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记者 仇飞
“截至2017年7月底,P2P行业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为1539家,贷款余额达到12170亿元,环比增长5.4%,行业交易规模2532亿元,环比增长7%;活跃借款人数为466万人,环比增长5.2%。”这是零壹财经8月初最新发布的网贷数据。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问题平台大幅下降、借款人数持续上升、交易量保持稳步增长等良性变化,说明行业合规步伐在加速。
自2014年4月银监会对P2P网贷划定“四条红线”以来,尤其是2016年8月银监会会同多部委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以来,在一系列的专项整治和监管政策面前,合规成为悬在P2P企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对P2P企业来说,银行存管、小额分散、信息披露都是其需要完成的命题作业。
存管为最大合规目标
不可否认,银行存管是网贷平台寻求业务合规的硬性指标。
为了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不被平台私自挪用,《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网贷平台要对资金进行银行存管;今年2月,银监会印发《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银行存管再度被圈重点;此后,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相继下发《P2P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均要求P2P平台进行资金存管为备案的必要条件。
在越发细化的政策面前,P2P平台都更加积极地与银行进行对接。人人贷联合创始人杨一夫直言:“银行资金存管是网贷行业最大的合规目标,也是最大的行业门槛。”
不过,现实的反馈是,整个行业银行存管的落地并不乐观。据零壹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底,正式上线银行存管系统(直接存管或银行直连)的平台仅有271家,占全国正常运营平台总数的17.6%。
“从网贷平台的角度看,资质成为银行最终确定签约的重点要素之一。”网贷之家研究员王海梅举例谈道,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已签订银行存管协议的平台中,背景为国资系、上市系、银行系或风投系的平台占签约总数的近50%,除“背景系”平台外,绝大部分已签订银行存管协议的平台注册资金都在1000万元以上。
对此,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表示,目前不少银行的存管费用较去年有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各大平台除了要支付高额的存管费用外,还需要配套专门的团队对接系统,这也无形中提高了“合规”的门槛,一些“无背景”和“资历浅”的平台不得不选择放弃。
而对于已接入存管的平台来说,也并非“一劳永逸”。例如,上海、深圳出台的征求意见稿要求“银行存管属地化”,就令不少平台“进退两难”。
据零壹财经不完全统计,在已完成资金存管系统并对接上线的平台中,有165家平台是与其所在地没有分支行机构的银行合作的,占签约总数的50%以上。可以看出,如果全国实行存管属地化的话,将有一半上线存管的平台面临更换存管银行的问题。
“更换存管银行除了面临存管费用的负担外,所涉及的客户服务体验波折,也会使平台投入的大量获客成本付之东流。”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还会有大量平台会因无法满足存管的“硬杠杠”而出局。
借款小额化已成趋势
按照《暂行办法》,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
“限额令”面前,小额分散模式已成为行业共识。
“国家已经明确了网贷行业小额普惠的定位,网贷平台必须坚持小额分散。以大额标的为主的平台,正处于转型期,而这个转型会非常艰难,因为大额标的和小额分散的风险特征不同,业务模式不同,所需的流程和资源配置也不同。一套人马,往往做不了两套业务。因此,更多达不到监管要求的企业接下来会选择退出。”团贷网新闻中心总监李先全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对于坚持小额分散的平台来说,红利期已至。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相关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在网贷行业总体成交量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坚持小额的网贷平台,反而获得了远超行业速度的爆发式增长。例如,人人贷2017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人均借款金额为7.5万元,平台累计成交额超过313.7亿元;拍拍贷二季度财报显示,平台二季度1万元以下借款占比达到98.6%,成交量达165亿元,环比增长56.5%,其增速为整个行业的8倍多;团贷网半年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单笔借款平均额度由2016年同期的22.6万元降至3.7万元,交易额则由109.09亿元增长至271.83亿元,增长149.18%。
王海梅分析称,小额网贷平台的业绩增速远超行业整体水平,主要是受监管利好影响,自去年网贷监管细则下发以来,主营大额企业贷的平台受限额影响很大,而小额网贷平台基本不受影响;此外,借款金额小至几百、几千元,不仅使得行业风险充分分散,也表明网贷正日益与大众的日常消费需求相贴合。
此外,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看来,小微分散普惠的模式还将存在并发展壮大:“小额资产竞争激烈,很多平台都是以加盟或直营线下获取资产,而大额平台在场景、线下小微资产获取方面都没有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额平台的转型难度。”
信披口径仍待统一
5月15日,银监会发布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通知,包括46项“2017年完成的立法项目”和16项“2017年抓紧研究,待条件成熟提出的立法项目”。其中,《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信息披露指引》等多部法规被提上日程。
尽管信息披露一再被监管提及,但信息披露不充分一直是网贷行业被吐槽的问题之一,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部分平台不愿披露自身信息,或选择性披露自身信息,也有一部分平台披露的信息存在数据失真。
今年6月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信息披露服务平台上线,首批接入了10家试点平台,截至目前,共有50家网贷平台接入并进行信息披露。而在这50家平台中,仅有24家披露了逾期金额,其中,搜易贷、金银猫、房金所等16家平台均披露逾期率为“0”。
“逾期不同于坏账,只要到期没有按时足额还款就是逾期,不出现逾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位不愿具名的网贷平台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披露逾期率为“0”的金银猫还曾在网站发布“逾期公告”,称“由于易联支付通道故障致使银企众盈项目第3452期的3位用户未能如期收到还款”。
“有的平台只公布有利于自身的信息,更多的是为了广告宣传,还有一些平台对逾期率、坏账率等关键指标避而不谈,投资者很难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知名网贷分析人士袁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去年10月28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个体网络借贷》标准(T/NIFA 1-2016)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规范》(下称《规范》),包括强制性披露指标逾65项、鼓励性披露指标逾31项,分为从业机构信息、平台运营信息与项目信息三方面。
“信披指标基本上涵盖了投资人想要了解的信息,但对于逾期率如何计算并没有统一,不同的计算方法,逾期率会显示不同的结果,一般是当期对当期、累计对累计比较,不过有的平台会混用,比如当期对累计,就会显得逾期率低。”上述网贷平台负责人指出。
在袁涛看来,除了行业应尽快统一口径,规范逾期率计算方法外,更多的还是需要平台自律,主动、完善地披露信息。
责任编辑:高恒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