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平台凛冬已至!
1.除现有157家已有网络小贷牌照的机构之外,不再发放新的牌照。
2. 彻查并清理国资代持股权、以国资名义申请牌照等挂靠的情况(例如江西的牌照大部分属于挂靠,估计基本都会停掉)。
3. 重点关注最近一年内发生过控制权变更的持牌机构,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
4. 清理后只保留两类持牌机构:大型国企(最好有金融背景);大的互联网主体(如蚂蚁金服、京东、百度),一个集团只保留一个牌照。
5. 不允许把小额债权做成资产包在交易平台出售,或以其他方式证券化。
这意味着,现金贷平台已被一刀切了,合规玩家将寥寥无几。
而就在21日晚,一份关于暂停批设网络小贷牌照的特急通知来袭,现金贷行业才刚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截至北京时间11月22日凌晨5点美股收盘,趣店下跌3.34%,收报19.41美元;拍拍贷大跌14.01%,收报10.8美元;宜人贷跌0.44%,收报44.9美元。
“这只是一个开始,现金贷行业无疑会是继P2P行业之后下一个被监管严厉整顿的领域。”北京某网贷平台负责人张弛(化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对于一些有上市计划的现金贷平台而言,前一段时间掀起的窗口期可以说是基本结束了。现金贷的资本寒冬或将来临。”
行业乱象触发强监管
11月2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整治办下发特急文件《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级小贷公司监管部门即日起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禁止小贷公司跨区域经营。
《通知》明确指出,近年来,有些地区陆续批设了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或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部分机构开展的“现金贷”业务存在较大风险。
“虽然《通知》收紧的是网络小贷牌照,但却是冲着现金贷而去的。”张弛说,近些年来,网络小贷公司与现金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些网络小贷公司要么自己开展现金贷业务,要么是作为现金贷平台的资金供给方。尤其是,由于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现金贷业务的金融牌照,因此很多现金贷平台为了规避一定的风险,往往以网络小贷牌照打掩护,手握一张或几张网络小贷牌照,进而模糊了两者之间的概念和界限。
而现金贷在野蛮生长中暴露出的“弊病”则是更直接触发了强监管。
紫马财行CEO唐学庆在《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金贷在发展中逐渐暴露出放款门槛低、高利贷款、暴力催收、资金来源不明等一系列问题,并造成多起恶性事件,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此次互金整治办在《通知》文件中标有‘特急’,足见对问题的重视”。
融道网创始人兼董事长周汉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随着现金贷公司取得网络小贷的牌照,或者与网络小贷公司合作,原来网贷小贷的2B业务蜕变为2C业务。而且,随着大数据风控手段的采用和效率的提升,客户量急速增长,影响面急剧扩大,产生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加剧。
尤其是现金贷的贷款额度普遍偏小,由以往的以万为单位下降至以千甚至以百为单位,且不需要真实的交易作为基础,只能通过高利率来覆盖高企的坏账率,直接突破了36%的贷款利率上限。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原本的服务实体经济的普惠功能被歪曲,国家相关部门设立网络小贷的初衷也变味了。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次《通知》或拉开监管部门对网络小额贷款整治工作的序幕,后面恐将有系列监管政策出台。
唐学庆称,由于P2P网络借款立法已趋完善,监管部门可能会把注意力转移到问题渐趋严重的网络小额贷款身上,加强对其立法监管。而在实现合规健康发展之前,现金贷行业无可避免要经历一番阵痛。
周汉则认为,停发牌照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对目前拥有牌照的企业进行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的监管,严格实行36%的最高利率的限价,把现金贷拉回正常的轨道上来。
现金贷或迎资本寒冬
“政策风险令国外资本市场开始做空现金贷公司,更有律师计划起诉相关公司。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会导致资本对这个行业未来的预期不再看好,可能会影响一些企业的募资进度,最终无法完成上市计划。”周汉表示。
自上市之初就一直负面缠身的趣店近来又是麻烦不断。
因股价连续6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近30%,本周一美国证券律师事务所Faruqi & Faruqi宣布将对趣店发起调查,主要查明其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尽管,不久之后趣店紧急发表公告,宣布将在未来一年内斥资1亿美元回购股票,但这并未从本质上改变市场对趣店的看法。
新联在线COO陈智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高利率覆盖高坏账产生高利润的粗放模式已经过去,对于各现金贷放贷机构而言,如何在新增受限的政策环境下,化解存量业务的坏账风险,避免产生系统性风险是各机构的当务之急。在存量机构、存量业务清理阶段之后,现金贷行业就回归金融本质的“风控为王”了,具体来说就是如何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优质的借款人、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提升风控水平、如何以更低的成本对接资金渠道。
如今,正在P2P行业上演的优胜劣汰也即将在现金贷行业开启。
记者 黄希 付碧莲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金融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