存在兑付问题,也没有金融风险。更根本谈不上年底千亿元兑付压力问题。
从以上数据已经证明,目前中国1500多家P2P网贷平台,从事纯而又纯的借贷双方信息中介角色的几乎没有,大部分都成为了吸收资金、发放贷款的金融属性的金融企业。这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应该从这个基本情况出发研究P2P网贷,制定行业发展规范,出台防范风险对策。
恰逢年底临近,历来是资金链条最紧张的时期,流动性争夺大战时刻,最容易导致民间借贷崩盘风险。其实,目前不仅P2P网贷平台风险凸现,而且,民间融资包括民间高利贷正在加速崩盘。整个社会融资链条都在越绷越紧,各类金融风险都在集中爆发。加之,股市火爆的赚钱效应带来的对各个经济体的吸金效应,已经使得包括P2P网贷平台在内的金融性机构、实体企业资金大失血。
在此提醒投资者,请勿盲目涉足民间借贷包括P2P网贷;已经涉足的,要尽快收回资金,落袋为安。对于80、90后创办的P2P网贷平台要格外警惕和小心。数据显示,跑路的多为80、90后创办的P2P网贷。
P2P网贷平台本身必须加强自律,对行业风险有一个清醒认识,自觉回归资金信息平台的属性。决不能盲目扩张,触及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存款的法律底线,决不能超过自身实力提供担保。特别是时至年终,一定要备足支付备付金,暂停发放新的贷款业务,加大力度收回存量到期贷款。
建议监管部门要密切观察P2P网贷年底集中兑付压力,及时给投资者以风险提示,将不能搞资金池、平台自身不能担保、更不能非法吸收存款和非法集资的监管底线意图传递给P2P网贷平台。监管部门目前只能做到这些。
笔者完全赞成对互联网金融采取最大的包容,给其一定的观察期和风险考量期。同时,必须强化投资者风险自担意识,绝不能因为过度监管变相或者使得投资者误认为监管部门对P2P网贷进行了信用背书。P2P网贷是完全市场化行为,没有刚性支付的政策兜底,投资者必须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完全责任包括承担一切资金风险。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