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J纷纷入局 差异化的智慧银行生态才是生存之道

几乎一夜之间,一直有些势成水火的主流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分别和四大国有银行牵上了手。

2017年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和中国建设银行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6月16日,工商银行牵手京东刘强东进行全面合作,6月20日,百度与农业银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6月22日,腾讯则下了个“双黄蛋”,同一天与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均签战略合作协议……

至此,互联网(不限于金融)领域俗称的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与四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均结成了互助对子。

科技金融还是金融科技,这是个问题

此次联姻被外界所瞩目,不在于各自结对,毕竟对于BATJ和工、农、中、建来说,互联网圈和金融圈的结盟,几乎年年都有。

最早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4年,腾讯与工商银行开展战略合作。而有媒体更细数了历年来的合作,发现阿里战略合作了11家银行,腾讯与百度则分别合作了7家,互相之间的合作形成了一种犬牙交错的生态。同时,百度还在2015年6月与中信银行达成合作之后,于当年11月宣布共同筹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只是尚未开业。

但这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势力划分,过去的各种战略合作,往往偏重于一些细分的领域上进行资源互换,如2004年腾讯和工行之间合作虚拟联名卡、2005年阿里和建行合作建立中小企业诚信通网络平台,以及2016年腾讯和中国银行合作推出的“中行视频联名信用卡”……

而此次,BATJ和工农中建的抱团,则把目光锁定在了更深层次的“金融科技”(Techfin)之上。

颇为有意思的是,在这一概念的演述上,中国文字的排序智慧变得颇为耐人寻味。在2016年开始,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均有意无意的给自己冠以“科技金融”(Fintech)的字眼。

去年12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香港的一次讲演中,则在第一次提及科技金融之时,用了如下界定:目前“Fintech”一词很流行,支付宝是“Techfin”,因为“Fintech”是金融体系自身的改善,而“Techfin”则是科学技术对整个行业的结构性改变。

这其实也就是阿里和建行合作前夜,蚂蚁金服高调宣称的“只做tech,不碰fin”这一定位的较早版本。

与之相似,在今年二季度财报会议上,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第二季度,是百度金融立足智能金融、培养核心能力的关键时期。百度与中国农业银行达成合作、共建智能银行。

不一样的表述,呈现的是同样的意思,而在更早之前,马云那句“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还曾经点燃过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可口号并不能当饭吃。

一个词序的变换,就使得如果以“科技金融”为立足点,则必然是过去各种宝形成的跨界打劫生态,对传统金融进行模式颠覆;而以“金融科技”为立足点,则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也就有了对话空间和合作舞台。

而对于已经进入红利末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这将是一个机会。

智慧银行,一场传统地盘的科技颠覆

共同的诉求,才是这场大联谊的基础,而对于传统银行来说,此刻最希望得到的,是互联网思维下的技术迭代。

庞然大物一般的国有银行,需要有外力来协助它实现变革,尤其是在近年来压力上行的状态下。有评论就认为,从传统金融的角度讲,银行这几年营收与利润增长缓慢,且面临央行缩表的压力,以及对表外资产的管理等等,增长受限、增长缓慢,需要转型以找到新的增长点。

3月,第一个吃螃蟹的建行即基于此种心态。行长王祖继就表示:“阿里巴巴及蚂蚁金服的飞速成长,为传统金融提供了互联网式的思维和解决方案,也推动着建设银行的创新发展。”

而这样的合作缘起,也在于阿里不断的强调自己的属性。“蚂蚁金服将自己定义为Techfin(科技金融)公司,用技术和数据能力助力金融机构,去服务好那些曾经没有被服务好80%的群体,即普通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平等、普惠、透明、开放的新金融。”蚂蚁金服CEO井贤栋的这番话,其实亦传递出了整个BATJ们联姻银行们的定位。

在全球范围上看,金融科技的颠覆力已经让许多传统金融机构的业态发生了巨大改变。有资料显示:“三年前,高盛纽约总部现金股票交易柜台拥有超过600名交易员,今天这个柜台只剩下2名交易员;去年三季度起,美国银行、花旗和摩根大通关闭了至少400个线下网点,因为柜台的面对面服务完全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线上渠道自助完成;而年初,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美国富国银行表示,将关闭400家线下门店,将其替换为自动化系统和在线银行产品。银行业的分析师、风控师、保险精算师、柜台柜员,越来越多岗位都在被机器所取代。”

本来应该是传统金融机构自身进行变革和颠覆的业态,却在中国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两大阵营。以余额宝出现为代表的攻城略地,一度将众多草根游散资金聚合成了一个巨大的新领地,而这也让传统金融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但由于互联网金融更多的只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资金到消费、资金到理财等领域的距离缩短,并没有真正在金融的传统营收上带来深刻变革。因此,当距离缩短的红利期过去之后,也就出现了风光不再。直接表现则是各种“宝”的年化收益率不再诱人。

但互有攻守之间,传统金融机构也失去了提高增长率的机会。尤其是在移动支付上,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的移动支付交易总额为38万亿元,其中超90%来自微信支付和支付宝。

这种双方都有切肤之痛的发展瓶颈,让他们也就有了共同的利益结合点:在互联网金融来说,是科技金融,在传统金融来说,则是智慧银行。

一个内涵,各自表述而已。而结合的索求,也可以简单分为,互联网金融在距离红利消失后,希望获得更大的数据红利,去找到人海市场;而传统金融则亟待先期通过距离缩短来形成用户红利,进而用更多的技术来完成深层次用户场景体验。

怎么破?智慧银行必然在各自的结对中形成不同的生态。

差异化的智慧银行生态,才能活

在普通用户看来,传统银行似乎除了名字外,没有本质区别。一样的存储、一样的贷款、相似的利率……原本通过名称定位于不同领域的差异化模式,也因为金融界的竞争加剧,以及传统士农工商阶层之间、行业之间的边界模糊,而变得不再差异。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入局,恰恰能够带来这种差异化。

据公开报道显示:建行与阿里的合作范畴,主要是信用卡线上开卡,以及线下线上渠道业务合作、电子支付业务合作;工行和京东的合作,则范围颇为广泛,在金融科技、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个人联名账户乃至电商物流,展开全面合作;农行与百度之间,以金融大脑、智能投顾、智能客服为主,并共同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腾讯与中国银行、华夏银行两家的合作,则偏重于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的探索。

不难从合作之中,看到互联网大佬们的差异化特征,庞大的电商交易量和背后的大数据留存,是阿里的卖点,也是传统银行希望获得的;而建行所能给予的,则是传统资源,即蚂蚁金服近年来锐意拓展的中小企业贷款。

可形成闭环式金融流动结构的中小企业贷款,都将成为其智慧银行的底色,而电商数据汇入一直潜伏在线下的银行资源中,则亦可协助阿里,找到一直想要进军的线下场景的入口。线上电商反而成为一块不会触碰的蛋糕。

为“建设”服务,将是两家的交汇点。

同样有电商基因的京东,打出的近乎是全面合作的旗号,则更强调电商上的金融融合。毕竟,工行作为四大行之首,在全球拥有得578.4万公司客户和5.3亿个人客户。京东物流体系将与工商银行电商平台“融E购”之间的对接,显然可以让这个在主流电商平台中唯一拥有物流+电商,能够更好的帮助工行形成跨界,而B2C的京东模式,亦可在品质保障和品质用户的消费升级上,形成互相背书。

因电商而“工商”,或许将是其合作的关键特色。

百度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掉队者,在2016年移动支付交易总额中,只占到了的0.4%,且它的搜索数据,对于金融领域来说,作用过于间接。而最有效的差异化在于它的技术实力,尤其是就在合作前的5月,李彦宏刚打出的“未来百度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人工智能公司”定位,也让和农行的合作,变成了一场技术改造,即让人工智能进一步缩短用户与消费、用户与理财之间的距离,形成人力资本节约下、更为高效、扁平的互联网金融场景。

早前,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就透露,百度对自身在金融业务内的客服进行了智能化升级,目前成效已现,服务成本下降了80%。“现在智能机器人能够处理97%的在线咨询,解决率已达到90%。”

借势,且深层次技术改造,是双方共同的基调。

腾讯的合作角度,看似和百度大同小异。但其深入的族群特色,尤其是年轻用户群体的社交属性,决定了它与中国银行、华夏银行的合作,将会在年轻人的社交场景上找寻切入口。

从相杀到相爱,还要解决三大问题

但理想化的模型,总是有缺陷的。在BATJ与工农中建的抱团中,无处不体现出对自己优势领域、核心资源以及关键数据的不容染指。

除去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之间各种利益的纠结外,仅仅着眼于双方合作,亦有用户层面宏观的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其一是红利期还有多久。

靠科技金融打造出来的智慧银行,目前最大的利好在于进一步降低资金的“过路费”、“手续费”,形成红利。而对于用户而言,更快捷的互联网服务,以及消费、信贷上的快速完成,都会在短期内发生一定效力。但这样的红利期,就如互联网金融之前走过的那样,不会太久。

其二是能带来多少新收益。

科技金融的核心是让互联网思维下的科技加持,改变金融的业态,形成更多的产品和个性化体验。然而这种产品体验,不仅仅建立承载“工具”的提速和“距离”的缩短之上,能否用科技金融开发出更多的场景和金融产品,让用户获益,而不是简单地揽储、消费和贷款,将成为核心的命题。显然,如现阶段的智能顾投,均只能提供新鲜感和快捷感,而无法真正提高资金的收益。

其三是能否形成个性化服务。

在前述问题暂时无解的状态下,互联网金融联姻传统银行所重新塑造出来的银行差异化特征,能否最终通过大数据和消费场景的心态,为不同年龄、不同族群、不同需求的用户,精准的提供个性化、定制级的金融服务,满足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金融的核心诉求?这显然,也是各方成立各种“实验室”,并期待破解的边缘化创新路径。

然而,仅仅是有科技,而无“人性”,以智慧银行为表现形态的双边合作,可能就和早年的各种合作一样,逐步变成一种宣传。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9-22
BATJ纷纷入局 差异化的智慧银行生态才是生存之道
过去的各种战略合作,往往偏重于一些细分的领域上进行资源互换,而此次,BATJ和工农中建的抱团,则把目光锁定在了更深层次的“金融科技”(Techfin)之上。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