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资管文件说起:新金融机构的“天花板”是降低还是升高?


要关注金融监管的目标,而不只是手段。


上个周末,一行三会一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持续霸屏。作为一个涉及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多领域的监管新规,它的影响自然不容小觑。

从文件来看,它最直接的目的自然是规范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防控金融风险。而对于新金融行业,除了提及智能投顾,似乎也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甚至关于打破刚兑、降低起投金额等信息还被不少业内人士解读为利好的信号。

关于这一点,我有些不同的看法,今天得空写一点感想。

看了好几遍《意见》,能够直观看到与新金融机构有关的影响只有几点:

? 一是对于智能投顾业务提出了具体要求,甚至明确表明了开展相关业务需要获取相应资质。另外,包括为持牌机构提供智能投顾“外包”服务的公司及算法也在受约束之列。

? 二是那些与金融机构有资产对接业务的平台会受到波及,比如,一些互金平台提供的活期或者定期产品,其底层资产都涉及到金融机构的产品。尽管不少平台都有代销牌照,但在实际操作中会不同程度地涉及拆分、嵌套、代客理财等问题。

当然,关于一份重磅的行业文件,不能只关注字面上的意义,还得思考下那些未尽之言。

1

“套利”窗口期收窄

智能投顾在国内的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即便在走在金融科技监管前沿的美国也尚未出台专门针对该业务的监管办法。这份《意见》不仅对智能投顾的业务性质做了界定,还较为清晰地列出了监管思路,包括对于智能投顾算法的监督和管理也做了详尽的说明。

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采用机器人投资顾问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取得相应的投资顾问资质,充分披露信息,报备智能投顾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

这几天有几个朋友小激动了一下说,可以去争取个智能投顾资质。呵呵,我在第一时间便泼了冷水。融资担保、各类金交所、互联网小贷....多少试图小范围试行的类金融牌照都暗淡收场。有了前车之鉴,监管还会再给自己挖一个坑么?

尤其近两年,多少创新业务明明都走在了“牌照化”的道路上,却依然木有坚持到柳暗花明的一天。比如,众筹牌照试点都没完成就被默默停掉了,征信牌照试点了却也难逃被收编的命运。

都说监管是滞后的,但现在看来,这个滞后期在快速缩短。

2

合作门槛越来越高

虽然《意见》的板子没有直接打在新金融机构上,但并不代表它们不会痛啊。

持牌机构们的业务越发规范,对外合作的门槛也随之抬升。尤其这些年,新金融行业的风向都转到了“跨界合作”上,尤其是大公司多少都跟持牌机构有业务往来和合作。

这就跟“联合贷款”、“助贷”业务一样,监管只要钳制住持牌机构那一头,新金融公司们分分钟断水断粮。最近盛传互联网小贷也要出台管理办法,一旦出台,市面上有多少现金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面临资金荒,很快就可以见分晓了。

监管的智慧啊。

3

混业监管新趋势

以跨领域为重要特征的新金融,从出现的那一天起便对传统金融行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基本格局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尽管后来确定了一行三会的分工,比如,银监会负责监管P2P行业,众筹由证监会监管,央行则负责第三方支付的监管。

但在实际操作中,新金融机构大量业务跨界交叉,这种“混业”的发展现状一度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考验,这也让很多业务和平台的发展前景变得暧昧不明。大部分公司的态度都是:先干了再说。

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大资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它贯穿了银行、保险、基金、信托、券商等各类金融机构,业务交叉、嵌套的问题严重。如何应对大资管时代的混业经营趋势,这一度也是一道考验监管的大难题。

但《意见》的出台表达了监管整治这种“混业”模式的决心,没有谁能心存侥幸。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也是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设立后第一次真正的大动作,即在监管协同框架下发布的首份文件。金稳委本身是强监管的产物,也是打击监管套利、遏制金融自由化的产物,这个亮相本身就意义深远。

“一切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这不只是一句口号了。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11-21
从大资管文件说起:新金融机构的“天花板”是降低还是升高?
从大资管文件说起:新金融机构的“天花板”是降低还是升高?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