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催收推滴滴模式 20家平台瓜分9000亿蛋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借款逾期现象凸显,暴力催收等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6月27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互金专委会)发布了最新网络催收情况监测报告。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的数据显示,“滴滴模式”催收平台共计61家,涉及企业60家。其中,20家“滴滴模式”催收平台累计委托催收案件金额达8894亿元。

这些形形色色的催债平台,究竟是又一块万亿市场蛋糕还是处于灰色地带?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律师和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

京沪催债平台超全国总量一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APPstore搜索“催收”,显示有十余款相关APP。记者下载后注册发现,操作模式大同小异。其中一个名为催催宝的APP上的数据显示,其待接债权为12.74亿元,而催债人数量为26100人。

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从事网络催收服务的经营主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经营主体自身非催债人,其主要通过网站、手机APP等渠道搭建类似“滴滴模式”的催收平台,为债权人与催债人提供点对点的撮合信息服务;二是经营主体自身即是催债人,其主要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自身具备的催收能力及业务范围,或搭建平台供债权人在线提交催收需求与申请。

目前,第一种类型企业经营的平台发展迅速,成为了“滴滴模式”的催收平台。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6月的数据显示,“滴滴模式”催收平台共计61家,涉及企业60家(其中1家催收平台未公布经营主体),发现相关互联网网站48家、手机APP 31个、微信公众号30个。

61家“滴滴模式”催收平台分布于全国11个省及直辖市;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平台最为集中,超全国总量的一半。

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6月的数据,记者发现20家“滴滴模式”催收平台累计委托催收案件金额达8894亿元。其中,5家平台累计涉及已催还资金近494亿元、平均催收佣金率高达21%,8家平台累计登记债权人数量达4.39万人、注册登记催债人数达8.57万人,15家平台累计委托催债案件数量超84万件。

记者了解到,当前网络催收或者采用电话催收方式,或者采用微博、论坛等网络途径恶意曝光借款人个人信息的催收方式,或者对借款人亲属、朋友、同事等熟人进行电信骚扰,以要挟借款人还款。此外,还存在采用线下跟踪、上门骚扰与当面威胁等非法催收方式。

国家互金专委会表示目前,从技术平台目前初步监测的舆情情况看,“暴力催收”等内容频频出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考虑到催收行业涉及巨大的资金及复杂的人群,其潜藏隐患亟待重视。

那么,催债过程中出现相关问题,职责应如何判定呢?北京市中银(济南)律师事务所蔡燕浩律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债务催收公司或平台合法注册经营的前提下,因债务催收人员的违法行为形成刑事责任,由其本人承担,若对第三人形成民事责任,根据雇佣关系或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应由债务催收人员和债务催收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债务催收公司在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向违法的债务催收人员追偿。若催务催收人员无违法行为,造成了不可预见的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则应由债务催收公司承担。

律师:平台是否合法要看隶属公司性质

记者在应用商店搜索催债时,显示了多家催收平台。位于搜索首位的是一个名为催催宝的APP。其开发者为广东新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记者打开APP后发现,在新用户注册过程中,需要选择是债权人还是催收人。确定后角色将无法改变。

选择催债人后,需进行身份认证。分为个人、催债公司和律师事务所。需上传身份证以及相关证书。记者查询债权列表后发现,佣金为债权金额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十不等。根据债权人所提供的债务人信息完整度而定。包括欠债人的借据、合同、身份证复印件、电话、住址、法院判决书、单位地址和老家地址。记者注意到,因各债权人所提供的信息完整度不同,对于难以找到的债务人,佣金比例较高。

其网站数据显示,目前入驻26105催款人,每天有73单被催收。目前已追回5.02亿元,佣金约为1.17亿元,平均佣金费率达到23.21%。而债权人数量为21874位,日均发布债权126单。

记者查询催催宝开发者的工商信息发现,其经营范围为商品批发贸易、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等,不包括债务追收相关业务。那么,目前平台这种行为是否合法呢?

蔡燕浩律师表示,催债APP如果存在业务经营,那么它应当依托于公司或合伙等经在工商局合法注册的主体下。比如:某经营性催债平台,应当属于某公司对外宣传或接受案件的工具。至于催债平台的合法性,那就要看其所隶属的公司是不是合法经营该类业务的公司。

“公安部、国家工商局(2000)568号文件中也规定,"取缔各类讨债公司,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办任何形式的讨债公司"、"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经营讨债活动的企业不予核准登记。"但自2016年始,某些市级商事登记经营范围系统将信贷催收服务和应收账款管理外包服务列入企业注册经营范围,且不需前置或后置许可。标志着债务催收平台所隶属的公司如果是合法经营的,那么其合法性没有问题。”蔡燕浩表示。

业内:滴滴模式可提高催收效率

记者注意到,目前催债平台正在细分垂直化,如一个APP名为人人清,其介绍是专注于汽车金融的催收众包平台。记者了解到,除了个人债权人,互联网金融公司与第三方催债也有一定的合作。

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来说,体量稍大的互金公司都与第三方催债平台有合作,不管平台是否有自建的催收团队。如果自建有催收团队,大部分是自己催收3个月以下的逾期,三个月以上的逾期均交由专门的催收公司进行催收。

滴滴模式的催收平台是否合法?催收的效率又怎么样?“单纯就目前的法律法规来看滴滴模式的催收平台,不存在违法行为,但该一模式的推广也暴露或者说扩大了催收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暴力催收,这带来了一些道德层面的考验。就催收效率而言,滴滴模式的催收,实际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压缩了老赖或者说逾期者的躲避空间,对于效率来说是一种提升。”前述业内人士表示。

催收费用如何?上述业内人士称,大部分平台都是在逾期到一定程度后,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贷款回收后才会外发给催收公司,因此催收公司要求比较高的成本去实现贷款回收。通常来说,目前催收行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打包卖给催收公司,另外一种方式委托催收,具体费用各不相同。

记者注意到,在追债平台上,相关的债务人信息也能看到。那么,用户的隐私数据是否只允许互金公司使用?是否可以交给第三方平台?“这要看借贷双方是否有过这方面约定,如有约定说借款人一旦逾期,平台或出借方有权将借款人的委托给特定第三方进行催收的话,是可以交给第三方平台的,也就是借款人是否有授权的问题。”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针对欠款人隐私保护问题,蔡燕浩律师表示,如进行债务催收的人员,没有将欠款人私人信息作他用或作非法用途的话,应不存在侵犯欠款人隐私的问题。其建议,各类借贷合同在债权债务转让相关条款中,约定若欠款人不按时还款,在债权人转让债权时,可以将载有债务人各类信息的资料一并转让与债权接收人。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6-29
互金催收推滴滴模式 20家平台瓜分9000亿蛋糕
此前的数据显示,“滴滴模式”催收平台共计61家,涉及企业60家。其中,20家“滴滴模式”催收平台累计委托催收案件金额达8894亿元。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