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治翰对于网贷行业,2016年8月24日注定要打上深刻的烙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在这一轰轰烈烈的合规化浪潮中,网贷企业经历了冰与火、生与死的挑战,行业的泡沫被“洗掉”不少。那些投机者逐渐被淘汰,坚守初心的“苦行僧”们,也希望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正本清源,加速备案会让行业环境更健康去年8月24日,中国银监会等4部委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意味着网贷行业正式告别“无监管”期。暂行办法划定多条红线,从限额、禁止担保或承诺保本保息到禁止平台自融等多个方面,要求平台合规健康发展,并给予一年的缓冲期。眼下,越来越多的平台都转向寻找符合监管要求的小额分散项目,已经有不少平台取得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完成银行存管等要求。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完成银行存管签约(含上线)的平台数已经接近600家,约占7月底网贷平台数量的28%。从开鑫金服所在的江苏情况来看,存量淘汰步入尾声,类似于平台跑路的恶性事件大幅度减少,2017年二季度江苏网贷行业的健康指数到达了历史最高值。最近印发的《关于落实清理整顿下一级段工作要求的通知》的84号文显示,整改期间,各平台化解不合规存量、不合规业务要逐步压降至零,整体业务规模不再增加。对单个平台来说,短时间流动性会受到一定影响,从长远来看,整治过后何时能重上“赛道”,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该淘汰的淘汰,该发展的发展,在经历了大浪淘沙,刮骨疗伤后,行业最终还是要继续向前发展,这要求尽快出台备案细则和管理办法,让合规合法的平台尽早站上新起点,这对于整个行业都会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从业机构来说,要做的是加快整改步伐,争取早日合规备案,让行业步入规范发展阶段。科技监管,网贷行业必将步入正轨金融业属于经营风险的行业,高风险属性决定了强监管的必要性。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在宽松的氛围内成长起来,随着规模逐步做大,加强监管很有必要。《暂行办法》出台的这一年,网贷行业逐渐步入正轨,各项制度越来越完善,系统性风险的出现概率大大降低,监管所带来的的正面影响显而易见。同时,传统的监管模式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矛盾也逐渐显现,伴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科技监管也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2017年5月,央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便可视作监管机构大力发展监管科技的标志。监管机构通过大力发展监管科技,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能够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同时,科技监管的应用也有利于“点穴式”精准监管,避免“一刀切”等相对粗犷的管理模式,更科学更高效地让行业有序发展。从网贷行业来看,科技监管应该能更加精准地监控风险,更有预见性地发布监管政策,更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监管。支持实体,网贷行业未来依然可期网贷行业发展十多年来,以更高的投资收益、更低的融资成本、便捷的投融资渠道,让投资人、借款人两端都从中受益。在支持实体、发展普惠金融中,网络借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有人离开了,但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坚持。合规只是网贷行业面临的第一道关卡,未来如何做大做强,健康良性发展才是更严峻的挑战。在优质资产稀缺的情况下,寻找合适的小额分散资产、严控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吸引更多投资人资金、平台完成盈利等,这些挑战的难度比合规改造更大。平台一方面需要不断修炼自身实力,在细分领域有拿手的“金刚钻”,不断夯实风控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助力实体经济,将小额普惠业务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放开心胸,加强与各类机构的合作共赢,创新理念与模式,真正将“端对端”信息中介平台优势发挥出来。从实践中来看,共享合作的“金矿”挖掘空间还很大。网贷行业和其他处于发展期的行业一样,在出现较大的革新与变化同时,也会伴随着行业新机会的诞生。现在网贷行业在细分领域市场依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网贷诞生前,许多地方小微企业的民间融资成本高达30%,而现在降到10%甚至更低。未来,那些敬畏风险、切实支持实体经济的平台将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网贷行业将成为助力经济脱虚向实,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零壹财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零壹财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