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强监管呼之欲出:“变味”的长尾消费贷如何正本清源

近期,由趣店、拍拍贷等互联网现金借贷平台赴美上市引发的“全民论战”,将现金贷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由最初的普惠金融、长尾消费贷,到如今的“吸血鬼”“高利贷”,现金贷的命运可谓大起大落。

诟病者认为,普惠金融的本质是把钱借给适当的人,现金贷的用户应该是借钱解燃眉之急的中低层收入人群,而非用于过度消费或者不良用途的中低层收入群体。无论是近两年出现的校园贷裸条事件,还是暴力催收导致的人命案,无不说明,“变味”的长尾消费贷已严重偏离普惠金融和消费金融的发展初心。

而一场关于整顿现金贷的监管风暴也呼之欲出。近日,有消息称,由央行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新规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除了36%利率上限和禁止暴力催收外,此次监管可能还将从资金、牌照等多方面严控“现金贷”。

解密“现金贷”

“只需要填一个手机号就可以借款20万元”、“零抵押零担保,可贷10万元至500万元”、“现金借款,三分钟申请,一小时到账”……如今,现金贷的宣传广告语随处可见。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金贷是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的简称,指小额、短期、不限用途的现金借贷,具有方便灵活的借款与还款方式,以及实时审批、快速到账的特性。

现金贷实际上是消费信贷的一种,是无场景的消费信贷。最开始,这种方式主要在线下进行,比如早期由银行发行的信用卡,然而信用卡审核条件严格,覆盖人群极其有限,这就为线上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了机会。

“从服务效率及用户体验来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确是一种创新。然而,任何创新都自带负面特性,且随着时间推移,创新的负面性会愈发凸显。事实上,现金贷正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结下的苦果,而这一苦果早在2014年就开始发育生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表示,2014年,当电商平台如火如荼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时,市面上开始出现一大批分期平台。这些分期平台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发展壮大。与此同时,在电商平台与分期平台的相互竞争中,“互联网消费金融”变成了通俗的“互联网消费贷”,不久之后,“互联网消费贷”又衍变为“现金贷”。

据了解,现金贷平台的商业模式为:通过线上平台,向无信用卡人群发放短期、小额贷款,并收取利息和手续费。

有数据显示,使用现金贷的人群中,23~40岁人群占了73.7%,38.5%为低消费人群,商务白领仅占8.3%,月收入1万元以下人群占比93.5%。

“现金贷的特点主要是额度不高,贷款周期也非常短,一般几天到一个月不等,借款到期利息也仅有几十元,对于缺少金融知识的借款人来说,几十元的利息可以接受,但换算成年化利率,现金贷的利息则是几倍甚至十几倍于本金。我国民间借贷法律法规划定的红线,要求借款年化利率不能超过36%,而目前一些现金贷的实际利率远超过这个要求,只不过大多以手续费的形式展现给借款人。”一位网贷平台高管这样告诉记者。

虽然监管层没有对现金贷进行明确定义,但对其业务特征已经有清晰描述:2017年4月全国网贷整治办下发的《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补充说明》中,明确现金贷具有平台利率畸高、实际放款金额与借款合同金额不符、无抵押、期限短、依靠暴利覆盖风险、暴力催收的特征。

那么,现金贷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哪里呢?

据知情人士透露,除互联网巨头旗下现金贷来源于其金融业务板块资金,一般而言,P2P借贷平台的资金端是投资人的理财资金。网贷之家数据显示,仅P2P领域便有超过30家平台推出现金贷相关产品。

另外则是银行等机构。垂直平台主要依靠银行、信托等机构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比如趣店招股书显示:其机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银行、一家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其他机构。

除此之外,ABS(资产证券化)也逐渐成为现金贷平台融资的一大来源。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统计显示,截至9月30日,在交易所发行的现金贷ABS达16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倍。同时,场外发行的现金贷ABS规模也在高速增长。

如何正本清源

现金贷火爆背后的监管套利、利率畸高、风控缺失、暴力催收等风险及衍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警惕。

近日,央行网站刊登了行长周小川署名文章《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直指金融乱象。文章指出,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利用监管空白或缺陷“打擦边球”,套利行为严重。理财业务多层嵌套,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存在隐性刚性兑付,责权利扭曲。各类金融控股公司快速发展,部分实业企业热衷投资金融业,通过内幕交易、关联交易等赚快钱。部分互联网企业以普惠金融为名,行庞氏骗局之实,线上线下非法集资多发,交易场所乱批滥设,极易诱发跨区域群体性事件。

十九大期间,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开放日上表示,今后整个金融监管的趋势会越来越严,严格执行法律、严格执行法规、严格执行纪律。

“当前,‘变味’的长尾消费贷,已成为捆绑在长尾人群身上的‘枷锁’,成为吸附在基层社会身上的‘虱子’,迫切需要监管出手消除。”何飞坦言。

对于现金贷乱象,何飞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规范。

首先,要针对消费贷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不法行为,采用各个击破的监管思路。一方面,要对单个平台的获客方式、风险控制、资金来源以及场景拓展进行深入排查,尤其要对平台放贷资金来源进行重点监测。另一方面,要对消费贷生态链中的各个主体,包括消费贷平台本身、互联网巨头等导流平台、个人征信试点机构、第三方催收机构、第三方数据提供商等进行合法性排查,严厉打击利益勾结及非法利益输送。

其次,要统一监管标准,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手段。应当按照统一标准,对所有从业主体实施穿透式监管,不给任何非法平台留空子。与此同时,要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手段,包括准入监管与过程管理、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联合监管与协调监管以及直接监管等。

再次,要借鉴国外监管经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应充分借鉴国外监管经验,通过立法实现长治久安。在具体立法过程中,建议着重考虑准入标准、持牌经营、利率上限(含手续费)设定、贷款用途限定、平台退出方式等。

引导正规金融机构进场

除规范现有的现金贷平台外,有专家建议,引导正规金融机构进场,开展现金贷与普惠金融业务,更好地服务长尾人群也是当务之急。

“中国目前的消费信贷市场大部分投入是房贷和汽车贷款,剩下的小部分,如教育、旅游等,一般商业银行也会提供服务,比如银行发放的具有分期付款功能信用卡等。弱势金融群体尚无法享受到正规金融服务。”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虹含表示。

因此,李虹含建议,在市场潜力无限大、普惠金融还需完善的大背景下,银行可以丰富产品线及业务模式,利用银行自身的优势,将信用卡、个人信贷类产品的门槛放低,补充普惠金融体系,扩大自身收入来源。

“诸多资金雄厚、意欲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可以借助新型金融科技机构的大数据,了解客户整体金融行为,对用户的行为、偏好、习惯进行刻画,对用户的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通过模型的方式进行科学计量。”李虹含说。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长期落后于信贷发展,导致用户日益增长的消费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给不法平台留了空隙、钻了空子。因此,监管层要联合公共部门、正规金融机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大型互联网平台、个人征信试点机构、大型数据公司等,共同推动数据信息共享及市场化征信体系建设,以支撑消费信贷业务开展。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11-10
现金贷强监管呼之欲出:“变味”的长尾消费贷如何正本清源
由央行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新规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除了36%利率上限和禁止暴力催收外,此次监管可能还将从资金、牌照等多方面严控“现金贷”。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