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苹果收打赏30%的“过路费” 你觉得合理吗?)
中新网北京6月13日电 近日,苹果更新的App Store审核指南规定,用户可以使用应用内购买“打赏”内容供应商。这意味着在App内向原创作者的“打赏”,属于“应用内购买”,苹果将从中提取30%的分成。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网友讨论。
苹果更新的App Store审核指南明确了对应用内“打赏”服务的态度。图片来源:苹果开发者官网截图
靴子落地,苹果抽“打赏”30%手续费
近日,苹果更新的App Store审核指南规定,“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应用内购买货币来帮助用户在应用中‘打赏’数字内容提供商(译)”。这意味着此前传闻苹果将对APP内“打赏”功能收取手续费的消息正式得到确认。
实际上,30%的“过路费”苹果一直在收,包括游戏内货币、游戏关卡、优质内容的访问权限或解锁完整版等,必须使用App内购买;而此前,对“打赏”则并未作出类似规定。
中新网获悉,此次确认后,苹果对“打赏”收取费用的分成具体比例和其他模式一样,App Store与开发者3:7分成,只有一个例外是订阅模式,从第13个月起,上述分成改成1.5:8.5。
资料图:苹果手机中app store 的微信应用。程春雨 摄
中国企业怎么应对?大部分“妥协”
对于苹果上述举动,中国有企业对此表示“拒绝”。比如微信,早在4月份,微信就取消了iOS版本微信公众号内用户对作者的“赞赏”功能。
此前,多家媒体表示,苹果已经约谈了几家中国APP开发商,让他们停止提供通过第三方支付“打赏”服务的行为。
显然,大部分平台“妥协”了。11日,环球网等媒体援引知乎公告内容称,“应苹果公司要求,从iOS3.5.3版本起,知乎专栏赞赏功能将介入IAP(应用内购买)机制进行支付,苹果公司将从中扣除32%作为手续费。”
另外,中新网查阅了映客、YY等直播平台,发现其已引入苹果IAP付费机制。而包括微博在内的多家存有内容付费业务的平台对中新网表示,已收到苹果的通知,并称只要用苹果的系统就绕不过这个坎。
资料图:iOS版手游都是采用的苹果IAP付费机制。中新网 程春雨 摄
用户、平台将受哪些影响?
苹果公司App Store此次审核规则的改变,对用户和企业将产生哪些影响呢?尤其是中国互联网直播行业,不少平台都是依赖用户“打赏”生存。
对内容创作者而言,在某些平台,“打赏”的100%金额全部支付给内容制作者,而现在,苹果先抽成30%后,内容制作者相对收入显然会减少。另外,他们还少了苹果手机用户微信公众号赞赏的收入渠道,而微信是中国最流行App之一,2016年底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89亿。虽然安卓手机支持微信赞赏功能,但并不是所有微信用户都使用安卓手机。
苹果开始对“打赏”抽成后,原来平台对“打赏”的分配问题也值得关注。以直播行业为例,一般平台和主播分成对“打赏”三七开(不同平台分配比例不尽相同,也有二八分成等其他比例)。如果“打赏”数额是一定的,苹果先抽成后,平台和主播剩下的再怎么分,显然都会有相对“吃亏”的一方,或者是“双亏”。
从上述知乎的公告可知,知乎称苹果将收取“赞赏”32%的手续费,这和苹果收取的30%仍多出2个百分点,为何?中新网多渠道联系了知乎方面,均未有消息反馈。
对“吃瓜群众”而言,原来该怎么“打赏”,现在依然可以“打赏”,而且更符合苹果公司规定,不需要额外的开支;有用户甚至花费在“打赏”上的钱会变少,毕竟原来还可在微信公众号上“赞赏”,而现在苹果手机+微信赞赏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需要用户自己做出选择。其他APP中,如果你想打赏的钱不让苹果公司抽成,那只能换个安卓手机了。
资料图:苹果App Store充值卡。图片来源:苹果官网截图
苹果此举是否合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